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仁格盆景的禅宗美学思想 - PenJing8
素仁格盆景的禅宗美学思想
2018-04-04 21:36:42  浏览:119
 素仁格盆景禅宗美学思想
 
    探讨素仁格盆景的美学思想,主要从艺术本体、素仁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及作品形式3方面进行思考。陈素仁作为广州名刹海幢寺主持,他个人的世界观,素仁盆景写意的形式及其所达到的“艺进乎道”的艺术境界,从个人艺术风格成为大家传承的“素仁格”,其美学思想只能在独特的禅宗美学系统中演绎,表现出来的禅宗美学思想不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而是通过“心”本体的“观”、观照“道”的本质特征和深刻意蕴,对世间的“有”和道家的“无”采取“空、净、灭、无念”等否定,由禅定的体悟而抵达涅鬃境界。
    
    素仁格盆景的美学内涵,正产生于对整体的“有”层层剥离的系统中,剥离与消解后剩余的纯粹恰恰成就了素仁格盆景的审美境界,可谓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由繁至简,雅致离俗。素仁格盆景的审美境界,就是“文人树”追求最高的人生境界,是一种通达无碍、浑融整一、生命本体与宇宙本体的圆融一体的宁静和谐自由境界—禅境,并在禅境中完成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 
    
       素仁格盆景所表现出来的禅宗美学思想,是自然之美、空寂之美和素净之美。素仁格盆景禅宗美学不是一种纯理论的美学思辨,而是一种要落实到盆景艺术创作之中的实践美学,它要人们进入一种“境界澄明”yob的诗性栖居之所。

素仁格盆景的禅宗美学思想

       
    4.1自然之美
    
        自然,道家术语。老子《道德经》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的美学在自然观表现上,儒家自然观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式的与自然比德,老庄自然观是“天人合一”的“逍遥”自由。禅宗自然观的美学品格区别于庄子美学,在于自然的心相化,认为心是真正的存在(真如),而把自然看空,自然成为假象或心相(心象),从而产生了一门全新的美学心造的境界。
        
        这种心造的境界,在诗书画创作上天马行空,出现了“石上栽花,空中挂剑”[“]897“无柴猛烧火”[“]‘,‘8“三冬花木秀,九夏雪霜飞” 11845“红炉焰上碧波流”+2o等有违常规的时空观念。素仁盆景的创作,因植物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象书诗画一样呈现脱离时空背景而显得孤立绝缘的现象,但有违常规的也不少。素仁挑选的素材,偏爱瘦劲高飘的形格,通常别人不喜欢。在配盆和布局方面,也经常打破“三七”和“四六”种法的常规,有时屹立盆边,有时傲倚一角,体现了素仁格盆景创作心性的自由和艺术的本体。  
        
     同时禅宗也主张通过大自然体悟自性,因此僧侣们喜居“幽涧泉清,高峰月白”的山林,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面对着自然而敞开,追求人与自然的“物我同化”,感悟“我心即山林大地”“万物与我为一”的禅宗境界,通过特殊的“观”的姿态而获得觉悟,将自然的灵感用于艺术实践。清代的画家石涛是禅宗南岳下36代传人,他认为大自然就是他的老师,他在《黄山图》上题:“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新期万类中,黄峰无不有。”又题山水画云:“山水真趣,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皆是我笔头灵气。”素仁盆景的创作以大自然为蓝本,与石涛师法大自然的画如出一辙。
     
     素仁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采取了一种特殊的“观”的姿态,从大自然无限的素材中制作出超尘脱俗、孤高清雅、具有民族风格的自然美盆景。他的风格“总离不开飘逸清疏,几枝子母交搭高树,有自然的风意,毫无牵强的迹象”,他的自然不拘泥于技巧,是“不爱过分用人工造作的自然”fisl“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疏淡脱俗、朴实无华、平淡天真,其风格所体现的自然正是其艺术本体的观照。观素仁格盆景,在素静的东方禅味之中品自然之美,如清风拂面,景中丝丝的轻奢禅风让人神清气爽。
     
