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从事盆景事业的队伍逐日壮大 很多企业家加入 - PenJing8
现在从事盆景事业的队伍逐日壮大 很多企业家加入
2017-06-27 16:34:50  浏览:3
 现在从事盆景事业的队伍逐日壮大

●江苏  惠幼林

 

    近年来,我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有了迅猛的提高,各地所呈现的景象令人惊喜,无论在理论或艺术的拓展性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尤其是在规模建设方面,较过去相比,质和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私家盆景园已建成的和正在筹建的如雨后春笋,从事盆景事业的队伍逐日壮大,一大批企业家的加入,对推动和提高盆景艺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韦金笙先生在许多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出并呼吁“重振中国盆景雄风”,“重振”二字是核心,其内容广泛,思路正确,但如何展示“雄风”,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只有保持在当今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才能够取得辉煌的成绩。在欣欣向荣的形势下,纵观现实,盆景艺术领域中还存在着单一和模式化的现象,而这种倾向在我们身边还多多少少地存在着,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此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讨以求共进。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的文化、地理、气候、经济情况相差较大,不尽相同,在造型的技法和树种的选择方面,地方性的特点比较突出,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多少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和传统性。这种思维的存在,对艺术的造型和研究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固化作用,容易造成模式化的倾向。模式化的形式反映,主要体现在教条不变、单调相千篇一律等诸多方面,其内在束缚了艺术的发展,在传统形态与自然神貌的提升转化过程中,起了抑制的作用。固化之中,有正确的东西,也有落后的成份。

 

任何事物及文化的体现都是受历史所限制的,在一定的时候内,它是正确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正确的有可能又变成不完善和落后的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提炼和总结,不断地研究和发展使之达到更高、更美的境界。笔者有一好友曾经在评论艺术的发展时说:在社会和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总是遵循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规律运行。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我国所讲的五大流派,展示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体现了我国盆景艺术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事业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人们追求艺术文化生活的写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事业的提升,以及现代文明所创造的条件所致,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的现实过程中,这些流派各自都在精心研究和思考,都在寻找发展的新空间。新的意识丰富了传统的艺术思想,原有的落后艺术思维逐一被打破,新的艺术已经在作品的创作中体现出来。

 

所以坚持正确的,改善和根除落后的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措施。传统之中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只能代表一定的历史标志,不能成为永远发展的依据。多年来,传统固化的艺术思维在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印烙在我们心中,但传统的界限和范围不光是指某个历史时候所划分的产物,在当今艺术的发展申,也会产生一定的固化现象。

 

我们鼓励对传统性和习惯性的提炼,但新的探索是需要时间来作保障的,任何新的风格的诞生和成熟都有一段寻找、突破、提高的过程,对于有创新迹象的都应予鼓励,并祝愿其成功。我们提倡盆景艺术多样化,就是因为盆景艺术多样化是盆景艺术发展的必然之路,是打破及改善模式化的有效方法,是将单一向多变转升的催化剂。 

 

   我们提倡盆景艺术多样化,但不能抹杀传统艺术的历史地位。在历史的某一时候它曾经辉煌过,发挥过一定的文化影响。虽不能符合当今文化思想所欣赏的要求,但它在艺术的发展史上,其历史性是存在的,是不可能抹杀的。人为地否认其历史地位,就是割断历史,是不现实的。

 

    我们在批评模式化的同时,要提倡个性化、特色化,二者不可混谈,前者是落后的思维范畴,后者是艺术提炼的结晶。我们要不停地总结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文化思想,随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这样的风格艺术才不会转化成固化性,才能保持艺术春常在的效果和影响。如我国著名的盆景大师潘仲连胡乐国赵庆泉及已故的孔泰初等人的作品,其风格独特,个性明确,而且又符合当今文化艺术发展的要求,这样的思维风格就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并从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艺术细胞,这就是我们所要坚持的个性化和艺术化的东西,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克服机械教条式的心理模式,视材而置。

 

   提倡盆景艺术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树种多样化、造型多样化、风格多样化。 

 

