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能记得十几年前初识扬派云片式盆景时的惊叹,一寸三弯、片片如云、层次分明……如此精工细琢,不愧是“扬州工”的代表技艺之一!
走近继而走进扬派云片式盆景,对它的认识逐渐深刻:它是从大自然中截取的经典;它是盆景艺术千年积淀提炼的精华;它是盆景制作技术融会贯通的极致……
入行十余载,听过对它的赞美,也听过对它的质疑,有过骄傲,有过迷茫,有过思索。直到一次在瘦西湖景区水岸线布展,从陆路近赏,到水路远观,猛然发现,扬派云片式盆景真是经得起全方位、多角度的考验。此时,思绪万千,在坚定了扬派云片式盆景经典的同时,又如醒蝴灌顶般透彻了它能够传承至今,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秘籍”。
扬派盆景在清朝时发展成熟,艺术特色成形。这一时期也正是扬州经济、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文化有鼎鼎大名的“扬州/怪”,经济则有名扬天下的“扬州盐商”,而盐商又以徽商居多,他们的喜好直接影响了当时各类文化艺术的风格,深受盐商青睐的盆景也不例外。由此,扬派盆景渐渐吸收了徽派艺术特色里面的“结构严谨、雕镂精湛”,越发精工细致,“一寸三弯”精扎细剪成为扬派盆景技艺的灵魂。
当然,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精”“细”不只是徽派艺术特色的衍生,也是扬派盆景老艺人的技术、经验与巧思的集成。岭南派善用“蓄枝截干”,主要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那里日照时间比较长,雨水丰沛,土地肥沃,适宜大部分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期一般有9一10个月,甚至有的植物基本没有休眠期,全年都能生长,所以岭南派盆景在这种技法操作下,能快速成形。
扬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在这个地区生长的植物,往往一年发芽1-2次,而经过精扎细剪之后,可以促使芽头增多,叶片更加密集,从而加速“龙枝”的形成,且不易结实,集中营养生长,使得盆景能够相对快速地成形。艺术创作结合园艺栽培,形成了严整平稳、层次分明的云片式特色。
当然,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精”“细”不只是徽派艺术特色的衍生,也是扬派盆景老艺人的技术、经验与巧思的集成。岭南派善用“蓄枝截干”,主要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那里日照时间比较长,雨水丰沛,土地肥沃,适宜大部分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期一般有9一10个月,甚至有的植物基本没有休眠期,全年都能生长,所以岭南派盆景在这种技法操作下,能快速成形。
扬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在这个地区生长的植物,往往一年发芽1-2次,而经过精扎细剪之后,可以促使芽头增多,叶片更加密集,从而加速“龙枝”的形成,且不易结实,集中营养生长,使得盆景能够相对快速地成形。艺术创作结合园艺栽培,形成了严整平稳、层次分明的云片式特色。
现今,听到对扬派云片式盆景最多的质疑就是‘,匠气重”“少艺术性”“失去自然情趣”……我们乐于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在这里,笔者倒是建议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来欣赏扬派云片式盆景。曾有比喻,扬派云片式盆景为“工笔画”。何为工笔画?它与“写意画”相对,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
想必,这是源于扬派云片式盆景’‘一寸三弯”精扎细剪的浅印象,但笔者却更乐意将其比作“简笔画”,寥寥数笔,就能将事物的形态尽情展现,看似简单,却需要准确无误地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特点,正如扬派云片式盆景“多一枝则满、少一枝则缺”这样恰到好处的骨架布局。
想必,这是源于扬派云片式盆景’‘一寸三弯”精扎细剪的浅印象,但笔者却更乐意将其比作“简笔画”,寥寥数笔,就能将事物的形态尽情展现,看似简单,却需要准确无误地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特点,正如扬派云片式盆景“多一枝则满、少一枝则缺”这样恰到好处的骨架布局。
扬派云片式盆景对整个作品的骨架要求极高,我们常常将盆景的枝干看作其骨架,骨架定形的姿态奠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在观赏扬派云片式盆景佳作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它简约的“云片”,会将骨架更加清晰地展示在我们眼前,这也就要求整个作品的起承转合、来龙去脉必须清清楚楚,每一出枝都能经得起推敲。同时,枝片之间的藏露关系、大小对比都是一目了然,整件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干净利落,精致却不失大气。这与“美人在骨不在皮”异曲同工,而这精简极致的骨相形态也正是扬派云片式盆景远观近赏皆耐看的原因所在。
你只盯着那精工细描的“一寸三弯”,看到的就是所谓“匠气”,但是换个角度,从整体造型来欣赏,扬派云片式盆景是当之无愧的’‘大道至简”!匠气,工匠习气,谓创作缺乏艺术特色,用以形容扬派云片式盆景是对“一寸三弯”的偏颇认知,笔者倒是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盆景人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且盆景抑或是其他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不都是在技术精湛的基础上氛氢艺术情感的吗?“一寸三弯”的创作手法借鉴了中国画“枝无寸直”的画理,其实不止扬派云片式盆景,“枝无寸直”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盆景创作,这也是中、西方文化及美学中对曲线柔美的崇尚。
英国铜版画家、艺术理论家威廉·荷加斯就提出了“蛇形线赋予美以最大魅力”这一著名的命题,他指出蛇形线的魅力在于形式的多样统一,蛇形线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应遵循“形式服从内容‘,“整体优先于部分”的原则,而这又与我们的扬派“一寸三弯”云片不谋而合了。
可以说,扬派云片式盆景是将曲线之美演绎成了经典,平视扬派云片式盆景是“简笔画”,而俯视或是仰视,又别有洞天:枝干从粗到细,有密不透风,有疏可跑马,由棕丝蟠扎,力点的选择与力道的把握,穿插在柔美的枝条中,主次分明,行云流水,既吟唱了生命的延续规律又诊释了力与柔的融合之美。同时,点、线、面的交织,又将平视面与俯视面处理得虚实相生。一件作品,处处巧思,扬派云片式盆景是不是算得上可远近、可俯仰、可多维欣赏的艺术佳作呢?
