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夏著华 盆景创作_立意_与意境创作_夏著华
中国盆景艺术,不仅是一门综合性的高等鲜活生命艺术,而且内蕴着多边科学与艺术技巧,是一种占有时空,并具形、神、气、韵、情、意的多维空间造型艺术。
中国盆景艺术,与其它任何造型艺术不同,虽同是社会意识和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但盆景却是艺术地(形象地)认识自然后,再按照美的法则去再创的艺术自然。因此,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比其它任何艺术更加需要意匠。有道“意者立意,匠者技巧”,对中国盆景艺术作品创作,立意与技巧,应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
盆景作品创作之意,不能视为是意境创作,有立意在先的盆景创作活动,并不能因此而产生意境,如同挖掘野树木蔸用以单一树盆栽造型一样,虽创作前多有形象立意(或称构图),但这形象除带给人们以直观感受外,根本就不会产生使人浮想联翩的意境。例如张瑞堂先生的杰出之作《丰收在望》,若其盆中仅仅是一株苍老、古朴、道劲、飘逸的三春柳,亦只能给人以爽心悦目的直观感受。而善于把握中国盆景艺术美之真谛的张先生,却在树下放了一个左手端着一碗凉茶,右手挥动帽扇,嘴边洋溢着甜蜜的笑意,两眼注视着田野的老农。这个“摆件”不仅能使观赏者能感受丰收在望的喜悦,而且从靠在树旁的那把银锄申,还能领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这感人至深至远的意境,却并非在“立意”创作那株形神兼备的三春柳时产生的。
“立意”与“意境”是两种不同内涵、不同性质的美学概念,不可混为一谈。“立意”要求艺术作品创作者在创作之时以意为主,借以表达明确的思想内容。任何艺术作品创作,亦必须以意为主,以形传意,否则是不能称为艺术。唐杜牧《答庄充书》中云:“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彩章句为兵卫。苟意不先立,止文彩词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意,是艺术作品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并统领着艺术作品中的形、神、气、韵,即所谓“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谢榛《四溟诗话》 中云:“李白斗酒诗百篇,岂先立许多意思而后措辞哉?盖意随笔生,不假布置。”盆景艺术作品创作,因其创作素材,特别是创作者自身综合素质影响,不可能所有作品创作前皆先“立意”。赵庆泉先生《八骏图》的立意,并非在六月雪与山石构图配置之前就己形成的,而是那八匹形神各异的骏马摆放得合手自然意趣后才产生的。若在这件不是自然,都胜似自然的写意盆景佳作中,去掉八匹骏马换上五条牛,又何尚不是佳作呢,但它的“立意”与“意境”就完全不同了。所以说中国盆景艺术作品创怍“立意”,不同画竹——必先成竹于胸。问题在于盆景艺术创作者,能否对地道的中国盆景艺术格物穷理,能否把握中国盆景艺术真谛。
“意境”,或称“境界”,是我国古典美学中最基本的审美范畴,是中国盆景艺术美的主要特征。同时,又是中国盆景与域外“盆景”或单一树木盆栽造型的区分焦点。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易传》中即有“立象尽意”说,庄子的“言不尽意”与《诗文义》说等,都是形成“意境”这个审美范畴的主要理论基础,但其主要根源,还在于我国的诗歌创作和其欣赏所积累的审美经验,与中国盆景一脉相承的中国园林艺术,则更讲究“生境”、“画境”、“意境”和“化境”。
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道德、信念、文化素养、艺术天赋与经过提炼加工过的生活融为一体后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是一种景外之境、弦外之音、形外之象、物外之韵、意外之情,是艺术家在有限空间中用以表现无限丰富内涵的主要手法。意境是主客观的统一,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是显明与含蓄的统一,是形似与神似的高度结合,是景与情的结合。其主要表现,是艺术作品创作者对客观景物形象个性特征的独特把握。正如王国维所说:“真境现时,无关多笔,眼光收处,不在全图,合景色于草味之中,味之无尽,擅风光于掩映之际,览之愈新。”意境是中国盆景艺术美的灵魂,没有意境的单一树木盆栽造型,纵有千姿百态,也不能称为盆景。意境,是中国盆景艺术真谛,亦是中国盆景艺术美的主要内核,是盆景艺术作品的最高艺术境界,其特点就在于巧夺天工,妙造自然,毫无人工斧凿痕迹,达到天人合一,精义入神的自然境界。
笔者衷心期望,中华民族的盆景艺术家们,能以高尚的生态道德,卓越的见识,先进的科学技术,用自培、自育、自创的素材,多创造一些富含深邃意境盆景艺术作品,来弘扬民族艺术,歌颂时代,歌颂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