    4.2空寂之美
    
    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间一切事物,只不过是因缘和合有条件的存在而己。一个人如果能在有住的空间中体会无住的空间,则何处不能自在?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又是何等的洒脱。佛法所谓“真空妙有”,即告诉我们在似无的“空”中,可以生出“万有”来。在“空”基础上的“寂”是一种美意识,“空寂”立足于无而超越无,其基本特征是在否定了世俗的普通意义的美之后而产生的无一物的美。同时禅的“无一物中无尽藏”的思想,使“空寂”在精神上的寂寥和“绝对无”的孤独情况下,获得了创造各种美的可能性。可以说,禅宗空寂玄幽之美将老庄玄学之“无”推上极致。譬如“道家主无,佛家主空;道家主静,佛家主净;道家主‘忘’,佛家主‘灭’;道家主‘丧祸’,佛家主‘涅鬃’;道家主无欲,佛家主无念;道家主‘物我两忘’,佛家主‘四大皆空,”[6] 
    
    “空寂”作为素仁格盆景有别于其他盆景型式独特的美学范畴,它的形成自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说“文人画”的风格(如倪云林、八大山人等),植物自然美是“空寂”美范畴形成的“土壤”的话,那么身为佛门主持的素仁和尚,禅意识的参透就是“空寂”形成的“种子”。正是在这种土壤中,佛门净地孕含的“空寂”美意识种子才能萌芽,素仁格盆景审美的“空寂”美范畴才得以升华为审美的境界。空寂而观照,观照而长寂“空寂”的境界是至高的审美享受[yz}。在“为伊才降阵”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守中,到达“蓦然回首”刹那间“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素仁格盆景的禅宗美学思想
    
    4.3素净之美 
    
     素,本义是“本色的生帛”,引申本色、白色、本质、质朴等义。净的基本词义:清洁,是干净、空等,也同“静”,净在佛家是指六根清净、无所沾染。瑜伽十三卷十七页云:“云何净?谓三清净性。一、自体清净性;二·境界清净性;三·分位清净性”。《坛经》提出“无念”,“但净本心,使六识出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素净,吸收了禅宗随缘自适、物我两忘、身心皆空的静而达的心髓神理。素净的境界,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往返无端、追寻不见,能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进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抵达“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素净”之心拥有随缘之心,平静和恬淡,是一种胸襟、一种成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身心清逸。素、净,融合了“真思卓然,不贵五采”,“见素抱朴”中“朴”“真”“静”“简”“淡”的精神内涵。“素净”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现代美学讲极简,宋朝就出现了最早的极简。像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没有花边,雾面不亮,极素、极净,有别于世人常见唐三彩的大红大绿,这在当时是很难的。全世界至今还在仿宋瓷,宋瓷冰裂纹是很特别的宋代美学[ys}。因此,越“素净”越难。故岭南盆景大师韩学年先生经多年实践,总结真正的“素仁格”乃形简艺不简。
    
    素仁格盆景“素净”之美,正是在“贪”“口真”“痴”“三垢”消解之后展露的“纯”与“静”。素雅中带有奔放,沉稳、含蓄、内敛中含有灵动,孕含了混沌未开至时的原初生命力的美, 欣赏素仁格盆景,虽无伯牙子期之谐音,却有如来迎叶之拈花微笑。素仁格盆景作为一种媒介,沟通人与人之间、人与植物之间的情感,让彼此之间可以在“素净”之景,或冷静地对话,或安静地思考。在有意无意、似与不似、似悟非悟之间,很自然地走进了景禅一味、空寂素净的禅境。

 
素仁格盆景的禅宗美学思想
    
    5结语 
    
       素仁格盆景通过简约的枝法语言,表达的是一种中国文人特有的在“昨夜西风凋碧树”中坚持“独上高楼”远望“天涯路”的难以言说的寄托与情怀。其对精神的贵族化和精英化境界的追求,与古茶人在茶道上追求的“雅”与“适”,“静”与“独”有异曲同工之效,至今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当今功利性审美原则以及西学东渐的影响下,素仁格盆景仍然曲高和寡,不可能是盆景艺术的主导方向,但她足以代表岭南盆景极高的文化标准,是对岭南文化的独特贡献。
       
     注:本文是岭南“素仁格”盆景艺术研讨会书面交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