英国铜版画家、艺术理论家威廉·荷加斯就提出了“蛇形线赋予美以最大魅力”这一著名的命题,他指出蛇形线的魅力在于形式的多样统一,蛇形线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应遵循“形式服从内容‘,“整体优先于部分”的原则,而这又与我们的扬派“一寸三弯”云片不谋而合了。
可以说,扬派云片式盆景是将曲线之美演绎成了经典,平视扬派云片式盆景是“简笔画”,而俯视或是仰视,又别有洞天:枝干从粗到细,有密不透风,有疏可跑马,由棕丝蟠扎,力点的选择与力道的把握,穿插在柔美的枝条中,主次分明,行云流水,既吟唱了生命的延续规律又诊释了力与柔的融合之美。同时,点、线、面的交织,又将平视面与俯视面处理得虚实相生。一件作品,处处巧思,扬派云片式盆景是不是算得上可远近、可俯仰、可多维欣赏的艺术佳作呢?
推而至“艺术性”,其作为对一件艺术作品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主要是指在艺术处理、艺术表现方面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就盆景艺术,笔者翻阅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主要包括:艺术形象的鲜明具体性和典型性;艺术结构的严谨性和完整性;艺术手法的精当性和多样性;艺术表现的民族性和独创性等,这条条目目,扬派云片式盆景皆可对号入座且实至名归。
我们结合“自然情趣”来看,在艺术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先看对立,自然与艺术本就是有冲突的,追求艺术,便不可能完全融入自然的怀抱,必须创作;追逐自然,则完全可以放开艺术的臂弯,何必创作?这两者本就是矛盾体,而这‘,艺术”与’‘自然”的衡量,又来源于哪里呢?忽然想到,前一阵家里小朋友需要选择一幅书法作品参加比赛,苦练数日,挑出两幅,作为一名自认审美在线的“门外汉”,毫不犹豫地帮她选择了那幅笔锋“清秀”的,然小朋友却呱着小嘴道:“我认为另一幅的笔画更精准到位!”
左看右看,开始纠结,于是,我将她的作品发给几位好友、长辈,大家都看上了那幅“清秀”之作。劝慰小朋友:“看看,还是相信大家的眼光吧!”正准备作品提交,她的书法老师发来消息:“若昨日作品与今日作品二者选一,选后者!”老师是专业的,但大家的眼光难道集体偏差了?于是乎,又辗转找到一位专业人士,意见与老师一致。艺术眼光与大众眼光的差别在哪里?或许正是“艺术”与“自然”的角力了。既称之为艺术,必定有日积月累以形成的理论概念、条框界限,而自然则完全随心、随境、随缘。
小朋友此次参赛作品为隶书,而隶书讲究的就是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化圆为方画弧为直,变画为点变连为断,强化提按粗细变化,这些规矩便是专业艺术的评判标准,大众的角度,显然是脱离了“隶书”这个框框,小朋友那幅被大家看好的作品,许能算是“字写得不错”,但于有字体要求的书法艺术而言,却达不到’‘隶书”的要求。在艺术的概念框架下创作出来的必定是艺术品,而随心、随境、随缘有可能会创作出一件旷世佳作,但大多数时候,也不过就是涂鸦,这里面存在的应该就是必然与偶然的概念。
小朋友此次参赛作品为隶书,而隶书讲究的就是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化圆为方画弧为直,变画为点变连为断,强化提按粗细变化,这些规矩便是专业艺术的评判标准,大众的角度,显然是脱离了“隶书”这个框框,小朋友那幅被大家看好的作品,许能算是“字写得不错”,但于有字体要求的书法艺术而言,却达不到’‘隶书”的要求。在艺术的概念框架下创作出来的必定是艺术品,而随心、随境、随缘有可能会创作出一件旷世佳作,但大多数时候,也不过就是涂鸦,这里面存在的应该就是必然与偶然的概念。
对“自然情趣”的追求,如若称得上‘’艺术”,那绝不是单纯地复刻或者搬运大自然,一定要有创作者的感情寄托、意识表达,而这份感情便是通过对现实进行艺术夸张成为典型的意识形态的由来。扬派云片式盆景,它的“云片”特色,灵感来源于高山峻岭的苍松翠柏,它们经过风涛“加工”,结顶、成片,体现了不畏强暴的顽强精神,在此精神的启示下,就地取材,进行艺术夸张、技术极致地创作,形成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的艺术特色。这正是通过对自然中“树”的艺术夸张,将其生命力的顽强沉淀在云片中,其优雅端庄、清秀大气定格在骨架上,通过繁简、线面、动静的结合与对比,形成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佳作。
