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康,杨帅(东莞市虎门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东莞523900)
摘要:凉粉草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从整地、覆膜、定植、水分管理、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种苗繁育等方面对凉粉草在粤北韶关地区的种植进行了技术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凉粉草高产高效益种植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种植生产技术参考。
凉粉草(MesonachinensisBenth.)又名仙草,是唇形科凉粉草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直立或匍匐,在我国主要产地包括台湾、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等地。凉粉草株高15~100cm不等,茎方柱状,被疏柔毛或细刚毛,叶狭卵圆形至阔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5cm,边缘具或浅或深锯齿。轮状花序多数,长2~10cm,花、果期7-10月[1]。
凉粉草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通过加工煮制,可制作成多种消暑解渴、独具岭南风味的夏季食品。在广府地区,习惯用凉粉草枝叶加水煎汁制成凉粉。在粤闽赣客家地区,凉粉草是制作客家特色食品仙人粄的主要材料。凉粉草所含的多糖,特别以叶子为多。在广东凉茶中,凉粉草作为中草药也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市面上王老吉、加多宝等饮品企业生产的多种饮料都会使用凉粉草作为原材料。除以上凉粉草传统的应用外,凉粉草的应用近年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可制作仙草可乐和汽水等植物饮料,还可研制降脂茶、凉粉草降糖中成药合剂、新型凝冻剂以及提取食用色素等。凉粉草也是我国南方常用的特有中药材,全草均可入药[2]。除多糖外,凉粉草还含有黄酮、酚类、萜类、有机酸等活性有效成分。因此,凉粉草作为重要的药用和食用植物资源,国内外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种植前景看好。
粤北韶关地区是广东省的北大门,北邻湖南省郴州市,东接江西省赣州市,位于东经112°53′~114°45′、北纬23°53′~25°31′,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山峦起伏,中低山广布[3]。地貌以中山、低山为主,其次是喀斯特准平原和丘陵,部分地形为山前冲积平原和山间冲洪积平原。整体上韶关地区水土资源丰富,主要耕地分布在众多的山地河谷中,其中包括南雄盆地、仁化董塘盆地、坪石盆地、乐昌盆地、韶关盆地和翁源盆地等。
韶关地区土壤主要有水稻土、黄壤、红壤、赤红壤、石灰土、紫色土6大类。全区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面积约1860.11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1.71%。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降雨集中等特点明显。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年平均气温为18.8~21.6℃,全年无霜冻期为310d左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682.3mm,3-8月为雨季,其余月份为旱季。基于韶关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以韶关市仁化县引进凉粉草产业并形成规模种植为例,总结当地较为全面的凉粉草高产高效的种植技术。
1种苗繁育
凉粉草开花自然结实率低,种子小而少,采集困难,加上种子发芽率低,生产上凉粉草育苗一般采用无性繁殖[9]。凉粉草的无性繁殖方式包括分株和扦插。分株繁殖在散户种植生产上应用得比较多,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但缺点是繁殖系数低,不适合批量规模化种植生产。而扦插繁殖可以批量均一地生产种苗,繁殖系数高,且周转运输方便,是大规模生产凉粉草种植基地常用的育苗方式。
1.1插穗留种
凉粉草扦插育苗的插穗一般通过2个途径获得:一是在凉粉草采收时选择植株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地块作为母株留种地,收割凉粉草时注意留宿根,割除植株的残茎,就地采用小拱棚覆盖保暖越冬[10],待翌年开春后其宿根长出新枝条作为插穗;二是在田间选择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在8-9月采收前剪取上部20cm左右的健壮茎段,剪成带有2~3个节、长8cm左右的茎段,去掉茎段下部的叶片,作为母本插穗[11]。入秋前,插穗应在薄膜大棚内完成扦插,成活后定植到棚内并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后作为母本过冬。
1.2扦插育苗
有条件的最好在薄膜大棚里面进行。韶关地区一般选择在2月中旬-3月中旬棚内气温回升至15℃以上,从生长健壮的留种母本上选取新鲜细嫩或半老的枝茎,剪取4~5节长约10cm的顶端部作为插穗。扦插前将去除插穗下部的叶片,保留顶部的叶片,然后扦插在填好育苗基质的穴盘上,浇足水分并做好扦插期的水分管理。凉粉草扦插一般7d可生根,15d后可浇施水溶肥促根壮苗。扦插后要注意保持扦插基质湿润,且尽量调节棚内温度保持在15~25℃。凉粉草的扦插育苗一般20d左右可以成苗,如果成苗后在棚内还没安排移栽定植,可以在保持水肥的情况下进行人工摘心,避免徒长倒伏。

