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废弃物在太原动物园的应用 - PenJing8
分享好友 园林首页 园林分类 切换频道

园林绿化废弃物在太原动物园的应用

2025-10-1800王宏剑
园林绿化废弃物在太原动物园的应用
 
王宏剑(太原动物园,山西太原030009)
 
摘要:从园林景观营造、动物环境丰容和食物丰容等方面对太原动物园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归纳和总结,介绍了常见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方式,分析了当前太原动物园园林绿化废弃物应用和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资源化循环利用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在动物园工作的园林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园林绿化废弃物,主要是指绿地中乔灌草等园林植物在生长中自然凋落或日常养护过程中人工修剪所产生的植物残体,主要包括枯死株、间伐物、修剪物、杂草、落叶、枝条、残花、草屑等绿化垃圾[1],简称园林绿废。
 
1常见的园林绿废处理方式
 
园林绿废不同于人为产生的一般垃圾,自身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但因为其产生的季节性强、数量庞大,堆放体积大、运输成本高等原因,相当一段时间人们将其直接填埋或焚烧处理。但大体量的园林绿废被填埋后仅凭自然力量不但难以分解,还会使土壤和植物间的养分循环被切断,造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不畅;焚烧会带来新的环境污染;长期堆放又会产生滋生蚊虫、易燃、易堵塞排水系统等问题。以上处理方式不符合低碳环保政策和循环发展理念,已被全面禁止。当前,业内对园林绿废处理的常用做法是:将绿化废弃物集中收集、分类,利用专业设备对其进行压缩和粉碎处理,将大块的树枝、树叶等转化为细小的颗粒或碎片,再加工成有机肥料、覆盖物、生物燃料和栽培基质等,应用于土壤改良、作物栽培和生产生活等方面,以此形成园林绿废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2太原动物园的园林绿废应用
 
遵循“低碳环保、因地制宜、就近处理”的原则,太原动物园结合自身行业特色,将园林绿废应用于景观营造、动物丰容和饲料补充等方面,创新性地开展园林绿废处置工作。
 
2.1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2.1.1用于树池和花坛围栏的装饰。在太原动物园南门入口广场等处,将修剪后的松树枝锯成小段,直立密实地铺设在原有侧柏树池内,替代传统的鹅卵石和树篦子,既美观又便于树池内的卫生清洁,木质材料的应用给原本生硬的硬质铺装增添了不少色彩。选取直径5cm以上粗细均匀的枝干,锯成小段做成树池围堰,有效解决了园内因坡度大、树池不成型造成的浇水外溢问题;利用树枝、树桩做成花坛、花境的围栏以及牡丹园、月季园等专类园的隔离栏杆,既生态环保又经济实惠,美观大方。
 
2.1.2用于地被植物的替代材料。太原市冬季比较寒冷,各种地被植物自然落败,裸露出大片土地,不仅影响园林景观,也带来土壤扬尘污染等环境问题。彩色覆盖物的应用增加了冬季绿地色彩,与常见的沙子、碎石、鹅卵石等硬质材料相比,有更好的透气、保温和美化效果[2],完美解决了以上问题。在园内三角区“卧虎”主题花境中,以彩色园林覆盖物勾勒出不同形状图案,与绿地内常绿植物、动物雕塑、山石等搭配,形成不同绿地之间的自然过渡,增加了色彩丰富度,烘托出冬季花境氛围。东门“红船”花坛和北门“生态和谐”主题花坛在园内作为固定式花坛长期摆放,夏秋季节以各色花卉为主要元素装扮衬托,呈现出主题鲜明、花团锦簇的景观效果,已经成为太原动物园的标志性景点。冬季由于没有可用于室外摆放的花卉,以往会用仿真绢花或者仿真草坪进行装饰,但观赏效果大打折扣。

