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赵庆泉的水旱盆景《八骏图》 - PenJing8|盆景吧
第一次看到赵庆泉的水旱盆景《八骏图》
2018-08-05 15:29:20  浏览:108
  记得第一次看到赵庆泉先生的水旱盆景《八骏图》时,突然间觉得心底里有一种莫名的东西在涌动,继而如潮奔突。当这莫名的东西被迅即捕捉后,我才发现它原来是这样几行文字:翠岗疏林鸣雀蝉,水绕曲岸骏悠然。俗情凡韵无一点,红园鹤楼走青莲。
从那以后,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为什么每次见到赵庆泉的水旱盆景,自己总有一种写诗的冲动?为什么自己总将赵庆泉当作诗人来神交?一次偶然的机遇促成的采访,让我找到了答案,也认识了一个真实的赵庆泉。一~他在诗城里浸润陶冶

 
第一次看到赵庆泉的水旱盆景《八骏图》
赵庆泉的故乡扬州是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城,这块钟灵毓秀之地在历史上曾汇聚无数骚人墨客,雅士才子,他们成就了大量的美诗妙文,清辞丽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用诗构筑起来的诗城。
赵庆泉就是在这诗如烟海的氤氲环境中浸润出生,受其陶冶而成长。赵庆泉的父亲赵仁杰老先生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爱好广泛,是扬州红园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还在赵庆泉咿呀学语的时候,老先生就不厌其烦地教他背诵古典诗词。这种以中国古典诗词作教材而进行的启蒙教育,对赵庆泉的一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中学时候的赵庆泉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爱好越来越浓,由此还爱上了绘画、音乐和摄影。

 
第一次看到赵庆泉的水旱盆景《八骏图》
他读的书很杂,不管是政治、历史、哲学、文学,还是天文、地理、农学,都有广泛的涉猎。特别是一本《唐诗三百首》和一本掉了封皮、封底的宋词选读本,更是伴他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这些知识储备让他有了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不俗的审美意识,以致在他在以后的盆景创作中能够跳出前人的身影,成功变法,用最能表现诗情画意的盆景艺术形式——水旱盆景去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他于诗人处攻苦纳储
在赵庆泉的盆景艺术生涯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上面提到的他的父亲赵仁杰老先生,另一个则是他的恩师徐晓白老先生。人们都知道徐老是一位资深教授,是中国盆景历史文化和盆景美学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但鲜有人知他还是一位诗人。
徐老出身书香门第,上个世纪40年代,徐老就曾出过两本诗集——《流浪集》和《沧浪集》。全国解放后,他的诗作更多。据不完全统计,徐老一生留下诗词曲联2000余首,不可谓不丰。
徐老的诗作题材广泛,各个领域皆有涉及,而最令人感兴趣的还是徐老与赵庆泉之间用来交流和沟通的诗作。当赵庆泉经过多年努力而开始在全国盆景界崭露头角时,徐老很是高兴,写下了《赠赵君庆泉》一诗以勉之,日:“积年愿望莫相违,无限前程奋翅飞。美妙青春多努力,定将盆艺放光辉”。《八骏图》是赵庆泉赖以成名的力作之一,创作于1985年,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对刚刚复苏的中国盆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徐老见此,欣然挥笔写下了《题赵君庆泉<八骏图>盆景》,日:“牧马姿形态各殊,多方散处欲相呼。山林秀丽增佳色,我自心驰《八骏图》”。徐老经常为赵庆泉的盆景题诗,当他看到赵庆泉的盆景作品影集时,更是诗兴勃发,笔走龙蛇,千行立就,一口气写了十八首。

 
第一次看到赵庆泉的水旱盆景《八骏图》
赵庆泉是“老三届”,曾下放八年。与许多同为“老三届”而始终没有机会走入高等学府去接受系统教育的人相比,赵庆泉又是幸运的,成了诗人教授徐晓白先生的入室弟子。他可以亲聆诗人对国粹的博研精论,他可以随时向诗人请教研讨一切学术难题,他可以尽情感受诗人周围所营造出的浓郁厚重的学术氛围。他于诗人处攻苦纳储,一,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储量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徐老的诗人气质、诗人情怀、诗人思维、诗人视角、诗人阅历、诗人技巧等,对勤奋好学而又悟性颇高的赵庆泉更是产生了极深的影响。
