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空间制图
基于“供给—流动—需求”的ESF的评估和空间制图有助于帮助规划决策者理解ESs在哪里产生(where)、实际受益于谁(who)、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what),已经成为动态化、实时化、空间化地解决ESs供需匹配问题的重要手段[2]。ESF空间制图是对特定时空尺度上单一或多种ESF的空间位置、物质数量、相互关系的流动变化,以及受自然-社会系统影响不同目标导向下情景模拟的可视化表达[28-29]。
目前,ESF空间制图内容主要包括供需-流动和情景模拟两大类[37]。ESF空间制图受服务指标、数据类型和制图单元影响,其中制图单元的选择对ESF空间制图影响最大[38-39]。制图单元可根据遥感影像分辨率、数据重采样格网大小、最小行政区划单元等划分为不同类型,目前常用的制图单元包括行政管理单元、地理/流域单元、几何网格单元以及景观元素单元[14,40](表4)。
4.1基于供需-流动的ESF空间制图
ESF是生态系统服务在供需区域之间的时空位移,即ESs依靠某种载体在SCA中移动并连接SPA和SBA,在多种ESs服务相互作用下ESF交织形成生态系统服务流网络(ecosystemservices?ownetworks,ESFNs),SPA和SBA属于斑块,SCA构成廊道[41]。常用的制图方法包括特定模型法、生态网络法、人工智能法3类。
1)特定模型法:对于不同类型的ESF,可以根据不同的指标选择制图方法或工具[42-46]。
2)生态网络法:借助形态学空间格局、图论、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理论、设置缓冲区等模拟ESFNs时空格局演变,并对其景观连通性进行评价分析[47-49]。
3)人工智能法:借助软件模型,根据ESF各项生物物理特征自动选择最佳可用的模型和数据,在适当的空间尺度刻画ESF,但此法对数据和参数要求较高,操作专业性强,目前常用的模型包括InVEST、SolVES、i-Tree、ARIES等[32,50-52]。服务路径属性网络(servicepathattributionnetworks,SPANs)模型可以模拟ESF在理想、可能、实际、难以获得和封闭条件下的供给、使用、损耗和流动过程并绘制地图,已成为ESF空间流动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10,52-53](图3)。
4.2基于情景模拟的ESF空间制图
ESF会对城市发展和人类受益造成怎样的影响,如何优化建成环境以最大化ESs效益,如何识别ESF存在的权衡协同关系并优化各项ESF空间制图解决的另一问题,需要通过ESF的模拟和预测实现[54-55]。
近年来,ESF模拟预测通常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将城市动态模型与未来场景或替代方案相结合。基于管理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等不同目标导向,设置土地保护、城市扩张、自然发展等情景,结合马尔科夫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支持向量机、最大熵模型等方法模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精细化表征不同ESF间的权衡协同关系[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