近年来,太原动物园充分利用彩色覆盖物不受季节限制的优势,以彩色覆盖物作为花坛的底色进行拼图铺设,不同色彩的图案起到衬托、强化颜色和质感对比的作用,既能解决花坛内黄土裸露、无花可赏的尴尬,又能营造出“夏观花、冬赏景”的别样花坛景观效果。猴山前的“光头强”雕塑组作为改造后的网红景点,深受游客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很多人都会争相拍照打卡,造成了雕塑所在区域的绿地草坪被大面积踩踏,如将此区域绿地进行硬化,会显得有些生硬,与周围环境和景观也不协调。此时,彩色覆盖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园内半圆廊周边等遮阴严重、不适宜栽种地被植物的绿地或行道树树穴等黄土裸露地,根据具体立地条件,经过图案设计,应用彩色覆盖物进行装饰,能起到保湿、抑草,抵抗病虫害入侵的作用,同时也能满足园林景观的美化需求。
 
2.2在动物环境丰容中的应用
 
游客到动物园不仅仅只是为了观看动物的外貌和特征,更希望身临其境、直观地看到动物们丰富多彩、富有活力、典型的野外自然行为[3]。作为动物园野生动物展览的基础,动物丰容是近年来国内外动物园的一项热点工作,是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福利和传播动物科普知识的重要举措。太原动物园2012年成立了由野生动物饲养、疾病预防、园林绿化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丰容小组”,致力于园林景观效果提升和野生动物福利的提高。经过10余年的摸索实践和经验积累,动物环境丰容所用的“木质”材料已经慢慢由最初的全部市场购买新材料,向使用园内绿化废弃物加工制作转变,基本实现了此类非生物材料的“自给自足”。
 
2.2.1树干、树枝的应用。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性以及对动物原生野外自然环境的研究,包括对现有饲养环境的判断和动物行为进行观察分析,结合兽医的体检结果,对园林绿化管理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挑选、加工应用到动物园环境丰容中,最大限度地模拟动物原始栖息地环境,从而诱发其做出自然行为[4],展示它们原本该有的样子。
 
如:在鸣禽馆、孔雀苑、猛禽馆等馆舍内外,挑选整株枯树或干径10cm以上且带有分叉的树枝为鸟类做栖架,供鸟儿们游戏、觅食和躲藏。在两栖馆内,根据展览橱窗大小放置不同大小、形状的树枝,满足蛇类和蜥蜴类动物的攀爬需求,给游客更直观地展示两栖类动物野外的行为状态。灵长类动物喜欢往高处攀爬,可挑选比较粗壮、高大的枯死树木的枝干、树桩,在灵长馆、猩猩馆、猿猴馆等馆舍为其搭建木屋、凉亭、栖架、平衡木、秋千、吊床等设施,将枯木横置在水池边,营造出一个非常贴近自然的环境,进一步诱导动物展现攀爬、休憩、嬉戏、躲避等野外自然行为。在食草动物散放区,设置带有树皮的木桩,满足羚羊、马鹿等食草动物磨角和蹭痒的需求。鸳鸯喜欢将巢穴筑在树洞或沼泽地内,可在鸳鸯湖内用树枝为其搭建人工巢穴,或置于湖边或悬挂于高处,以便于鸳鸯挑巢、产蛋、孵化。巢穴由天然树木做成,自然融入周围环境,且更有安全感。类似的动物丰容,在太原动物园其他馆舍均有应用。
 
2.2.2枯树叶、木屑的应用。将枯树枝粉碎成不同大小的木屑,连同枯树叶一起用作猩猩馆、灵长馆、猿猴馆和狮虎等猛兽馆舍内场的垫料,可以保护动物足部免受水泥等硬质地面的摩擦损伤,同时也能保持兽舍干燥,增加动物躺卧的舒适性。另外,将动物喜欢吃的食物藏匿于木屑或枯草堆中,增加动物觅食难度和寻找乐趣,延长觅食时间,激发其本能行为,提高观赏性。在动物繁殖季节,将收集起来的细树枝、枯树叶集中放置于百鸟苑、火烈鸟等馆舍,有助于动物筑巢、产蛋和孵化,大大提高了丹顶鹤、火烈鸟、红鹮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自然孵化成功率。

