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品高雅的文化性
文人树盆景和文人画一样,是在诗书画等文化氛围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人盆景的鼻祖苏轼就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美学思想。‘,天工与清新”是诗、画、盆景共同的美学追求,诗、画、盆景作为不同的艺术形态,它们的一律必定是一种无形的相通,即体现在艺术物质形态之外的审美、艺术风格、构思手法,以及艺术家对人生、对历史、对宇宙的感悟等深层关系上。实际上,文人树所求之工,并非“刻画”之迹中显现出的精工细琢的实景,而是极尽大自然本性的诗情画意的表现。
不仅如此,诗歌“六义”中“赋、比、兴”尤其是”比、兴”的艺术手段,在文人树盆景中也得到了一定体现,如素仁的九里香盆景《姻缘》,将客体拟人化,双干造型似一对有缘人,象征命中注定的缘合。这种将客体形象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将客体赋予了人情味,也正是文人树盆景借物抒情的使命。此外,元代文人画家赵孟顺提出了“书画本来同”的观点,也体现了书法艺术和文人树盆景的渊源。中国书法作为以点线表达对宇宙人生认识与作者感情心境的艺术,不描写具体物象,却体现出了宇宙根本法则—“道”。
所谓“书为心声”,即指并非依靠具象,而是依据由书意运动所形成的笔法形态的轨迹传情达意。同时,从本质上说,书法和盆景同属线条艺术,线条的运动变化代表着宇宙万物的律动和生命活力。《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万物皆为生生不息的生灵,宇宙的运行与生命的流动融为一体,只有流动的生命,才会有生命的感受,只有以生命的感受去体验字宙的运行,才能创造和认识灵动活脱的艺术。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文人树盆景,深得诗、书、画艺术表现的精髓,不满足于纯粹的树木形象,而是出之于诗书画的相生相应,对这些传统手段恰到好处的运用,不仅扩大了文人树盆景的表现力,而且拓展了文人树盆景表现的容量,尽显其中的诗情画意。
文人树盆景的文化性在当今社会更为普遍,挚爱盆景者,喜欢琴棋书画的人,案头摆放文人树,远离尘嚣、避开功利,三五知己品茶赏景,该是一种惬意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