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11]。
3. 1 以苏派盆景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文化旅游业相结合,构筑文化产业园 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指导意见》指出: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调查研究与整体规划,编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行动计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为苏派盆景技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保护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良好的路径。
目前苏州的盆景格局有公有和民营两大体系,公有和民营的盆景园又散布在各个区域,各自为营,并没有像刺绣有镇湖一条街那样具规模效应。因此建议政府建立专门的苏派盆景技艺传承基地或苏派盆景产业园( 区) 。
经调查,宜在虎丘湿地公园建设最为合适,一是虎丘湿地公园面积巨大,总面积达 12. 4 km2,目前正在开展新一轮提升工程,并在新建片区内打造“花的世界———传承虎丘文化; 爱的天堂———活力产业”,正好结合进行建设苏派盆景文化产业园( 区) ; 在公共部分建设专门的苏派盆景技艺传承基地、苏派盆景植物繁育基地和苏派盆景博物馆; 这样可提高虎丘湿地公园建设的品质,增添其内涵,改变现在空旷而无人烟的景象。
二是虎丘、山塘一带历史上就是苏州盆景的传统产区,可以延续历史文脉,营造历史氛围,苏派盆景的集中展示区———万景山庄又在这一区域内,可以提高盆景产业区的文化品味。
三是可以整合民间力量,合理保护苏派盆景的生存空间,由政府统一规划,在苏派盆景文化产业区中建设以代表性传承人、民间盆景艺人入住的专设盆景区域或“盆景村”[12]; 这样,即可作为开展资料收集整理、技艺传承、技艺交流、作品展览、生产销售的平台,弘扬苏派盆景的传统技法,同时也解决个人收藏的场地瓶颈。
四是把苏派盆景产业区作为一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促进苏派旅游的异质性发展,将其打造成为苏州新的旅游目的地,提高其知名度,促进苏派盆景的流通与销售,减轻苏派盆景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盆景艺人的生产性成本。在这方面,日本已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在日本,盆景被称之为盆栽艺术,并作为国粹加以保护。政府在大宫县建立盆景村,入住的盆景园从起初的一家发展到十多家,形成了当地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上百万。每家盆景园又经营、销售盆景及盆景文化等相关产品,这种方式保护传承了日本盆栽产业的发展,有的园子已传承到第四代[12]。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4) 31 号]明确要求“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支持传统手工艺的传习场所的建设,这符合国务院提出的“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战略目标。
3. 2 以建立苏派盆景技艺传承基地为平台,构建现代学徒制传承模式 《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指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一种保护方式,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而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是为了传承,为了“坚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
因此,要以苏派盆景技艺的传承和人才培养研究为重点,大胆创新,在原来传承人带徒弟的基础上,采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以突破人才培养瓶颈。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现代学徒制则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大多数欧盟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建立了或正在探索建立适合新时候经济发展需要的国家现代学徒制系统。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传承人参与,依托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建立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政、校、行、企、民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是为了传承。
目前苏派盆景技艺的传承方式比较单一,传承人数也非常有限,如一位省级和两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都只有一位徒弟,而且也不稳定。因此,除了继续发挥专业盆景工作者科研、创新的作用,还要注意借助苏州旅游财经等专门的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等实施现代学徒制式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苏派盆景技艺的“传承”和生产性保护。扩大培养内涵,制订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学习苏派盆景棕丝攀扎技艺; 建立苏派盆景技艺传承基地和传承制度; 鼓励盆景从业人员多读诗词、多看优秀书画及其理论,提高素养,造就一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苏派盆景技艺传承人。
3. 3 以建立苏派盆景植物繁育基地为根本,实施苏派盆景的可持续发展 苏派盆景以树桩盆景为主,由于盆景的制作材料———植物的培养周期长,所以其来源主要靠野外挖掘树桩,再经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培植、造型等,才能成为“作品”。但为了更好地体现“生态文明”这一主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实现其规模效应,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以人工培育为主的盆景植物繁育基地,以达到文化遗产传承、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融合。
从历史资料来看,传统的苏州盆景一般从小树培养,经攀扎、定型、修剪,六、七年乃至十多年后,可以展出。野外挖掘树桩是在当时的历史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建设苏派盆景植物繁殖的原材料基地,才能真正使苏派盆景这一非物质遗产能有效、永续地传承下去,避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 结语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已把盆景作为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发展,有的地区盆景已发展成相对独立的产业,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苏派盆景讲究审美、和谐,能够很好地诠释苏式生活,是苏州不可多得的精神文化产品; 在由物质消费转向文化消费的大背景下,苏派盆景无疑是苏州一张亮丽的名片; 但是,由于生活方式、空间的改变,苏派盆景的发展确实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