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赏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几千年来,围绕观赏石而诞生的字画、书籍、家具等不计其数,使得中国赏石文化得以传承下来。然而,令赏石界痛心和费解的是,在历次文物拍卖活动中,这些字画、书籍、家具都能以高价拍出,而成就这些文物的主角—观赏石却被排除在外!
例如,明朝赏石大家米万钟所作的《岩壑奇姿》,1989年在美国以120万美元的高价拍出;一座17世纪的中国古典家具“云石插屏式座屏风”1996年在美国则以110.25万美元拍出;甚至一本张学良收藏过的《素园石谱》在国内也能被卖到4000多元,而在这过程中几乎看不到观赏石本身的地位和价值,这对观赏石本身来说也未免太不公平了。
那么,为什么观赏石不能像古书、古画、古家具一样被广泛认可而进入拍卖行?理由很简单:它不是文物。从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确定的文物范畴可以看出,只有四类观赏石有机会成为文物:
一是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如“和氏璧”;
二是与历史上著名人物有关的,如苏东坡的“雪浪石”;三是历史上用珍贵材料、精湛工艺制成底座或边框的,如上文提到的石屏风家具;四是动植物化石,如恐龙蛋化石。以上四类,其实对当今多数石友来说意义并不大,因为得到它们的机率太小了。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突破这种局限,关键要改变对《文物保护法》第二条第三款的看法和理解,即“历史上各时期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观赏石是否艺术品?石界、文化界、收藏界、美学界为此曾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倘若属于艺术品的话,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过去的观赏石精品就会成为今天的文物;而今天的观赏石精品,又可以成为明天的文物,如此意义就大了。
我认为将观赏石列进文物行列至少有以下意义:
我认为将观赏石列进文物行列至少有以下意义:
1.有利于观赏石的保护;
2.有利于观赏石的传承;
3.有利于观赏石价值的提升;
4.有利于石文化的研究和发展:
5.有利于更多收藏界人士的介入;
6.有利于观赏石统一鉴评标准的制定;
7.有利于规范观赏石的市场购销行为;
8.有利于观赏石堂而皇之地步入艺术圣殿,被官方和民间双重认可。
所谓艺术品,就是具有艺术性的物品、作品。那么,何谓艺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解释为: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分类上,可分成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根据以上解释,我认为观赏石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完全可以称之为艺术:其一,观赏石也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一个石头之所以会被人们从大自然中拾起并专门供奉起来,是由于人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或科学认识出发,发现了其内涵美,如色彩、条纹、造型、质感的特殊美,使人们联想到大千世界的名山大川、动物植物、人间百态、世间万象等。
清高宗乾隆曾叹曰:“宇宙间石最顽,而象形象物,往往出人意表。”天然造化,鬼斧神工,观赏石的造型或图案所表现的对象常介于似象非象之间,生动传神,如同艺术品之“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之意境,常令人叹为观止。在人们把石头搬回家并为其配座和命名的过程中,始终都伴随、凝聚和倾注了人们的情感与想象,这一切不正是人们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吗?
所谓“案头上看尽人间百态,斗室中神游千山万水”正是这种表现形式的最好注脚,这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一样,可以达到异曲同工的目的。所以观赏石也能成为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
其二,观赏石也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水泥物林立、生活节奏加快,特别是城市人热切盼望回归自然,寻求心灵安顿的今天,纯朴、自然、宁静、雅趣的观赏石便成了人们的钟爱,人们称之为:“无言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可见观赏石确实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
再从“以石悟道”的角度看,石头给人的启示就更多了,如日本永平寺的禅师熊泽,曾总结出“五德五训”以教导他人:“奇形怪状,无言而能言,石也;沉着而有灵气,永埋土中而成为大地之骨干,石也:雨打风吹耐寒,坚固不移者,石也;质坚而能完成大厦高楼之基础者,石也;默默伫立山中、庭园,增加生活趣味,并能抚慰人心者,石也。”
其三,一件完整的赏石艺术品必定包含了人的独具匠心的创作:配座、命名、布置、展示等都是人的创作。美国藏石家理查德·罗森布鲁姆认为:“木座是供石的一个戏剧化的装置,实质上它将石头一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综上所述,我认为将观赏石归属艺术品在理论上也应该是站得住脚的,现在的问题是要逐步让赏石界、文化界、美学界和法学界接受这种观点,成为大家的共识。
综上所述,我认为将观赏石归属艺术品在理论上也应该是站得住脚的,现在的问题是要逐步让赏石界、文化界、美学界和法学界接受这种观点,成为大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