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文化遗产地景观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 PenJing8
分享好友 园林首页 园林分类 切换频道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文化遗产地景观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5-10-0400许红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文化遗产地景观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许红(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山东青岛266033)
 
摘要: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化遗产地景观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分别从CNKI与WebofScience数据库核心集中,导出主题为文化遗产地景观的中文及英文文献709篇。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统计分析中英文文献的发表论文数量、作者、关键词等。结果表明,文化遗产地景观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文化遗产地景观的数据挖掘、系统管理,以及保护利用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对文化遗产地景观的生态系统、数字化保护、全民参与的深入研究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景观被定义为人们感知的区域,其特征是自然和人为因素之间的作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1]。1981年,《佛罗伦萨宪章》提出遗产与景观同为人类价值,景观是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文化遗产与其关联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应将遗产本体与关联环境共同纳入整体研究范围[3]。基于此,采用文献计量学,通过使用CiteSpace、VOSviewer等可视化软件,检索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of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统计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及关键词等。系统梳理与深度挖掘景观领域的文化遗产研究状况,探讨文化遗产地景观的研究动向及热点问题,以期为文化遗产地景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数据采集
 
中文文献数据采集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检索主题为文化遗产地、文化景观、遗产生态景观;期刊来源类别为EI、北大核心、CSSCI、CSCD;检索时间设置为2003年1月1日-2023年9月31日,共检索文献864篇。在人工筛选排除与景观领域不相关的393篇文献后,得到471篇文献。英文文献数据以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源,以主题TS=(Culturalheritagesitelandscape)ANDTS=(Culturallandscape)ANDTS=(landscapeinCulturalheritagesite)开展检索,检索时间设置为2008年1月1日-2023年9月31日,得到501篇文献,筛选排除263篇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得到238篇文献。使VOSviewer(1.6.19)、CiteSpace(6.2.R4)在java环境中运行,分析数据。
 
2研究特征分析
 
2.1年发文量分析

文化遗产地景观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由图1可知,检索筛选得到景观领域的文化遗产地景观文献共709篇,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占总量的66%,共471篇;来源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占总量的34%,共238篇。

文化遗产地景观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由图2可知,2003-2023年,文化遗产地景观研究的中英文年发文量均有起伏,但整体呈增长趋势,表明文化遗产地景观在景观领域的研究正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文化遗产地景观的价值,并加入研究热潮。
 
2.2发文作者分析
 
分析文献作者,可有效了解该研究领域代表性的学者、学者所在区域和机构、研究关注内容等[4]。著名学者Price[5](1963)指出,在同一主题中,半数(50%)论文为一群高生产力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的数量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依据PricesLaw,某一领域的核心作者最低发文数m=0.749×n■max。nmax为该领域内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通过VOSviewer统计可知nmax=17篇,文化遗产地景观的核心作者最低发文数m=0.749×n■max≈3.09。因此,将发文量3篇以上(包含3篇)的作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共计50名,占总发文量的30.4%,共计发文216篇,未能达到Price所提出的半数(50%)标准。因此,可以认为文化遗产地景观的研究尚未形成稳定的作者合作群体。
 
2.3关键词分析
 
文化遗产地景观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3.1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共现图谱对论文关键词在时间与关联之间进行聚类可视化,有助于归纳该领域的研究重点[6]。使用VOSviewer软件对中文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获得节点和连线共现图谱。由图3可知,共得到2588个关键词,其中,词频超过10的有23个。通过共现节点的大小,可以看出研究的数量,共现节点越大,说明出现的文章数量越多;共现节点越小,说明出现的文章数量越少。因此,除出现次数最多的文化遗产、文化景观名称之外,主要出现的关键词有:城市历史景观、农业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国家文化公园等,表明这些方面都是中文文献在文化遗产地景观深入研究的领域。
 
另外,通过对节点的色彩分析可知,近5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格局、景观生态格局、价值评价、文旅融合等方面。从总体分析可知,近20年文化遗产地景观研究涵盖多个方向,包括景观特征、保护更新、数字化、景观基因等。

文化遗产地景观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由图4可知,英文文献检索得到关键词1488个,词频超过10的有20个。其中,遗产旅游、保护、价值、生态系统服务等主题词的节点共现图谱较大,反映出当前对这些主题的关注程度很高。通过对节点的色彩分析可知,近几年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数字化、生态系统服务、多学科技术支持、管理等方面。如vanLanenRJ[7]等研究历史景观中多视角数据分析的必要性。
 
的文化遗产地景观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3.2关键词聚类分析。在CiteSpace中,通过聚类分析生成聚类模块,再对聚类里的关键词按年份进行时间排序分析,从而形成聚类时间线图谱。由图5、图6可知,中文文献聚类号为#0、#1的时间跨度最长,为2003-2023年,说明对文化遗产、风景园林、文化遗产地景观的研究是学者长期关注的热点。其中,序号#5、#6、#7、#8的研究时间于2018年左右截止,表明最近几年对旅游开发、工业遗产研究方面的热度正在减退。英文文献聚类号为#2、#6、#7的时间跨度较长,说明对文化遗产地景观数字化管理的研究时间长,而且近年来相关研究热度并没有减少。聚类序号为#0、#5的时间轴线出现在2010年左右,说明文化遗产地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对于文化景观的研究热度在此期间开始上升。
 
3讨论
 
景观是复杂的自然演变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留下的烙印[8]。文化遗产类型多种多样,景观层面的文化遗产是由遗产地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要素构成的[9]。由2003-2020年的年总发文量可知,每年虽有一定起伏,但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文化遗产地景观的论文发表数量年际变化表明,2003-2011年是我国文化遗产地景观研究的起步和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进入研究快速发展阶段;2012-2023年国内学者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建筑与城市规划、风景园林3个学科发表的文化遗产地景观的研究论文最多。分析发文作者可知,中文期刊发表4篇以上的作者15人,闵庆文、刘某
承、孙业红等为核心的作者群,在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生态系统服务、遗产地旅游等方面有深入研究[10],影响力较大。英文文献作者以中国作者为主,发文量较大的为Chen、fulong、zhou、wei等为核心的作者群。
 
基于CiteScape和VOSvierwer的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文化遗产地景观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遗产保护、景观规划设计、生态系统服务、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传统村落保护、历史文化演变、景观格局分析与评价、可持续发展模式、国家文化公园、遗产地景观管理、数字化等。根据关键词聚类研究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时间线上节点密集程度分析得出,最初的研究是风景园林、文化遗产等,案例研究持续时间较长的研究主题有遗产廊道、文化遗产地景观管理等。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包括文化遗产景观地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数字化、景观格局分析、景观规划与管理保护策略等。
 
4结论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图谱形式,分析发文量、发文作者、关键词、聚类等,探究近20年文化遗产地景观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热点主要围绕遗产地景观的保护模式、景观管理、数字化、评价体系、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展开。研究主要关注文化遗产地景观的热点与发展趋势,对需要研究的相关科学问题认识还不够,未形成较成熟系统的研究体系。今后需要进一步挖掘研究的科学问题,并加强跨学科研究,为文化遗产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化保护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