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海幢寺举办的素仁格盆景艺术研讨会 - PenJing8
2017年 海幢寺举办的素仁格盆景艺术研讨会
2019-08-26 15:52:22  浏览:15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笔者在一篇素仁盆景专论的开篇语中这样写道:“中国盆景,流派纷呈。余独爱岭南素仁之风格。然今人多务实,素仁风格已鲜有人为,余深以为憾。'’(见《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第4期《素仁格盆景风格谈?)十五年后,笔者又写了《‘素仁’‘文人’辩‘禅树’相与析>(见《花木盆景》2013年第9期),文中在谈到世人总爱习惯性地将‘‘文人画”、"文人树”、"文人木”与素仁盆景等相互铰接在一起而纠缠不清并时常争论不休的现状时说:_‘笔者的感受与十数年前一样,依然是‘深以为憾’。"
 
从2013年至今,又是五年多过去了,而这五年多的变化非常大,特别是《花木盆景》杂志对韩学年盆景超常规的策划和连载以及2017年秋在海幢寺举办的素仁格盆景艺术研讨会(见图1、图2),使素仁格盆景风格盆景的现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7年 海幢寺举办的素仁格盆景艺术研讨会
 
许多人已经接受了“素仁格”概念,而喜欢"素仁格’’盆景的群体在不断壮大,很多盆景爱好者都以能创作、拥有几盆"素仁格"贫景为快事。更为可喜的是今天的盆景人大多在这个过程中变得逐渐成熟,人们似乎已经开始意识到学会哲学思考实为秉要执本,开始意识到步入学术论争正轨才是现代人追求的高雅和文明,而在这个过程中惬意地享受“素仁格”盆景艺术所带来的高质量的身心愉悦是其它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种进步。所以,在素仁格盆景的问题上,笔者已经无以为憾了。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最近,在坊间特别是网络上,笔者常能听到和看到一些与时下主流意识相背的声音和文字,虽然这也属正常现象,但笔者还是想就相关话题谈点个人的看法。由于这篇文章涉及的东西较多,无法对某一个问题作更深入、更透彻地阐述,只能像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骑马狂奔一样,漫无边际,无拘无束;即使有意识地将节奏慢下来,也是信马由组……所以也就略显自嘲地将其称之为“骋说”。
 
(一)
 
有人非常固执地认为素仁格盆景就是文人树,并说将其称为“素仁格”或“禅树”.纯粹是多此一举。笔者认为,上述论调有失偏颇,值得商榷。
 
1.对于素仁格盆景较规范的表述应该是:素仁盆景属文人树范畴,但又有别于文人树,是一种独立于文人树之外的个性独特的盆景艺术表现形式。正如禅画属于文人画范畴但又有别于文人画而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画种一样。
 
2.质疑甚至反对将素仁格盆景风格称为“素仁格”抑或“禅树”的人实际上是在模糊一种概念。譬如’‘人”,不仅分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也分亚洲人、欧洲人、美洲人、澳洲人,还分中国人、美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更分广东人、浙江人、山东人、安徽人等等。所以,要真正认识某一个人,就要有对这个人作更具体、更细化、更详尽的表述才行。
 
如果将世间所有的人都不加区分笼统、简单地称为‘,人”,这世界还不成了‘’一锅粥”?“素仁格”就是对一种盆景艺术表现形式的具体、细化、详尽的表述。我们应该理解、赞同、支持这种表述,而没有任何理由去排斥它甚至扼杀它。
 
3.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将“素仁格”盆景划入“文人树”范畴,是因为它们的内在特质是基本一致的;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在《‘素仁’‘文人’辩‘禅树’相与析》中有论及,在此不再赞述),因此理所当然地应让素仁盆景自立门户,让其充分享受自由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4.定义要细化,概念要清晰,表述要具体。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模糊、笼统、含混的表述,正如眉毛胡子不分是一样的,可致真伪莫辨,不仅无美可言,有时还会显得面目可憎。
 
5.以一个人的名字作为一种盆景表现形式的命名,“素仁格”是一项历史的创举,古今中外,为此唯一。要将“素仁格”推向世界,这样不仅可以让世界看到盆景母国的盆景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更可以在国际盆景交往中进一步彰显中国盆景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紊仁格”的命名并非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