不同种类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研究 - PenJing8
分享好友 种植首页 种植分类 切换频道

不同种类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研究

2025-09-2100赵可山
不同种类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研究
 
赵可山(平原县三唐乡人民政府,山东德州253100)
 
摘要:橘小实蝇是一种严重为害经济林的害虫,给林业经济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橘小实蝇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同虫态害虫对杀虫剂的敏感度存在差异,评估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成虫)的毒力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阿维菌素对橘小实蝇卵期和幼虫期的毒力表现最强,其LC50值最低,尤其是对幼虫阶段,LC50值仅为0.005mg/L,显示出极高的毒力;橘小实蝇成虫期,溴氰菊酯和噻虫嗪表现出最强的杀灭效果,LC50分别为3.530mg/L和8.007mg/L,毒力最强。
 
橘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农业害虫,主要为害柑橘、桃等多种林业经济作物[1-2]。橘小实蝇具有繁殖迅速、为害范围广、为害强度大等生物学特点,不仅导致果实大量减产,污染林产品,而且严重影响了林业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3-4]。我国是橘小实蝇的主要发生区之一,近年来,该害虫在华南、华东等地区呈现蔓延态势[5-6]。针对这一棘手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探索了多种综合防控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彻底遏制该害虫的发生和为害仍然面临众多挑战。
 
化学防治作为当前最主要的橘小实蝇防控手段之一,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大量研究表明,合理使用杀虫剂能够有效抑制橘小实蝇的为害[7-9]。但由于不同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和毒性特点存在差异,它们对同一害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杀灭效果也会大不相同[10-11]。因此,要实现对橘小实蝇全生活史的有效控制,仅依靠单一化学药剂显然不够,需要综合评估不同杀虫剂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差异,针对性地采取化学防治措施。目前,已有大量研究针对几种常用杀虫剂探索了橘小实蝇的防治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12-14]。但大多数研究仅关注某一或几种杀虫剂在特定发育阶段的防治效果,缺乏系统比较不同杀虫剂在橘小实蝇全生活史中的毒力差异。因此,本研究系统评估了7种常用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和阿维菌素)对橘小实蝇卵、幼虫和成虫3种主要发育阶段的毒力效应,并深入分析剂量———反应关系,以期为橘小实蝇的科学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橘小实蝇为自行捕捉获得。于2023年橘小实蝇为害期使用捕虫网捕捉橘小实蝇,然后置于养虫室内于25℃下人工培养,分别获取卵、幼虫和成虫3种虫态的橘小实蝇并测定毒力效应。

不同种类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研究
 
供试杀虫剂包括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阿维菌素7种(见表1)。
 
1.2试验方法
 
使用丙酮将7种药剂配置成10000mg/L的药剂母液,分别稀释成浓度为0.0001mg/L、0.001mg/L、0.01mg/L、0.1mg/L、1mg/L、3mg/L、5mg/L、10mg/L、30mg/L、50mg/L、100mg/L、1000mg/L和10000mg/L的梯度药液。不同药剂对橘小实蝇的药效不同,试验时根据试验效果适当调整药剂浓度,每种药剂至少设置5个浓度梯度。分别采用药膜法、浸渍法和点滴法测定毒力,每次试验测定成虫20头、幼虫20头、卵50粒。处理48h后检查橘小实蝇存活情况,并计算害虫校正死亡率(公式1),每种药剂进行6次平行试验,以清水为空白对照。
 
式(1)中,R为橘小实蝇的校正死亡率(%),D为试验组橘小实蝇死亡率(%),D0为对照组橘小实蝇死亡率(%)。
 
1.3统计分析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使用SPSS25.0中的回归分析拟合毒力方程,并计算致死中浓度LC50。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杀虫剂对橘小实蝇虫卵的毒力效应

不同杀虫剂对橘小实蝇虫卵的毒力效应
 
以LC50作为衡量标准,评估7种不同杀虫剂对橘小实蝇卵的毒力效应,并通过毒力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来描述剂量反应关系。由表2可知,7种杀虫剂的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基于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的LC50表明,阿维菌素的LC50值最小,为1.719mg/L,对卵毒力最强;其次是噻虫嗪,LC50为16.726mg/L;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LC50值相对较低;而啶虫脒和溴氰菊酯的LC50值分别为613.408mg/L和413.026mg/L,对橘小实蝇虫卵的毒力较低。
 
2.2不同杀虫剂对橘小实蝇幼虫的毒力效应

不同杀虫剂对橘小实蝇幼虫的毒力效应
 
由表3可知,7种杀虫剂的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4以上,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基于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的LC50表明,阿维菌素的LC50值最小,为0.005mg/L,对幼虫毒力最强。其次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溴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10.494mg/L和9.298mg/L。再次为吡虫啉,LC50为23.852mg/L;联苯菊酯和噻虫嗪的LC50相对较高,分别为75.250mg/L和71.113mg/L,毒力相对较低;啶虫脒的LC50值较高,为336.920mg/L,对幼虫的毒力最低。
 
2.3不同杀虫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毒力效应

不同杀虫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毒力效应
 
由表4可知,7种杀虫剂的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基于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的LC50表明,溴氰菊酯的LC50值最小,为3.530mg/L,对成虫毒力最强。其次为噻虫嗪,LC50值为8.007mg/L。再次分别为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和阿维菌素,LC50值分别为15.815mg/L、10.349mg/L和11.950mg/L,对橘小石蝇的毒力效应较强;吡虫啉和啶虫脒的LC50值较高,分别为400.916mg/L和454.324mg/L,
对成虫的毒力相对较低。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评估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效果,为橘小实蝇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杀虫剂对橘小实蝇的卵、幼虫和成虫阶段的杀灭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这与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和目标生物体的生理差异有关。阿维菌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杀虫剂,具有广谱杀虫活性,在橘小实蝇卵期和幼虫期表现出相对较强的毒力,但对成虫的毒力有所减弱。这可能是因为阿维菌素主要作用机理是干扰昆虫的神经肌肉功能,引起昆虫麻痹和死亡[15]。
 
在昆虫的发育过程中,神经肌肉系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和调整。相比于幼虫和卵期,成虫的神经肌肉系统更为成熟和稳定[16],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可能会有所降低,从而造成阿维菌素对成虫毒力略有减弱。溴氰菊酯和噻虫嗪则对成虫表现出较强的毒力。溴氰菊酯属于合成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的钠通道,引起神经系统失常[17];噻虫嗪属于氯代烟碱类杀虫剂,主要通过干扰昆虫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来发挥杀虫活性[18];卵期和幼虫期的橘小实蝇发育尚未完全,可能对这2种作用机制不敏感,导致这2种杀虫剂对这2个虫态的橘小实蝇毒力效应较低。
 
本研究评估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橘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成虫)的毒力效应,为该害虫的防治药剂选择提供参考。橘小实蝇卵期防治时,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可作为首选药剂;幼虫期,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溴氰菊酯较为适用;对于成虫,溴氰菊酯和噻虫嗪表现出较强的杀灭效果。
 
综上所示,防治橘小实蝇时,可结合橘小实蝇的发生动态,合理配套使用这些杀虫剂,针对不同虫态实现全面防控,遏制橘小实蝇的发生与蔓延。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试验仅在室内条件下进行,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杀虫剂的毒力表现。因此,未来将开展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室内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收稿: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