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重要方向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所获得不同形式的物质产品及服务,通过分析其与空间的匹配关系,为前期规划、设计以及后期评估、管理提供了依据[12]。
河流各项生态功能的实现状况可以反映河流系统的健康程度,所以河流生态修复的最终目的,实际是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功能,以使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形成协调统一的关系。
随着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扩展到景观生态学和空间规划领域,相关理论的结合更多地运用到河流生态修复中,主要有 3 个研究方向:
①以流域尺度为视角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②以水生态空间管控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
③以水陆动植物为关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河流各项生态功能的实现状况可以反映河流系统的健康程度,所以河流生态修复的最终目的,实际是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功能,以使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形成协调统一的关系。
随着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扩展到景观生态学和空间规划领域,相关理论的结合更多地运用到河流生态修复中,主要有 3 个研究方向:
①以流域尺度为视角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②以水生态空间管控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
③以水陆动植物为关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绿色基础设施
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中,城市河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海内外学者将河流生态修复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体思考, 俞孔坚等[13]以“生态治水”的理念构建河道绿色廊道、滨水绿地、运河公园等,恢复河道的自然过程并构建应对变化的韧性,为河流治理提供了新的修复理念和参照范例。

李雅[14]认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有助于实现河道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及建成环境形成三位一体的共生关系,并且应该从“建立流域观念”“实施策略型修复和创新设计”“协同河道修复与社区复兴、城市更新和开发”及“将绿色基础设施的方法作为‘城市双修’的重要策略”4 个视角实现城市河流修复,强调了城市河流修复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雅[14]认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有助于实现河道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及建成环境形成三位一体的共生关系,并且应该从“建立流域观念”“实施策略型修复和创新设计”“协同河道修复与社区复兴、城市更新和开发”及“将绿色基础设施的方法作为‘城市双修’的重要策略”4 个视角实现城市河流修复,强调了城市河流修复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 年,由新加坡政府和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共同参与制定的《ABC 水设计导则》,更加注重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考虑。作为一个赤道型气候的国家,降雨密度高、持续时间短、分布面积小,但新加坡的集水区域却占总国土面积的 2/3。导则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净、滞、排和渗等不同功能的“ABC 水设计元素”(ABC Waters design features)。
这些元素模块与屋顶、停车场、人行道等“流域元素”结合,与河道一起形成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网络[11]。综上,河流修复要将河道作为城市重要的水体线性空间,并连接多种类型的生态节点,形成服务于城市水管理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具体的实施路径包括河流线性空间修复、生态节点构建、点线要素联动。
首先,通过曝气复氧、底泥疏浚、生物强化、内源消解、鱼道重建等手段修复城市河网空间,然后建立生态塘、小微人工湿地系统等生态节点,促进城市水生态系统整体协调,最后整合水岸空间,明确水线、岸线、水边自然系统的过渡关系,通过各类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高效的河流生态修复的耦合系统。
这些元素模块与屋顶、停车场、人行道等“流域元素”结合,与河道一起形成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网络[11]。综上,河流修复要将河道作为城市重要的水体线性空间,并连接多种类型的生态节点,形成服务于城市水管理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具体的实施路径包括河流线性空间修复、生态节点构建、点线要素联动。
首先,通过曝气复氧、底泥疏浚、生物强化、内源消解、鱼道重建等手段修复城市河网空间,然后建立生态塘、小微人工湿地系统等生态节点,促进城市水生态系统整体协调,最后整合水岸空间,明确水线、岸线、水边自然系统的过渡关系,通过各类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高效的河流生态修复的耦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