在研究中国古代诗人和诗作的过程中,赵庆泉深知,中国的许多不朽诗作皆产生于诗人的山水游走间,而创作盆景精品,仅靠纯熟的技艺和丰富的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于是,他将目光转向胜水名山——登普陀匡庐,攀峨嵋泰岱,深入神农九寨,泛舟太湖洱海……山川灵秀,万物形神,开阔了他诗人般的眼界,壮大了他诗人般的胸怀,丰富了他诗人般的底蕴。当他投入水旱盆景创作时,奇松苍柏古榆和着平冈细草长河湍流,樵夫渔翁牧童伴着千岩飞瀑万壑流云,一起向白玉盆中涌来,一起在十指尖头跳动……
三、他向<诗韵>中深参觅悟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说赵庆泉在拜师徐晓白所举行的简朴的仪式上,徐老曾以一套线装《唐诗选》赠之。采访赵庆泉时,我曾就此事当面求证,他说:“不是《唐诗选》,是《诗韵》”。这让我愕然而不安,同时也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徐老赠书《诗韵》,或为常人不解,但这其实就是艺术家与工匠之间的区别。《诗韵》是古诗词用韵所依据的书,是韵母相同或相近的汉字的集大成。《诗韵》的核心内容是和谐自然。徐老的良苦用心,赵庆泉自是心领神会。他向《诗韵》中深参觅悟,终得其中真缔。他创作的水旱盆景所透出的几乎令人窒息的美,其实就是受诗韵的影响,追求和谐自然的结果。现以《春野牧歌》为例,试作分析。
作为初春时节的春野田园小景,该作在巨型白色大理石超浅盆内分为两个景区,左为塘,右为岗。塘内春水清凌澄澈,一波不兴,岗上坡平势缓,绿草如茵。岗脚临塘处的龟纹石,纹理清晰,曲折有致,富于变化。这一切都有诗韵般的和谐自然。岗上主树植于右侧稍前位置,呈直立状。它悬根露爪,苍翠挺拔,巍巍然有古木雄风,十分引人注目。植于盆左侧稍后位置的副树却令人深感意外地呈卧干临塘之势。一直立,一横卧,这种树形、树势、植位间的极为悬殊而又突兀的变化形成了一组强烈的矛盾,整个画面被切割,显得很不协调。
接下来,赵庆泉施展奇式妙招,在直立、横卧两树之间栽植了一株向卧干树方向倾斜的斜干树,其植位、高度、长度及倾斜度都经过了精心的选择和设计,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恰到好处。这株斜干树起到了过渡、缓冲、衔接、呼应、顾盼、平衡的作用,就像太极中四两拨千斤的招数一样,十分轻灵而又巧妙地化解了所有的矛盾,一件精品盆景的基本骨架就这样确立了。然后通过植革、铺苔、点石、增加景深的小树和牧童等配件的点缀等,充满诗韵般和谐、自然、生动、传神的《春野牧歌》就呈现在了观者的面前。
《诗韵》对赵庆泉的水旱盆景的影响不仅停留在和谐上,还有一种韵律美。诗歌韵律美的一些特点在赵庆泉的水旱盆景中都能得到具体的体现。
韵,是艺术的生命。陆时雍就说过:“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诗境》)。赵庆泉告诉我说,对于恩师所赠《诗韵》,他一直奉若宝典,极其珍爱,经常诵读,体味感悟,从中得到的启示和创作灵感,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真的是受益终生。
四、他视诗境为最高追求
赵庆泉先生说“水旱盆景与山水画、山水诗以及其它文人艺术一样,以意境为追求的最高境界”,他又说:“意境,也可以说‘诗境’,即诗所表达的境界”(《赵庆泉盆景艺术》)。赵庆泉的水旱盆景的超浅盆使用和多元素组合,为精美画面的营造和诗情的抒发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和足够的空间。现以《垂钓图》为例试述之。
垂钓,是中国诗画艺术中最为古老而又常见的命题,山水诗、山水画中多有表现,可谓佳作纷呈。今人若想超越,真是谈何容易!更不要说用盆景艺术形式加以表现了。但赵庆泉的《垂钓图》是堪与之相媲美的盆景佳作。该作是典型的一水两岸布局,水面阔远,曲岸回环;岸上丘冈逶迤,其势平缓;冈上古木苍莽,虬劲多姿,新叶嫩芽,掩枝遮桠;绿草连天,生机勃发。又见远山隐隐,迷离渺茫;近石兀兀,有圆有方;不管是岸石、滩石,抑或是水上礁石,水下隐石,无不显得那样自然得体,真切灵动。
加上配件渔翁的合理比例的选择、色彩的确定、意态的塑造以及整体画面中的大面积的空白等,这种近于诡异的变化莫测的布局所营造的画面,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令人叹为观止。于是“诗的境界在刹那间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干,在有限中寓无限”(朱光潜语)。
