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文化史》第二版 序言2 - PenJing8
《中国盆景文化史》第二版 序言2
2020-06-26 17:15:19  浏览:12
盆景文化起源于古代中国,流行于当今世界,已为众所周知。它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思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逐步产生、完善和发展的。
 
近几十年来,中国盆景进步之速,可称史无前例,但与此同时,它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也愈加凸显。这里所说的继承首先是指激活传统盆景文化中有价值的资源,使之成为今天盆景的源头活水;而创新则是指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特征、合乎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作品,使之成为盆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盆景源于中国,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致。今天的盆景,正是建立在前人留下的传统基础之上,如果丢掉了这个基础,就得从零开始。因此,创新离不开传统的根基,应该珍视和继承优秀的传统,从中寻求创新的突破□。这就必须首先了解中国盆景的历史,弄清楚究竟什么是优秀的传统。
 
由于盆景具有生命的属性,受到树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它的实物保存本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近代中国盆景的发展曾经有过断层等因素,我国现存古盆景实物极为鲜少,且历经后人之手,已未必是原貌。长期以来,我们只能从一鳞半爪的文字记载和为数不多的古画中了解传统盆景,所以益景历史的研究难度很大。对此,前人虽已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一些相关的著述,但限于资料的匮乏,缺少系统的研究和详尽的论述。对于究竟什么是中国盆景的传统,什么是优秀的传统,至今不少人认识尚模糊。多年以来,李树华先生倾注心血所做的正是这项盆景文化史的艰巨研究工作。

《中国盆景文化史》第二版 序言2
 
我与李树华先生相识于1985年上海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当时他刚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即对盆景艺术产生兴趣,曾一度在上海植物园学习盆景,后又成为我国著名的园林和花卉专家陈俊愉院士的研究生。1992年李树华先生赴日本盆栽协会研修,师承世界盆栽友好联盟理事长、日本盆栽协会理事长加藤三郎先生。接着就读于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博士学位。2004年回国后曾在中国农业大学任职,现任清华大学景观学系教授、博导。
 
自20世纪80年代起,李树华先生即开始潜心研究盆景文化史。在日本京都大学深造学习期间,他利用那里得天独厚的图书资料优势,几乎浏览了中国秦汉以来所有相关的古籍,从浩瀚的历史文献资料中搜集到有关盆景的点点滴滴,然后借鉴考古成果,结合实地调查,认真考证,再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整理成系统的文字。这是一项注定有遗憾的浩大文化工程,其中的艰辛与磨难可想而知。
 
2004年第一部《中国盆景文化史>终于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尽管作者尚有许多遗憾之处,但该书已经填补了中国盆景史研究的许多空白,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u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并在盆景界引起很大反响。

《中国盆景文化史》第二版 序言2
 
当然,历史没有绝对的真实和完整,任何人笔下的历史都会打上特定时代的意识和个人观念的烙印。唯有博览众家之言,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梳理出一段相对真实且完整的历史。
 
十几年来,随着对盆景史料更多的发现和更深入的思考,李树华先生的岔景史研究又有了新的成果。尽管平时的工作极其繁忙,他仍然义无反顾地挤出时间,修订《中国盆景文化史》,对原书作了总体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大置前所未见的历史图片和新的论述。第二版的文字达60万字,图片约1300幅。全书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内容较前版大为丰富。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盆景文化的基本发展脉络,还可以知道更多更深入的史实。
 
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考证中知道我国盆景艺术从诞生伊始,就是一种由中国文人主导的艺术形式,深受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它与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等艺术门类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而花木栽培技术和陶瓷制作技术的发达为盆景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技术条件。

《中国盆景文化史》第二版 序言2
 
我们可以从书中引用的众多古代诗文的描述和盆景专论详细地了解古人的盆景鉴赏风习、审美理念、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以及植物类盆景的整形和养护管理技术。
 
我们可以从大置的盆景绘图中直观地看到不同时期我国盆景到底长得什么样子,从而得知传统盆景的主流一直就是崇尚自然野趣、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式造型。同时还能看到各个时期盆景盆钵的款式、盆景室内外陈设的方式以及盆景的专类庭园。
 
我们还可以从书中了解到我国盆景近现代的曲折发展与再兴盛以及国际化进程和世界盆景的发展状况,并可从中展望未来盆景文化的前景。
 
《中国盆景文化史>(第2版)一书的出版,是对保护与传承盆景这项中国乃至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贡献,可谓功德无置之事。值此新书出版之际,谨表衷心祝贺,并以此为序,向广大读者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