虽说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但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包括很多艺术大师陈列在博物馆、艺术馆中的作品,真正能懂、能欣赏的又有几人?艺术更多时候还是“阳春白雪”的存在。而盆景艺术的特殊性又使它不能回避艺术与自然的统一,首先盆景这门艺术的形成,就是人们亲近自然的本性使然;其次,盆景本身就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它使用的创作材料以及创作灵感都来源于大自然。
这样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实也定位了盆景艺术形式的最高追求,那就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高于自然,必定有超乎自然的人工痕迹,只不过扬派云片式盆景更加地夸张与极致。另外,好的艺术往往具有美学价值或者哲学价值,那综上所言,扬派云片式盆景是不是既具备了美学价值又拥有了哲学价值且高于自然,拥有“中和”之美的盆景艺术佳品呢?
这样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实也定位了盆景艺术形式的最高追求,那就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高于自然,必定有超乎自然的人工痕迹,只不过扬派云片式盆景更加地夸张与极致。另外,好的艺术往往具有美学价值或者哲学价值,那综上所言,扬派云片式盆景是不是既具备了美学价值又拥有了哲学价值且高于自然,拥有“中和”之美的盆景艺术佳品呢?
2008年扬派盆景技艺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们既欣慰于它的被认可,也感叹于它的落寞,笔者认为,它之所以在目前发展得举步维艰,一方面是它的剪扎技艺功深,较难掌握要领,不易上手,一般人家也是难以维系它的云片造型,但这不也正是它的价值所在吗?另一方面,思来想去,也只能用“曲高和寡”来解释了。其实在“审美”这一块,扬派云片式盆景从未’‘过时”过,这种耐看的极简美,只有懂它的人才能欣赏。
放眼望去,我们的国粹“京剧”也正在经历同样的窘境,快餐文化、流行歌曲当道,有板有眼、不紧不慢的“啼唯呀呀”显得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然而去看看那些戏迷与票友,他们对京剧的痴迷又是那般深入人心,他们对京腔京韵的欣赏,不由自主地合拍,想必离不开各自文化、阅历、年龄的积淀,慢慢地,这种字正腔圆、余音绕梁的唱腔和韵律就变得悦耳有深度,回味无穷了。国粹之所以是国粹,它是固有文化中的精华,有根有源,不苛求人人喜爱,但望懂它的人惜之爱之!
放眼望去,我们的国粹“京剧”也正在经历同样的窘境,快餐文化、流行歌曲当道,有板有眼、不紧不慢的“啼唯呀呀”显得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然而去看看那些戏迷与票友,他们对京剧的痴迷又是那般深入人心,他们对京腔京韵的欣赏,不由自主地合拍,想必离不开各自文化、阅历、年龄的积淀,慢慢地,这种字正腔圆、余音绕梁的唱腔和韵律就变得悦耳有深度,回味无穷了。国粹之所以是国粹,它是固有文化中的精华,有根有源,不苛求人人喜爱,但望懂它的人惜之爱之!
目前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扬派盆景博物馆,对扬派云片式盆景的传承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各项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传承,这是我们的坚守,更是我们的责任。
对扬派云片式盆景的质疑,许是对其认知的偏颇,又或是对艺术认知的偏颇。一种艺术门类,我们应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此方能迎来繁荣发展。以上是笔者对扬派云片式盆景的一些浅见,不到之处,欢迎各位专家、大师指正,不胜感激-
对扬派云片式盆景的质疑,许是对其认知的偏颇,又或是对艺术认知的偏颇。一种艺术门类,我们应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此方能迎来繁荣发展。以上是笔者对扬派云片式盆景的一些浅见,不到之处,欢迎各位专家、大师指正,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