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派盆景艺术 究竟美在哪里 - PenJing8|盆景吧
苏派盆景艺术 究竟美在哪里
2017-04-16 22:48:02  浏览:7
 开讲啦 | 苏派盆景艺术,究竟美在哪里?


开讲啦 | 苏派盆景艺术,究竟美在哪里?
 
2017-04-16 谈秋毅 虎丘景区
1.png
 
苏派盆景
 
 
从门类上划分应该归属于园林艺术,也是园林艺术的不可分割的部分。盆景在苏州私家园林的布置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从厅堂几案到庭院布置,都离不开盆景的点缀,这与苏州盆景当初的起源和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现就苏派盆景的发展演变过程,来探索盆景的内在文化特点和观赏作用。
 
盆景起始探源
按照目前国内盆景起源说的代表观点,地域性比较接近的,可以将盆栽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时候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画有盆栽图案的陶器残片。
 
一块是五叶纹陶块,图案保存完整:在一短足的长方花盆内种植着一株万年青,共5叶,1叶居中挺拔向上,另4叶对称分列两侧。整个画面统一、均衡,比例协调、充满生机。
 
另一块为三叶纹陶片,也刻画着一盆万年青,画面植株生机盎然、富于动感。
 
据陈俊愉教授考证,浙江余姚是万年青原产地。所以应该来说,盆栽的历史确定在那个时候。而盆栽是盆景的最原始、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是盆景的雏形。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的李树华教授更是从多年的盆景发展的研究后,在他的《中国盆景文化史》对盆景起源于新石器时候作了充分的考证。
 
苏州在地域上与浙江余姚非常接近,文化的发展具同步性,所以说苏州盆景的起源差不多也应该在那段时间。
 
 
 
盆栽发展到了汉代开始出现了缶景形式,注重器皿的配置,有河北省望都东汉考古发现佐证。
 
唐代盆景已经多样性,除了桩景还出现山水盆景。创作手法有单干、多干。盆景还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台湾故宫藏画中阎立本绘制的《职贡图》,画中的人物有以山水盆景进贡的形象诗文中出现盆景词句的有四十多首。
 
△十八学士图
 
而到了宋代盆景发展趋向成熟。扬州瘦西湖陈列了宋代花石纲遗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人绘画《十八学士图》,有二轴绘有苍劲古老、姿态优美、虬枝露根的树桩盆景,形态与现代盆景已经非常接近。
 
苏州盆景有确切考证的是从宋朝开始。南宋苏州田园诗人范成大以山石制作盆景,并对盆景题字,还撰写了《梅谱》、《菊谱》二部专著。到了元代苏州高僧韫上人创作的“些子景”为很多盆景爱好者喜爱,文人相继以诗文画来表述。“些子景”也就是现代的小盆景及微型盆景。
 
 
明清时代的苏派盆景
 
 
明代随着苏州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富豪官绅争相置地造园,盆景由此成为园林艺术的一个部分:庭院、厅堂、几案都是盆景陈列的主要位置。
 
盆景作为专用名词第一次出现在王鏊编著的《姑苏志》中,其中还明确记载了虎丘附近(花园弄)的花农种植养护盆景的专业户。盆景与园林的关系还体现在明四家之一的仇英的《金谷园》图中。可看出当时创作技艺已经相当高超。扬州天宁寺有一盆为明末遗物的桧柏盆景,树干高二尺,屈曲如蟠龙,苍翠古朴。树皮仅余三分之一,顶部一片采用“一寸三弯”的技法将枝叶绑扎而成“云片”。为扬派盆景的典范,至今扬派盆景还保留着传统的扎法。
 
 
苏州盆景的盛行可从曾勉之著的《吴风录》中反映出来:“至今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峰谋洞,至诸贵占据名岛以凿,凿而嵌空为妙绝,珍花异木错映阑圃,闾闾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
 
 
△苏派盆景
 
苏州盆景发展到明代出现了理论专著。代表性的为文徵明曾孙文震亨的《长物志》,论著中专门有“盆玩”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盆景的制作、赏析以及盆的配置,提出了不少对盆景创作赏析的经验和见解:
 
 
盆玩,时尚以列几案者为第一,列庭榭中者次之,余持论反是。最古者为天目松为第一,高不过二尺,短不过尺许,其本如臂,其针如族,结为马远之“斜诘屈”,郭熙之“露顶张拳”,刘松年之“偃亚层叠”,盛子昭之“拖曳轩”等状,栽以佳器,搓牙可观。
 
这些论述既谈出了桩景品评的标准,又点名了盆景的创作离不开古人的画意境界。把盆景创作从单纯的盆栽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
 
清代苏州盆景已经从单一的创作观赏、陈列,发展到运往外地进行交易。李斗所著的《扬州画舫录》里,记载了苏州的离幻和尚专长制作盆景,每去扬州“好盆景载数艘以随”,“每盆值百金”。
 
