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景观特征
3.1选址策略
三峡库区古塔营建的选址与朝向、地势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根据现有资料,研究范围内可确切定位的古塔共14座。
3.1.1择选高地
结合等高线分析图(图5)来看,古塔大多分布在等高线较为稀疏的区域或研究范围内等高线的最内圈。由此推断,人们倾向于在坡度相对平缓或位置较高的区域营建古塔,以凸显古塔在周围环境中的地标性。
3.1.2建于缓坡
利用ArcGlS软件,对18m精度的DEM高程数据进行坡度、坡向分析。从坡度来看(图6),研究区域内古塔的整体坡度大部分介于0°~19°。由此可知,在微地形尺度上,更多古塔位于较为平缓的地带,可以看出古人在营建古塔时会尽量选择易于建设的场地修建古塔。
3.2“塔-城-山水”的空间格局
三峡库区有许多著名的山水城市,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梁简文帝的“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蜀道难·其二》)都记录了三峡库区的山水形胜之势。通过对三峡库区山水城市的城市空间意象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古塔在城市景观意象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针对古塔与城市和聚落的空间关系,以及与山水环境融合的手法进行研究。
3.2.1“塔-城”顺水而建
三峡库区“塔-城”顺水而建的格局多是古塔位于河流上游,城市聚落位于河流中下游。城市处于多重山峦环抱的格局之中,水系经城市而过。古塔建于城市水系上游且水流多变之处,一方面均衡城市的地势,与城外的寺庙相呼应,强化城市特征;另一方面,古塔矗立于河岸,作为城市的标志,对城市的水运有导航作用。塔与水系关系密切,塔与城市通过水系延续空间关系,呈相互遥望的带状空间格局。如《江北舆地全图》①记载的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长江边的塔子山文峰塔,别名白塔(图7),古语云:“上出重霄,千里逢迎,先见古塔而后见城”,文峰塔成了一方城市的标志。
3.2.2“塔-城”隔水而望
在三峡库区“塔-城”隔水而望的格局中,古塔紧邻城市水系,建于河流侧畔或半山之上。整体空间关系较为紧凑,各元素之间联系紧密。当城市水系下游有交汇的水口时,古塔一般位于水口的凸岸处,据《夔州府志》①记载,奉节耀奎塔位于三河汇集之处,稳镇水口,与县城隔水对望。无交汇河流时,根据城市地形地势,古塔一般选址于河岸两侧与城市之间视线无山势阻挡的山丘上(图8),如《大宁城垣图》①记载的大宁凤山文峰塔,借山之势,拥有极佳的地理位置,与大宁古城形成通朗的视线关系,成为城南的制高点,弥补城南的地势(图9)。
3.2.3“塔-城”依山而建
在三峡库区“塔-城”依山而建的格局中,城市被群山环绕,城市与山水形成的区域整体呈不均衡之势,塔与山融为一体,成为城市周边的屏障。古塔位于山体制高点,登塔可观望城市格局,在城市之内也可眺望远处山上的塔,塔成为城市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城市的人文景观。“塔-城-山水”在一个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调节城市山水格局,如《江津县志》①中《江津县县城图》记载的位于江津古塔寺的大塔(后被拆毁)伫立于南安门外武城山上。从古地图中可看到,大塔与山体融合,可俯瞰江津城,城市依山而建;大塔与文塔隔水对望,形成“山-塔-水-城-塔-山”的三峡库区独特的空间格局(图10)。
3.2.4“塔在城中”统领全局
在三峡库区“塔在城中”的格局中,古塔充当城市构图中心,丰富了城市内部的人文景观。例如《夔州府地舆图》①中记载的位于奉节县石岗乡桃李村的奉节风水塔(文峰塔),与文昌宫共同形成整个文教空间的中心,常常作为古人开展文化和公共活动的空间(图11)。
古塔的神性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形成塔庙并立的格局,例如,建于重庆北碚区静观镇东塔坪寺内的塔坪寺石塔,作为寺庙的中心,能够统领全局(图12)。
3.3景观营造
3.3.1环境互动
1)点山缀水,风月无边。
涪陵文峰塔位于长江边的刘家山山脊之上,峭立山巅,与涪陵城隔江相望,形成了“山-塔”融合的城市背景。行船走水的船帮望见文峰塔,便知到了涪陵,涪陵文峰塔也因此成为一座“航标”,点缀着塔子山(图13)。
2)相互资借,交流融合。
万州翠屏双塔,即洄澜塔和文峰塔,当地俗称“旧宝塔”和“新宝塔”,位于万州长江南岸,一塔立于山脚祈求行船平安,一塔耸于山腰欲振一方才气。双塔屹立一高一低,形成对景,相映成趣(图14)。
3.3.2古塔营建
1)因地制宜,因材施工。
三峡库区石材、黏土资源丰富,因此在筑塔过程中一般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在现存古塔和可考建造材料的损毁古塔中,主要为石塔和砖混塔,其中石塔数量占比83.3%,砖石混合塔数量占比12.7%;仅有2座砖木混合塔,分别是丰都培元塔和石柱白塔;有金属塔1座,为北碚塔坪寺铁塔;有砖塔1座,为奉节耀奎塔。其他地区发现的木塔、琉璃塔等,在本研究范围内未发现现存实物。
2)多面求稳,扩大视野。
三峡库区现存的古塔在平面类型上有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和圆形等,几乎涵盖了中国古塔的所有平面类型。其中,六边形占比70%,四边形占比20%,八边形占比8%,其余为圆形。究其原因,多边的平面形制更加稳固,偶数边平面使得塔的整体形态更加和谐平稳,同时增多了观景面。通过资料查阅,发现其他山地城市的古塔营建也体现了此种景观特征。综上,在地势险要的区域,古塔营建一般呈依山傍岭、形制多边的特征。
3)率由旧章,因地而殊。
在古塔立面形制方面,三峡库区古塔延续了中国传统木构形制,常在立面外观中用砖砌筑出仿木构件(图15)。由于重庆地区远离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未完全严格遵循古塔建制,进而衍生出了独具三峡库区特色的古塔。例如,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古塔都有一个统称——白塔,如长寿白塔、北碚复兴白塔、巫溪白塔等。这些塔外观总体呈白色,通常使用当地的石灰粉刷,这种营建方式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是三峡库区古塔的一大地域化选材特色。
此外,由于三峡库区气候湿润、多雾多雨、日照时间短,许多古塔塔身上的斗拱、柱、梁、枋等被粉刷成红、黄等鲜艳的颜色,既突出了仿木构特征,又使塔体更加醒目(图16)。
此外,由于三峡库区气候湿润、多雾多雨、日照时间短,许多古塔塔身上的斗拱、柱、梁、枋等被粉刷成红、黄等鲜艳的颜色,既突出了仿木构特征,又使塔体更加醒目(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