园林绿化废弃物在太原动物园的应用
 
2.3在动物食物丰容中的应用
 
夏季是园林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会修剪大量的新鲜枝叶和草屑。馒头柳、金丝柳、榆树、国槐等植物的树叶、树皮是长颈鹿、金丝猴、梅花鹿等食草动物爱吃的食物,将修剪后带树叶的鲜嫩树枝悬挂在动物馆舍内,为动物提供“绿色食品”,让它们享受自采自食的乐趣。秋季树木的自然落叶也是食草动物喜爱的天然“零食”。
 
在太原动物园提质扩容改造景观工程中,栽植有大量的紫花苜蓿作为地被植物,苜蓿再生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耐盐碱、抗旱、耐旱等特点,是近年来常用的优质地被植物。同时,苜蓿又是优质饲草资源和青储饲料,其产量高、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饲用适口性好,被誉为“牧草之王”,作为园林绿化地被植物,每年需要刈割2~3次,修剪后的苜蓿自然而然就成为斑马、犀牛等食草动物们不可多得的美食,新鲜的绿色饲草让动物们找回重返自然的感觉。
 
3园林绿废应用的好处
 
园林绿废特别是彩色覆盖物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园内绿地因人为踩踏造成的草坪斑秃、林荫下黄土裸露和地被植物受季节限制等长期困扰园林工作的实际问题,可以丰富绿地色彩,明显提升园林景观效果。
 
园林绿废应用于动物丰容有着原材料充足、易获取、易更换等优势。动物丰容实施前后,野生动物的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加了运动量和觅食时间,减少了相互攻击、破坏设施、刻板行为和无目的性起搏等异常行为,降低了疾病发生和非正常死亡率[5],促进了动物身心健康和更多本能、自然行为的展示。动物丰容实施后游客在动物展览区停留的时间明显变长,参观的趣味性和体验感明显提升,提高了动物园的口碑和社会认可度,间接促进了入园客流量的增加。
 
4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太原动物园在园林绿废的应用和处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4.1缺乏垃圾中转站和专业处理设备
 
园内没有垃圾中转站和专业的处理设备设施,每年消耗的园林绿废总量相比产生量占比很小,一方面大量的绿化废弃物仍需外运交由专业机构处理,垃圾处理的成本依然很大;另一方面,园内所需的园林彩色覆盖物等基本靠外购,无形中又增加了使用成本。
 
4.2利用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园内对园林绿废的处理和应用仍停留在简单的景观装饰和动物丰容,在有机肥料生产、生物燃料、栽培基质等方面缺乏专业的处理设施和技术,利用很少。
 
4.3资源浪费严重
 
受单位体制、管理、政策等因素影响,园内苜蓿等适合做饲料的地被植物只有很少部分用于动物饲养,绝大部分与生活垃圾一起被处理掉。动物粪便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5对策与建议
 
5.1提高认识,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对园林绿废处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园林绿废处理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通过建设专业的垃圾回收站、购置专业的机械和设备设施、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提高对垃圾处理企业的补贴力度等方式,激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构筑产业生态闭环,减少园林绿废处理成本,促进园林绿废处理产业良性发展。
 
5.2整合资源,加强园林绿废应用项目的创新和研发
 
动物园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色建立专业的园林绿废处理和管理团队,与园林系统内其他兄弟单位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强化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联合开发科研课题、组织科普研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形式,将园林绿废做成具有动物园特色的景观小品、艺术品和文创产品,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废的商业附加值;与专业的垃圾处理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园内资源,如动物粪便、湖底淤泥、饲草地被等,在有机肥生产、栽培基质、土壤改良剂、生物燃料等方面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形成园林绿废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3加强宣传,引导市民和企业积极参与
 
通过微信、抖音、广播、电视、报纸、科普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园林绿废循环利用的重要性[6]。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将园林绿废资源化循环利用培育成可落实、可推广的产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推进、多方参与”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