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陪伴式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施工建设 - PenJing8
协作陪伴式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施工建设
2023-09-21 14:57:07  浏览:0
设计与施工建设
 
3.1以可持续运营为导向的功能空间构成与设计
 
通过与村委会和村民骨干的研究协调,中心选址在马岔村村域中心交叉路口的一块面东的山坡荒地,毗邻村小学、村委会和2个村组,并可在步行半小时内抵达其他所有村组。
 
 
筹备阶段社会学层面的调查成果并未停留在调研报告层面,而是通过进一步发现相关的村民骨干力量,与村委会以及留守老人、务农妇女、回乡青年、学校教师等潜在的多元参与主体一同探讨“可做的事”,并结合专业分析转化为中心所需的功能空间构成以及可能的运营模式。
 
中心的设计以可持续运营为导向,基于团队研发的现代夯土技术,充分借鉴当地民居传统合院的形式,将一系列功能有机整合成4座“土房子”,并利用地形分布于3层不同标高,共同围合成一个面向东侧山谷的三合院。

最高一层设置可协助村民日常物资采买或农产品售卖中转的商店,可开设村级西医或中医诊所的医疗室,以及可开展村民集会、集体文娱、综合展示、图书阅览、工作营等活动的中型多功能室;中间一层设置可作为村民技术培训、小组议事、老年文娱、学前教育和日常活动的小型多功能室,以及可举行中小型村民集会和文娱活动的多功能场院;最底部一层即场院下部是水窖、厕所及可存放社区公共设备和物资的库房等附属空间。中心不设围墙,采用开放且易达的布局模式和相对独立的建筑体块,不仅易于施工建造,而且利于整体或独立的弹性运营管理。

协作陪伴式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施工建设
 
4座房子的尺度由大至小,且利用坡地地形局部设置了不同的室内空间高差,以相对较小的建设成本满足多种功能空间需求。主要建筑的屋面采用当地常见的单坡形式,以便汇集雨水至场院,经地面砂石自然过滤后存于底层水窖,以供中心绿化浇灌和周边村民农田灌溉之用(图2~6)。
 
 
3.2多元参与下的施工建设

协作陪伴式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施工建设
 
中心建设通过派驻专业师生团队,发动和指导村民工匠共同实施完成,村民既是中心的建设者也是使用者(图7)。施工前后历时长达1年半,尽管效率较低,但这一多元主体参与的建设经验,成为团队进一步开展社会调查、与村民建立互知互信、提升村民关注度和拥有感的重要过程,为建成后的可持续运营奠定了基础。此外,在无止桥的统筹下,近百位来自内地、香港及海外的大学生志愿者也以暑期工作营的形式,分批参与了施工建设。

所有村民工匠以受雇的形式参与建设,使其在获得进一步技术培训的同时,也可补贴家用。建成后中心显现出的现代建筑面貌,也让他们重拾对夯土建造传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