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修复中的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 - PenJing8
分享好友 园林首页 园林分类 切换频道

河流修复中的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2-02-0310
生物多样性保护
         
         随着景观生态学在河流修复中的应用,产生了河流廊道概念,即统筹水体、陆地及生物群落各生态要素,同时涵盖滨岸带和洪泛区等空间要素至河流网络中,共同构成河流廊道[24]。

作为一种生态廊道,河流廊道同样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包括水质净化、营养循环、生物迁移和栖息地营造等[25],不仅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且能保持充足的鱼类产量[26-27]。

河流廊道修复的具体形式分为 2 种,其一为基于形式的方法,即河道形态及结构修复,主要通过河道形态及结构的重建与设计,来减缓流速、固堤,同时提升河道内生境多样性[28];其二是基于过程的方法,通过修复河流连接度,实现河道系统的内部之间、系统与外部之间相互联通[13],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修复流域连接,即通过雨洪调蓄、源头截污、林地修复,降低河道洪峰流量和河岸冲刷,并减少水体污染物含量;
         
         ②修复河道上、下游连接,即通过水道的疏通从而缝合破碎的水网结构,恢复鱼类洄游通道;

河流修复中的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
         
         ③修复水体与陆地连接,即通过河岸自然化增加滨水空间,恢复河道的雨洪调蓄、生物廊道、水质净化等功能,并增加栖息地多样性[29]。
         
         此外,因水生生物对水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有些学者在防止生物入侵的基础上,通过河流修复前后物种丰富度来进行修复评价,包括研究水生生物数量、种类及生物多样性指数。

河流作为复合的生态系统,其修复结果与演替路径具有不确定性,在河流修复中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来分析群落结构变化,可以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修复工作的成功与否。如莱茵河的行动计划(RAP)和针对荷兰段的修复计划,都是通过改变鱼类的迁移路径,并以迁移鲑鱼的洄游作为标准来确定修复成效[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