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国多肉产业相比 中国销售渠道明显滞后 - PenJing8
与韩国多肉产业相比 中国销售渠道明显滞后
2018-09-15 16:13:24  浏览:4
      国内多肉市场自 2012 年下半年升温之后,快速发展扩张的态势令业内人士喜忧参半,而韩国经过 10 年高速发展,目前已成我国进口多肉最主要的供应国之一,其发展历程是否对国内多肉行业有借鉴意义?日前,记者采访了韩国阴城郡多肉植物农场联合公司理事朴钟培,作为韩国最早接触多肉、最富经验的生产和育种者之一,朴钟培认为,中国多肉产业正经历和韩国一样的发展历程,但中国市场更广、消费者年轻化态势比韩国更具优势,市场发展潜力不可预估。
 
     朴钟培从 1994 年开始接触嫁接仙人球,原本想用仙人球打开中国市场,但 1995 年至 2000年正是中国仙人球生产高峰期,市场对外来产品需求不高,仙人球的失利让朴钟培转而进军多肉市场,他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收集品种,并栽培、选育新种,致力于在韩国发展多肉植物,是韩国多肉市场的开山元老级人物。 
 
    眼下中国多肉风行,带动了一大批人投身多肉产业,而多肉繁殖快、门槛低的现状引起业内担忧,快速繁荣的背后是否必然是快速衰落?对此,朴钟培表示,爆发式发展是多肉由终端向生产端倒逼式发展的一种反应,韩国也经历过这样的快速发展期。韩国多肉从 2004 年开始迎来爆发期,多肉农场大量兴起,产量不断增加,一些农户生产面积猛增三四倍,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此时中国多肉市场正进入低谷,不少韩国人看准商机,在上海、漳州等地大量收购多肉,赚得第一桶金,韩国多肉市场由此进入近 10 年高速发展期。  

 
与韩国多肉产业相比 中国销售渠道明显滞后
 
  目前,中国生产者担心多肉产能过剩问题,在朴钟培看来没有必要,他认为现在的生产数量还远远不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韩国多肉生产者共有 300 户左右,主要集中在京畿道的高阳市、安城市、龙仁市以及忠清北道阴城郡等地,其中高阳市生产者数量最多,有 70 户至 100 户,阴城郡有 30 多户。韩国多肉产业采用家庭农场模式,每户种植面积多为 1000 平方米至 2000 平方米,生产面积在 5000 平方米以上的种植者较少,设施一般采用连栋塑料大棚,冬季用保温被保暖,部分农场有应急加温设施。而在中国,按照人口和产量的比例来计算,多肉生产面积还远远不够,所以市场潜力还很大。 
 
   与中国一样,韩国的多肉同样是伴随网络发展起来的,首先在患抑郁症的家庭妇女中流行开来,多肉植物小巧、耐运的特性让它在网购中表现出色。“与韩国、日本等市场相比,中国多肉消费群体的最大优势是年轻化,二三十岁的青年群体是主要消费者,这就能让市场发展时间更长。”朴钟培说。在中国,青年人是主要的多肉消费群体,不但涵盖了学生、办公室白领等,群体基数庞大,而且从青年开始购买多肉,购买时间会持续很长,较大的市场容量会使多肉维持更长的高速发展期。 
 
   除了数量外,生产者最关心的莫过于价格。朴钟培认为,所有繁殖快的品种都将成为普货,目前高价品种增量后也最终会变成普货,所以总体价格走低是大势所趋,但一些繁殖困难、生长慢的品种,价格会相对平稳。“多肉植物品种众多,分品种、规格、年限、变异等,爱好者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仍可走很多年。”朴钟培对此充满信心。 
 
   中国多肉市场目前发展态势良好,虽然起步晚,但是有后发优势。“我们在韩国发展多肉时要去日本、荷兰、美国等市场,甚至多肉原产地引种,还要摸索生产技术,而中国直接从韩国进口就可获得这些,而且在韩国大量生产的品种是经过市场验证、获得消费者喜爱的品种。”朴钟培同样看好中韩贸易这块市场。 
 
  但与韩国多肉产业相比,中国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明显滞后。“韩国多肉生产者和销售者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爱好者转化而来,这与中国的状况相似。但在韩国,多肉专卖店非常普遍,在商业街中都有分布,而在中国很少,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出现这样的专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