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的多肉生产主要分布在漳州市九湖镇的邹塘村和百花村,这两个地方花卉发展历史悠久,很多都是从父辈就开始种花。随着城市建设,部分土地遭遇拆迁,所以生产开始转移到程溪镇,总面积在 2000 亩左右。
漳州的多肉生产以家庭农场模式为主,也就是每家自己劳动力在生产,面积多在 3 亩至 7 亩,多是自家土地,少量租地,一些农场生产面积可达 20 亩。漳州生产多肉的家庭农场约为 500 户。
福建的多肉种植兴起较早,自上世纪 90 年代就开始小规模种植,但当时推广不是太好,2005 年出现小高潮,主要依靠市场经销商。福建多肉真正火起来是 2013 年以后,那时信息灵通,线上线下全面开花,之后几年井喷式增长,小盆栽、仙人球种植者都转向多肉种植,2016 年达到顶峰。2
17 年,景天科多肉生产扩张停止;2018 年,市场急转直下,农户又开始向仙人球、小盆花转型。
福建的景天科多肉品种单一,各家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因此销售压力最大,今春滞销率约为40%。十二卷相对稳定,其时间周期较长,相对于景天来说价格下滑不算明显。之前被淘汰的仙人掌科植物今春销售火爆,价格高、供不应求,现在很多嫁接仙人球还没完全长根就被抢购一空。
去年春季,漳州的景天滞销,因此开始盛行“药锦”。由于当时市场的多肉锦变品种少、价格高,因此去年“药锦”在市场上销售较好,高峰时每箱价格在 200 元左右,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基地的库存压力。今年春天,由于“药锦”供应量较大、品种单一、有褪色及死苗问题,因此销售出现压力,一般每箱价格维持为五六十元,比普通产品价格略高。且喷药处理后,高温季节损耗会大大增加,因此后期“药锦”抛售时价格低至 100 元 3 箱,这使得农户亏损。
福建市场销售季节性强,销售旺季在春天,其他季节属于淡季。在早春,漳州多肉在各地线下市场占据 60%至 80%的市场份额。漳州的小规格产品多,云南也会去漳州进购小规格产品,所以漳州货在线下市场占比较高。
由于福建的景天科多肉品种单一,且种植中度夏困难、难上色,生产中大水大肥的方式也使得福建货运输货损严重、货架期短,因此福建景天科多肉的种植面积正大量减少,种植趋于理性。湿热气候对景天科不利,却是十二卷生产的良好环境,如'樱水晶'生长 5 个月就可出货,比云南的生产周期缩短半年以上,因此在十二卷生产上仍相对有优势。现在福建仙人球种植面积开始增加,多肉植物种植总面积的 20%至 30%划归到仙人球领域,这里播种出苗率高、生长快的特点,使福建地区重新成为重要的仙人球种植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