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三环内案例研究
2.1研究区域
成都既是四川省省会,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地势平坦,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截至2021年底,全市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km2,中心主城区常住人口1541.94万。本研究的主要范围是以成都市三环路为界线,跨越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锦江区、成华区五大中心城区,占地面积约190km2。
三环区域是成都市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城区,区域内公园绿地类型丰富,但以老旧公园居多,这与常住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矛盾逐渐突出,因此将其选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借鉴意义。根据CJJT85—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确定研究对象为三环内面积大于0.1hm2且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和游园。
三环区域是成都市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城区,区域内公园绿地类型丰富,但以老旧公园居多,这与常住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矛盾逐渐突出,因此将其选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借鉴意义。根据CJJT85—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确定研究对象为三环内面积大于0.1hm2且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和游园。
2.2数据来源及处理
2.2.1公园绿地
通过成都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百度地图和《成都市城市绿线控制图册》等来源获取公园绿地名录、经纬度信息及出入口信息等(表2,图2)。传统2SFCA将公园绿地的几何重心作为供给点,但实际上,当人们到达公园入口时已被认为在使用公园绿地,因此本研究以公园入口代替公园绿地的几何重心作为供给点,更符合实际情况。
2.2.2POI数据
通过百度地图平台获取成都市主城区POI数据,并将其分为交通设施服务、体育服务、购物服务、科教文化服务、生活服务、风景名胜、医疗服务、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餐饮服务、金融服务、公司企业服务、公共设施服务以及住宿服务合计13类。在ArcGIS10.5平台,沿路网建立公园绿地服务区范围,筛选出各个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内的POI点。
一般来说,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根据公园绿地的类型和规模确定[23]。而成都市作为公园建设基础较好的城市,应用更高的标准去评价现状,提出的优化建议才有实际意义,因此参考《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9—2035年)》(送审稿)中提出的“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将综合公园、专类公园(面积≥5000m2)绿地服务半径定为500m,专类公园(面积<5000m2)、社区公园、游园定为300m。利用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计算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内城市POI多样性,并进行服务功能多样性分级(图3)。
2.2.3人口数据
人口数据是2SFCA模型中计算需求方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人口数据源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和《2018年成都市统计年鉴》。由于获取的是以街道为单位的人口数据,人口分布不均匀且不精细,难以体现实际人口分布差异性。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得知居住类的POI与人口分布相关性最高[24]。
因此本研究选取居住类POI作为人口重分配的指示因子,借助ArcGIS10.5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00m×100m的方格网,再利用三环内居住类POI数据将研究区域内的人口进行二次空间分配(图4)。
因此本研究选取居住类POI作为人口重分配的指示因子,借助ArcGIS10.5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00m×100m的方格网,再利用三环内居住类POI数据将研究区域内的人口进行二次空间分配(图4)。
2.2.4路网数据
成都市三环内的路网数据(图5)来源于成都天地图,并结合《成都市城市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等各类文件和地图,将道路分为高速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人行道6种道路类型。
2.2.5出行方式及时间阈值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明确居民出行方式以及时间阈值等,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00份,为后文分析提供基础数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堵塞现象愈发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可达性值,但这种现象对步行的影响较小[25]。同时问卷结果显示,多数居民出行方式为步行,因此,本研究选择步行条件下的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进行分析。
根据文献总结,多数居民在主观上能够接受的最大时间阈值约为25min,部分居民可接受最大时间阈值为30min[11]。问卷结果(表3)表明,居民到访综合公园或专类公园可接受时间范围多在30min以内,而到访社区公园或游园可接受时间范围多在15min以内。结合文献和问卷调查,保证研究对象涵盖尽可能多的人群,将时间阈值设定为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