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带来收益早有先例,“青海省煌水规模化林场碳汇造林项目”中,总面积为58.4万亩的林地,预计项目计入期内(100年)碳汇总收益约10.8亿元。
苗木生产者已经开始思考,苗木产品在碳汇交易的大市场里该如何发挥优势,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呢?
同规同树,原冠苗碳汇能力更强
去年,汇农天下在江苏新沂新建了3200亩苗圃,以生产原冠苗为主。今年,总经理马双阳查阅了林业碳汇的相关信息,觉得原冠苗在碳汇交易市场中的优势挺明显。目前,业界对林业碳汇普遍认可的说法是,树木品种、健康度、规格等都会影响其固碳量。阔叶树固碳量强于针叶树,大树固碳量强于小树。
按这个说法,对于同一品种、同等规格的树,原冠苗的固碳效果强于截干苗。一是原冠苗活冠比在60%以上,树木健康度优于截干苗;二是原冠苗分枝更发达,叶片数量较截干苗更多,能吸收、固定更多二氧化碳。
据马双阳介绍,汇农天下培育原冠苗时关注各层分干距离比、分枝头尾规格比,让每层分枝呈螺旋楼梯状分布。如此培育的树体,不仅美观,而且叶片分布匀称、健康,也因此有更强的固碳潜力。
可见,原冠苗不仅是未来园林应用市场中的“香悖悖”,在碳汇交易市场中的收益也更可观。从已有成功的林业碳汇交易案例中不难发现,要获取碳汇收益,无论是林地还是苗圃地,种植面积一定要大,收益才有意义。而对于大型苗圃来说,面对日益增高的管理成本,如果能获得一定的碳汇收入,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马双阳告诉记者,当地碳交易所已经联系过自己,希望就林业碳汇交易的事情达成合作。
计算标准,仍存多重阻碍
今年,贵州开展了“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广东、广西也均有类似项目开展。这些地方的农民已经可以通过种树挣碳汇了。但对于苗木生产企业来说,从林业碳汇中获得甜头,还有多重阻碍。
一是计算方法,林业碳汇计算没有覆盖林地生长的各个生命周期。比如,幼龄林的固碳计算是没有标准的,估算时只能假设林地全部健康生长无死亡情况,准确性打了折扣;二是随着林地的生长一系列相关的生态环境效益都会显现出来,如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局地小气候改变等,但多数林业碳汇项目监测年限短,缺乏数据积累。
二是对实施碳汇的主体有限制。后前,碳汇市场仅限于企业法人单位才可实施林业碳汇,个人与集体林地难以参与碳汇项目实施及交易。而且,不是所有吸收二氧化碳的树木都可以申请碳汇。要申请林业碳汇项目,必须证明这片碳汇林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额外”种植的。这一点对于苗圃来说,不是那么友好。
预计未来30年碳排放将牵动各行各业。苗圃作为苗木生产的重点企业卖碳汇很可能实现。
生态环境部去年年底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碳汇之外,优质苗木是一切的基础
在苗木生产投入大、回报慢的当下,碳汇政策像一块“他山之石”,马双阳与其他苗木生产者一样,希望能通过碳汇找到苗企的新出口。
“我相信只要用心培育原冠苗,后期它的各种优势会逐渐彰显。不仅是林业碳汇,也不仅是销售。”马双阳说。
目前,汇农天下种植各类原冠苗木产品总计50万株,以小苗为主,计划未来3至5年进行稀植。品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包括元宝枫、三角枫、黄连木、丝棉木、樱花、朴树、海棠等,采用欧美园艺生产标准,从土壤改良、选种繁育等多角度入手进行培育,每个品种都经过了适生实验。
除了研究碳汇相关项目,积极与有关机构开展合作,马双阳还做了两件事:一是研发了智能苗圃管理系统。管理者与操作者可以在手机端进行苗圃巡视、管理、树木统计等工作,实现区域、产品、人员的数字化管理,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二是利用自己多年累计的经纪人销售渠道,试水C端市场,生产高端庭院造型苗木及小微盆景。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好产品。
有人问,苗木企业什么时候能从碳汇市场中尝到甜头?时间很难估计。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未来苗木的市场好产品是基础。好产品的出路也许未必只有传统销售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