2移栽前准备
2.1整地
凉粉草习性强健,在水田、坡地和普通农地都能正常生长。在广西、广东以及福建等传统种植区,农户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习惯用山边旱地,甚至房前屋后的边角地种上凉粉草,进行粗放式管理,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凉粉草要进行规模化大面积种植,并得到高产高效益,最好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地种植。在种植凉粉草前,要做好改土培肥工作,深耕土层,每667m2施入50~100kg的生石灰,以提高耕层的pH值。有条件的可以提前灌水浸田,通过淋溶作用达到消杀和除盐的效果,减少病虫害在种植过程中的危害。
选定凉粉草种植的地块后要按照实际情况提前做好灭草工作。苗前整地的灭草工作在一些曾撂荒的田地特别是空心莲子草(水花生)为害比较严重的地块尤为重要。空心莲子草是当地的一种常见恶性杂草,主要以匍匐茎和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繁殖能力非常强。如果前期除草工作没做好,常规的翻耕整地会残留较多的茎段在土层里面,后期盖膜和人工拔除也很难阻止空心莲子草在田间的蔓延。要有效地控制空心莲子草在凉粉草田间为害,在翻地前要对田间的空心莲子草喷施氯氟吡氧乙酸。如田间还有其他禾本科杂草,可复配草甘膦异丙胺盐等灭生性除草剂,尽量除尽杂草。施药后20d内不要铲除空心莲子草的地上部分和翻耕土壤,让除草剂的有效成分尽量往地下传导,充分发挥药效。施药后30d如果空心莲子草有重新萌发的情况,可以进行二次用药[4-5]。
灭草后可翻耕土壤,并每667m2施入1000kg左右的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深翻均匀,整成120~160cm宽、30cm高的畦,挖通田块四周的排水沟,以便雨季暴雨时积水能够及时排干。
2.2覆膜
与露地栽培相比,覆膜栽培凉粉草能更好地抑制杂草的生长。覆膜栽培可以有效防止飘散的草种落到畦面滋生杂草,配合前期整地时的化学除草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后期除草等田间管理的工作量[6]。另外,覆膜栽培还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浇灌频次,也能防止暴雨冲刷导致土面板结,减少养分流失,达到改善土质的效果。覆膜还能给土壤增温,为提前定植凉粉草提供更好的温度条件。凉粉草种植一般使用黑色地膜,根据整地修畦的宽度,盖上地膜,并确保地膜可以贴紧畦面,避免地膜上积水。盖好地膜后四周压实固定,按定植的株行距提前打好定植孔。
3定植
凉粉草适宜定植的温度要求在日均气温15℃以上。在粤北韶关地区,3月中旬-4月初大部分地区日均气温已经回升至15℃,是该地区一年中定植凉粉草的最佳时期。可选择阴天或晴天16:00以后进行定植。定植时,按照地膜30cm×35cm的孔距打穴,穴深8~10cm,将凉粉草苗垂直放入穴中,覆土压实,淋足定根水,然后每日淋水至返青[7]。在满足温度条件的情况下,亦可选择雨天前定植,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进行浇灌,减少定植后的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益。人工定植凉粉草费工费时,且效率不高,大面积栽培凉粉草的种植基地,有条件可采用机器化膜上移栽,高效完成大面积定植工作。机械化定植凉粉草可采用吊杯式移栽机。吊杯式移栽属于半自动移栽机,人工投苗到苗杯中,由机器开孔定植。
4水分管理
4.1灌溉
凉粉草在整个营养生长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水分。韶关地区3-8月为雨季,符合凉粉草营养生长阶段的水分需要规律,有利于生长。在凉粉草的生长季节,若遇到长时间干旱少雨天气,则需要进行人工灌溉。一般采用沟灌法和喷灌法,沟灌法即直接将灌溉水引入垄间,灌溉水经沟壁和沟底渗透到土壤里面,达到补水效果。沟灌法土壤润湿均匀,能够保持土壤适度的透气度,但缺点是用水量较大,大面积灌溉时对土地平整要求较高。喷灌法是把灌溉水喷到空中成为细小水滴再落到地面,模拟降雨的状态给田间补水。
喷灌法的优点是节约用水,不平整的田地也能达到均匀灌溉的效果;缺点是不适用于大风天气和地区。凉粉草无论采用沟灌法还是喷灌法,是要根据实际的生长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在刚定植的幼苗期,凉粉草根系不发达,除浇足定根水外,需要适当控制用水量,多次少量,促进根系发育。在封行后,由于田间凉粉草的根系已经发育完善,植株的需水量也大增,特别在生长旺季,炎热少雨天气需要加大浇灌水量和频次,以期达到增产目的。
4.2排水
凉粉草喜水怕涝,雨季排水是凉粉草田间防涝保收的必要措施。在降雨频繁的时节,地下水位比较高,土壤含水量比较饱和,田间容易积水。这个时候田间要提前做好清淤清沟工作,加强田间排水,及时改善土壤透气状况,减少植株根部病害的发生。在集中降雨时期,要随时留意未来天气的变化,在大雨暴雨来临前要及时做好田间巡查,发现淤积和堵塞的水沟,要及时安排清理和挖通。雨后如发现有田间积水淹过根茎部,要及时开沟排水,避免长时间田间积水造成烂根。
5追肥
在整地时施好基肥的前提下,进行追肥,可使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凉粉草补充所需的大量养分,进一步提高产量。凉粉草的追肥一般用无机肥,施肥方式可分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2种。
5.1土壤追肥
土壤追肥可以使用水溶肥或者颗粒复合肥,水溶肥结合田间灌水,在补水灌溉时一起浇灌。追施颗粒复合肥需要在凉粉草封行后撕掉地膜,把复合肥进行开沟条施,切忌在覆膜期间将颗粒复合肥撒在移栽孔中造成烧苗。
5.2叶面追肥