与有的盆景看似很美,过后即忘不同,赵庆泉的水旱盆景会讧你见之不忘,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来自赵庆泉对精美画面的精心布局,促使你去作诗意的思考、联想和想像。时间越久,情绪越投入,你就会忘掉自己,仿佛自己已走入画境,去与自然景物直接对话、交流。这就是赵庆泉矢志追求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诗境。
五、他将诗风定位于婉约
大家之所以称大家,正在于他们每能超出当代而卓然自立,正在于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风格。扬州盆景历史悠”久,规则繁多,技法严谨。上个世纪末,当大家都还沉醉于“一寸三弯”、“云片”等传统表现形式时,赵庆泉的水早盆景独辟蹊径而卓然自立,影响颇大。说赵庆泉为大家当不为过。今天,水旱盆景已为人们广泛接受,但赵庆泉的水旱盆景依然可以在众多的同类作品中被一眼认出,这是风格使然。如果用诗风的标杆测评赵庆泉的水旱盆景,勿容置疑,他将诗风定位于婉约。
中国古典诗词向有“豪放”与“婉约”之分。在当今中国盆景界,如果将贺淦荪先生的盆景作为“豪放”一格的代表的话,那么赵庆泉的水旱盆景就是“婉约”一格的代表。赵庆泉的水旱盆景与贺淦荪的盆景不同,没有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没有豪气干云,慷慨悲歌:没有激荡与刚猛,没有火辣与热烈。一韧都显得简淡雅致、细润飘逸、轻灵明丽、内敛含蓄、沉稳娴静。赵庆泉的水旱盆景虽较少政治色彩,却有社会责任感。她或歌山水之美,或写盛世太平,或抒闲情逸趣,或发古之幽情。而这一切,无不风韵透彻,引无数人折腰。
作品《野趣》,在赵庆泉的水旱盆景系列中只是一件极为平常之作,但却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他对自然山水的那份忠诚和敏感。他用精湛的技术准确而又鲜活地再现了山野水滨的自然景物,在平和、恬淡、静寂的氛围中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自然生长状况,表现出一种没有任何雕饰的纯自然的恣肆无邪的野性美,仿佛一首婉约诗。
人们最为熟悉的《八骏图》中那水的镜平、岸的婉曲、冈的平缓、树的静立、草的青翠、马的闲适以及鸟叫蝉鸣的和谐等,无不体现、渲染和烘托盛世太平,一派婉约诗风。
在《枫林其乐》中,赵庆泉更是用几株纤细弱小而又毫无特点的青枫小苗,令人吃惊地组合成一件清新秀雅的表现闲情逸趣的佳作,读来更呈婉约之风。
六、他用诗心引发共鸣
赵庆泉先生告诉我说从来没有写过诗。但这并不重要,因为赵先生的自身文化积累中有中国诗学的丰富储备,他的胸腔有一颗诗心。他用诗心创作盆景,他用诗心与欣赏者交流,引发共鸣。
诗心是充满浪漫情调的。赵庆泉的水旱盆景的题名很多取自中国的古典诗词,让欣赏者深悟其中的漫妙与高雅。如《八骏图》直接取自白居易的同名长诗:《平林漠漠烟如织》取自李白的《菩萨蛮》;《人约黄昏后》取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小桥流水人家》取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等。另有一些题名则是从古诗词中提炼化出,如《古木清池》化用范大成的“古木参天护碧池”诗句,《秋江落照》化用刘秉忠“沙白江清落照红”诗句……
诗心需要情感的专注与付出。诗人是情感的富人。让人感动的作品才会被历史记住。赵庆泉就是一个用丰富的情感投入盆景创作并让人感动的人。赵庆泉不忘其父“一不做官、二不经商、永远不离开盆景艺术”的遗训,全身心地投入盆景艺术中去。赵庆泉是一个情感专一的人,他的眼里只容得盆景,他的心里只装得盆景,他把他的一切都给了盆景。情感的专注是要付出,付出就要耐得寂寞。因为赵庆泉懂得,真正的艺术家是在寂寞中度过的,真正的艺术品是在寂寞中诞生的。
诗心还应该是澄澈的,无欲的。诗人创作的最佳状态是心的纯净而无杂念。赵庆泉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走遍全国,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广大盆景爱好者。他走出国门,到亚、欧、美及大洋洲的许多国家讲学,演示讲解盆景的制作理念、方法和技巧,得到国际友人的信赖和欢迎,也为中国盆景赢得了尊重和掌声。
采访时间虽短,却是受益匪浅。而整理思绪更让我感慨万千:布衣赵庆泉的血管里虽然流淌着平民的血液,但其骨子里却透出一股令人肃然的诗人般的高贵和儒雅。他将诗人的学识和修养,诗人的品行和境界,诗人的风度和气质,春风化雨般悄无声息地渗入水旱盆景。玉钵千诗绝俗韵,潇洒红园不染尘。我为盆景而庆幸,因为赵庆泉选择了盆景,我为诗坛而惋惜,因为赵庆泉选择了盆景…(编辑/徐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