△《盛世滋生图》局部
 
乾隆年间徐扬绘制的《盛世滋生图》中苏州山塘街一段也反映出了当时盆景交易的情况。山塘河中过往的船只上满载着盆景花木,街上的店肆的门面前高挂着“各种花卉  四季盆景”的店招。充分说明了盆景的制作和交易已经作为产业,许多从业者以此为生。
 
老桩盆景
 
清代苏州盆景制作出现不少的高手,其中为清光绪年间的盆景专家胡炳章最善于制作老桩盆景,曾将山中老而不枯的梅桩,截去根部的一段,移入盆内,随用刀凿雕琢树身,变作枯干,点缀苔藓,苍古可爱,并删去大部枝条,仅留疏枝数根,就其自然生长,不加束缚。这是利用自然界的多年老桩来进行盆景制作。到了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朱子安等老艺人创作盆景的理念就是借鉴于此。
 
清乾嘉年间苏州人沈三白在他的《浮生六记》中对盆景的制作手法和要求,做了详细的描述:
 
 
若新栽花木,不妨歪斜取势,听其叶侧,一年后枝叶自然向上,如树树直栽,即难取势矣。至剪裁盆树,先取根露鸡爪者,左右剪成三节,然后起枝,一枝一节,七枝到顶,或九枝到顶。枝忌对节如肩臂,节忌臃肿如河膝须盘旋出枝,不可光留左右,以避袒胸露背之病。又不可前后直出,有名双起、三起者,一根而起两三树也。如根五爪形,便成插树,故不取”。
 
可以说沈三白的这段论述奠定了近代苏州盆景的理论基础。
明清时候是苏州盆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候,在这段时间内,盆景的理论以及相关技艺方面的专著相继问世,对盆景的用材、制作手法有了系统的论述。盆景创作技艺趋向成熟。盆景的种植养护得到了普及。盆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除山水盆景、树桩盆景、水旱盆景外,还出现了瀑布盆景及枯艺盆景。
 
 
△梅桩盆景
 
尤其是晚清时候苏州光福的梅桩盆景在那时曾经风靡一时。盆景的制作逐步形成了传统模式叫“六台三托一顶”,操作方法将树干蟠成6个弯,在每个弯的部位留一侧枝,左、右、背三个方向各3枝,扎成9个圆形枝片,左右对称的6片即“六台”,背面的3片即“三托”,然后在树顶扎成一个大枝片,即“一顶”,参差有趣,层欠分明。陈放时一般都两盆对称,意为“十全十美”。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近代苏州盆景的制作方法中。
 
近现代苏派盆景
民国期间苏州盆景以鸳鸯蝴蝶派文人周瘦鹃为主要代表人物,本世纪三十年代,周瘦鹃作为园艺家、盆景家的身份四次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中西莳花会”,并夺得了总竞标赛的三连冠。
 
 
周瘦鹃是苏州现代盆景的奠基人物,除了创作大量的盆景外,还撰写了许多相关的文章:《花木丛中》、《拈花集》等。1954年出版的《盆栽趣谈》是成为建国以来我国最早介绍盆景历史和制作方法的专著。周瘦鹃先生制作盆景反对矫揉造作,力求自然。他在吸取明、清苏州盆景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对苏派的传统技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他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突破了苏州盆景"六台三托一顶"的模式,重视师法自然,讲究诗情画意。采用"以剪为主,以扎为辅"以及"粗扎细剪"的方法制作树桩盆景.多以历史名画为蓝本,取其意境,如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唐伯虎的《蕉石图》、《饮马图》、张大千的《松岩高士图》等,使苏派盆景的面目焕然一新,以清秀古雅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
 
苏州盆景在建国后发展迅猛。
 
196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香花、盆景组,并在苏州拙政园举行了规模较大的盆景展览,展出江苏、上海两的盆景,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63年8月在幕园内建造了苏州第一家国有盆景园,汇聚了当时苏州的盆景。
 
1971年苏州留园的“又一村”开辟为盆景园,苏州盆景向规模化发展。
 
 
现代苏州盆景的发展还有个重要人物朱子安。目前苏州盆景的技法和创作理念基本是承继着朱子安的风格,他将周瘦鹃的制作手法“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粗扎细剪”的理念应用于实践之中,创作了大量的有着明显苏州特色的盆景。改变传统取材方法,直接到深山野林中挖取粗壮树桩作为盆景毛坯,采用了“二弯半”的枝片处理手法,缩短了盆景成型的年限。形成了独特、明显现代苏州盆景特点,被称之为苏派盆景,与上海的海派、扬州的扬派、广东的岭南派、四川的川派列为全国盆景五大流派,并居于首位。自此以后苏州盆景一直引领于全国其它地方的同行。
 
 
△“秦汉遗韵”
 
1982年5月,在南京举办了“江苏盆景艺术展”,苏州参展的盆景作品一举获得了十个最佳奖、十二个优秀奖,苏州盆景征服了国内盆景同行和爱好者。自此,“秦汉遗韵”、“苍干嶙峋”、“巍然侣四皓”、“沐猴而冠”|“云蒸霞蔚”为盆景界公认为是盆景制作的范本。
 