叶面追肥通常是指叶面施肥,人工或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含有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水溶肥,通过茎叶的吸收,达到快速补肥的效果。叶面追肥优点是见效快用量少,也能避免某些营养元素在土壤中被固定,影响凉粉草吸收。在田间种植过程中对于部分凉粉草表现叶片紫红、叶片小的缺钾症状,叶面喷施含有高钾的水溶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无论土壤追肥还是叶面追肥,在凉粉草上一般选用按氮、磷、钾1︰1︰2的比例,不能施用单一氮肥,特别是尿素。生长中后期偏施氮肥容易出现缺钾症状,将严重影响凉粉草的产量和质量。
6病虫害防治
凉粉草见报道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青枯病、基腐病,虫害方面主要有根结线虫病、红蜘蛛、二化螟、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白粉虱等[8]。在韶关地区,田间种植凉粉草目前发现零星田块受细菌性青枯病、基腐病和红蜘蛛、白粉虱等危害。危害范围不广,但也应引起重视。凉粉草在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首先应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以预防为前提,在病虫害初发期,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结合化学防治的综合处理方法,达到凉粉草稳产增收的效果。
6.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调整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手段,以减轻和防止作物病虫害发生。凉粉草要合理安排轮作,有条件的最好能进行水旱轮作。合理轮作能有效减少土传病害和虫害发生,能缓解地块肥力的衰减。在不能安排水旱轮作的田块,也要尽量安排春季定植前进行浸田,减少连作障碍的发生。
6.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根据防控对象的生活习性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利用一些物理因素如光、温度、电磁波等条件防治和减轻病虫害发生的方法。凉粉草种植上应用得比较多的是黄板。利用蚜虫、粉虱、叶蝉等同翅目害虫对黄色的趋向性,在蚜虫、粉虱等危害初期,667m2设置20~30块黄色黏虫板,可以有效减少田间虫口密度。结合周边田块的化学防治,即可控制蚜虫、粉虱等害虫往周边田块的迁飞,降低虫害大范围蔓延的可能性。
6.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防止和减少病虫在作物上发生危害的方法,是目前农业生产中一个最直接高效的防治手段。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针对性强;缺点是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田间环境以及容易产生抗药性等等。
在韶关地区凉粉草偶见凉粉草细菌性青枯病和茎基腐病。凉粉草受细菌性青枯病危害,表现为多数叶片呈萎蔫状,发病初期早晚可以恢复,后期全株萎蔫,叶片不脱落,撕开病茎可见维管束褐变,有乳白色菌脓渗出。基腐病一般只为害成株,受害部位为茎基部和根部,初期呈红褐色,有凹陷斑,后期扩散环绕茎部,干缩呈黑褐色,生长停滞后枯死。
防治病害,首先要在田间及时拔除并带离病株,避免带土洒落的同时,在发现病株的区域附近充分喷施杀菌剂,以期达到控制病害传播蔓延的效果。细菌性青枯病可用33.5%的喹啉铜悬浮剂15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5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喷施,基腐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66.5%霜霉威水剂500倍液喷施,防止病害往周边扩散。
凉粉草受红蜘蛛危害,叶片呈黄白色小斑点,扩散后至整个叶片呈白色花纹,后期叶片黄化、皱缩、卷曲或枯黄死掉,植株矮化。防治红蜘蛛等螨类危害,可以交替喷施43%联苯肼酯悬浮剂15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500倍液和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800倍液。
凉粉草白粉虱,危害表现为大量肉眼可见的白粉虱聚集在凉粉草叶片背面,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汁液,造成凉粉草叶片萎蔫、褪绿、黄化甚至整株枯死。白粉虱由于附有蜡粉不容易被药液附着,所以化学防治一般要结合黄板等物理防控方式才会有更好的效果。药物可以选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和2.5%联苯菊酯水乳剂1000倍液喷施。
不论是防治病害还是虫害,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一定要根据凉粉草实际生长阶段来考虑用药,严格按照农药所标示的使用浓度施用和安全间隔期后采收,避免采收的凉粉草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发生。
7采收
凉粉草在韶关地区一般在白露节气后逐渐开花。进入花期的凉粉草,植株体内的多糖和总黄酮含量会明显下降。所以凉粉草一般在9月中旬开花前进行采收。采收时要按照面积大小和人力安排,提前做好分片采收的规划,务必在凉粉草进入花期前完成采收。采收时要选择晴天露水干后,收割地上部分,将植株理顺结成小把,就地整齐排放在田间晾晒。经田间晾晒2~3d,至五成干,收至仓库内再自然晾干,除去杂草和泥沙,即可压捆打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