   盆景艺术中的树种,主要受各地的地理、气候和文化概念所限制,其传统性较强,从许多地区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树种特色比较显著。在此基础上,树种的选择性有限,有的地区,几乎只有一种树种,而且经营和培育的规模极大,这种现象是现实的,是多种因素所造成,不能认为是错误的。但从艺术的广泛性出发,就显得不够了。因此应提倡和鼓励在当地气候条件所允许的情况下,多增加一些树种,以扩大艺术研究的范围,既要保持本身地方树种的特色,又兼顾其他树种的研究和开发,无论在艺术、经济、时间的概念上去认识,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当然不排除个人喜好的因素,如宁波慈溪“茂松园”的黄敖训先生,他的特色树种就是松树,而且对该树种研究很深,个性突出,但他园里又不全是松树,柏树、杂木类的树种都有,而且在风格上也多种多样,单棵、双干、多干合拼及连理成一的树姿各领风骚。溪口的应国平先生,他的特色树种就是柏树,而且在创作上很勤奋,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他园里松树、杂木类的盆景也很多,形成了其自身的特色。

 

    广东、福建等省,近年来大量地引进了北方的松柏类树种,客观地改变了杂木类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和充实了盆景艺术研究的范围,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好事。胡乐国先生在《再谈传统》一文中,讲到了规则式盆景问题,并把“规则式盆景归属于民间艺术范畴”,指‘出“规则式盆景的流行,受地域的限制很严,这是民间艺术显著的共同特征之一”,笔者对此予以赞同,并认为,教条式的固化思维文化是阻碍盆景艺术发展的一大因素,规则式的盆景意识同样属于这种“画地为牢”的思想范畴,在艺术的开拓深化方面,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致使前进的步伐缓慢。

 

同时,我们在艺术发展提炼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新的模式化产生,如某一种树型的技艺很成熟,而且很美,又符合当今文化的欣赏要求,井得到同行的赞许和肯定,这是成功的一面,但是十盆百盆、数百盆都一种模式,大同小异,这恐怕就使人头脑中要产生问号了。因此我们提倡造型多样化的思维意识,以免模式化的产生,防止走弯路。

 

    在风格化的展示方面,也存在着某种习惯性,如选材和造型几乎都在一个狭小的思维中,艺术性的面很单调,突不出某种框框条条。我们知道盆景艺术是由深厚的文化所体现的,五千年的文明史要求我们在不同的树姿,不同的风格上多作些文章,思路放宽一些,多向大自然学习。自然界里的优美树姿比比皆是,所展示的多种风格的树姿就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观察自然、取之自然是我们永葆艺术青春的法宝。因此我们既要有“大江东去”,也要有“小桥流水”,既要有“一枝独秀”,也要有“连理情深”,以充实和拓宽我们的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思路,由不变到变,由停顿到前进。 

 

   风格多样化,不光是指多样的树型、多种技法的体现,同时也包括树种文化的多样性,树种文化主要体现在“各有所表”的展示方面,如松树,就应循行大自然中古松的神貌,突出飘逸、舒展的特点,同时松针疏密有变,反映松树不攀不附,美姿超然,卓然挺立,不凋不零,坚贞高洁的韵味来。 

 

   在体现柏树的个性时,要依据太自然中千年古柏的品貌去创意和制作,主要突出古柏的三个要素,即变化出奇的枯干(舍利干的体现),与众不同的皮层现象,圆弧形的绿色轮廓线,把雍容浑厚、虬曲多姿、枯荣相济的基本特征展示出来。 

 

   杂木类的制作,现在主要流行广东、福建、广西等省普遍采用的“蓄枝截干”的手法,其内结构要求甚严,粗细之分、长短之分都有一定的科学审美观,所反映的树型体现了完整,灵气。此技法的修剪吊扎思维多有不同,所体现的树型也各有不同。 

 

   果树盆景,就树型的提炼较过去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观叶的杂木类树种制作有所不同,不能硬照南方采用的要求办理,若要重新修剪,则会将开花结果的枝条剪去,而且增添新的骨架枝条,在时间上较慢。因此在果树盆景的制作方面,需边生长边调整,做到配套式修剪。

 

所以,不同树种的艺术体现,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及个性,避免不同树种统一模式,使创作的手法过于单调。在盆景艺术的发展中,我们应积极地鼓励个人风格的形成,发挥各自的特色手法,展示不同风格的品味,只要符合自然之理,并展示美就应提倡,这无疑会对盆景事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承认地方文化的不同性,不同风格的艺术性,但是要注意单纯为不同而不同的思路是杏合理还有待于实践来检验。 

 

   为了使我国盆景事业“重振雄风”,我们有必要提倡盆景艺术多样化,因为历史是发展和延伸的,我们需在不同的时候里,对盆景艺术进行提炼和总结,保持与时俱进的心理素质,让百花齐放的局面更加成熟和更加艳丽多采。走多样化的艺术道路,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愿我们为此努力,为我国的盆景事业的大踏步前进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