△“巍然侣四皓”
 
同年的十月,在风景秀丽、人文历史深厚的虎丘万景山庄建成了苏州盆景园,为扬州、广州、上海、成都等地国有盆景园中规模最大。园内陈列有苏派盆景风格明显的精品盆景五百余盆。是苏州盆景集中对外显示的窗口,也是全国盆景爱好者交流的平台,开园三十年来作品参加了全国各层次的评比展和邀请展,获得奖项无数。
 
△“云蒸霞蔚”
 
1985年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首届“中国盆景艺术评比展览”在上海的虹口公园举办,苏州参展的盆景作品获得了一个特等奖、二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特等奖“秦汉遗韵”被盆景爱好者奉为盆景中的至尊。在以后的每次盆景展览评比中,苏州盆景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龙湫
 
2001年5月苏州虎丘山风景区举办了第五届“中国盆景艺术评比展览”,这是一次展示世纪之交我国盆景艺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全国盆景界互相交流观摩、切磋技艺的盛会。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5个城市参加了这次盆景评比展览。作为东道主的苏州市,在此次的评比展中拿下了八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的骄人成绩。在全国盆景界的同行免前充分展现了苏州盆景的实力和整体水平。
 
当代苏派盆景发展特点
近几年苏州地区盆景水平发展迅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盆景园继续引领苏州盆景的发展
 
虎丘风景区内的万景山庄、拙政园盆景园、留园盆景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大盆景引进的力度,制定盆景工作的奖惩制度,开展名师带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设盆景讲座、研讨会,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来激发园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年的各类盆景赛事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万景山庄开辟了东部区域改造成山水盆景展示区,集中陈列山水盆景大师作品;中部区域建造了苏派盆景陈列馆,分序馆、历史馆、技艺馆、古盆馆、大师馆等五个馆分别介绍苏派盆景的历史文化。经过多年的努力,万景山庄成为集树桩盆景、山水盆景、盆景历史文化馆、大师工作室的盆景专类园。拙政园着重从盆景园的陈列环境改造,提升盆景陈列品位,对原有盆景进行改作,着力山水盆景创作制作,在全国赛事中获得多项奖项。留园盆景园发挥微型盆景和树石盆景的优势,在这几年中表现不俗,尤其是微型盆景在赛事中屡获佳绩。
 
△万景山庄全景
 
在注重盆景发展的过程中,苏州国有盆景园还注重盆景技艺的传承和继承,在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的努力下,“苏派盆景技艺”于2011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展示苏派盆景、让更多的盆景爱好者了解苏派盆景,在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的倡导下,从2014年开始,“苏派盆景全国巡回展”在各地举办,万景山庄、拙政园盆景园、留园盆景园每次选送百余盆精品盆景前往北京颐和园、山西太原晋祠、四川成都武侯祠、上海豫园进行展览,并举办盆景讲座和现场操作表演,展示苏派盆景文化精髓,与各地盆景爱好者的互动交流,推动了盆景的发展。
 
△万景山庄正门
 
2012年,虎丘万景山庄被“世界盆栽联盟”确定为该联盟的交流中心。
 
2私人盆景园发展迅速
 
苏州地区有一定规模的私人盆景园有数十家,在这几年中也是代表苏州盆景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随园”、“宝鼎园”等在全国盆景界都具有知名度。2016年宝鼎园”园主被推荐为江苏盆景联盟的主席。
苏派盆景风格特色
苏州盆景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积淀和吴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近代苏州盆景鲜明的风格特点:
 
△碧螺春色: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盆景精品展金奖
 
01古朴典雅
苏州盆景采用的素材基本上是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树桩,以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种植在咫尺盆盎之中,苍劲古老又不失典雅秀丽。
 
△龙蟠凤逸:2012年第八届中国盆景展览会银奖作品、2013年苏派盆景双年展金奖作品
 
02精细灵巧
从构思选材上到制作技巧,无不体现了苏州盆景艺人的思路的缜密和手法的细巧。枝片的处理、主干的定位包括根部的展示,盆景的每一部位都考虑的细致入微。在构图布局上受苏州园林的影响,以小见大,布局完美,层次分明。是苏州园林景观的在盆中的体现。
 
△醉玉颓山:2012年第八届中国盆景展览金奖,2013第七届世界盆景友好联盟大会暨第十二届亚太盆景赏石大会中华瑰宝奖
 
03诗情画意
苏州盆景兴起于明代,受吴门画派的影响很大,作品运用中国绘画的画理,讲究意境。很多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吴门画派画意之中。取法自然,意境深远,寓景抒情的盆景制作法则,无不是画论在盆景创作中的运用。
 
苏州盆景是吴文化的一部分,经过历史长河的的变迁和磨练,成为文化遗产的艺术瑰宝。在经济发展的今天,通过一代代的盆景同道的努力,期待着能够放出更为璀璨的光彩。
 
(作者: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书记、高级园艺师)
 
新媒体编辑:郑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