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的3个营建动因 - PenJing8
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的3个营建动因
2023-11-08 09:45:40  浏览:0
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的3个营建动因
 
4.1环境协同
 
4.1.1体量适宜,凸显山势

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的3个营建动因
 
研究范围中,古籍中明确记载高度的古塔有18座,平均高度为21.93m。三峡库区现存最高的古塔为涪陵区文峰村刘家山文峰塔(白塔),该塔修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为砖石结构,9层楼阁式塔,通高45.5m。通过比较相同时期不同地域典型砖石古塔的高度,可以发现三峡库区古塔总体平均高度处于中等水平(图17)。一方面,由于清代三峡库区科举文教兴盛,地方官员及乡绅在兴建古塔时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因此拥有较为充足的营建资金。

据道光《夔州府志》①记载:“嘉庆二十三年,调任成都府知府,原任夔州府知府杨世英捐银数百两,发交奉节县知县王如琯,建立名曰耀奎塔,以培风水。塔成后三科折桂者数人,各有捐输及募化银两,功无私焉。”另一方面,由于三峡库区特殊的峡江地貌,山高谷深,建造难度较大,且依托山体而建造,因此建成古塔的体量既能够凸显山势,弥补地势,也不会因过高而导致建造难度过大,无法完成。
 
4.1.2增补地势,稳镇水口
 
“山高水远,有塔则妙笔点睛;地鄙人近,因塔而陆然生辉”[13]。塔的相地选址和周围地理环境关系紧密,在修建古塔时会考虑周围地理环境的“势”,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前提下,盛则顺势,衰则补势,和则领势,如此,古塔便和谐地融入了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民国《江津县志》①名胜目下记载:“记云风水之说,儒者弗道,而山川形胜或有缺陷。乾隆丁酉岁,于圣庙落成之后,环视地脉,谓东南北三方稍陷,必大为培补,始足以崇体势而壮黄宫,遂修建文塔(但后相继被毁)。”
 
4.2航运安全
 
4.2.1朝江对望,千里逢迎

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的3个营建动因
 
三峡库区大部分古塔与水系关系紧密,朝向江面,多因其高大挺拔的形象特征,被人们用来引航导渡。有许多古塔已经成了某一湾口码头或城邦的重要标志,具有较强的标识性及引导性,起定向、导航的作用(图18)。
 
4.2.2竭足则忧,没塔则行
 
长江三峡自古就是联系中国东西交通的“黄金要道”,贸易航船往来无数。三峡峭壁嶙峋,滩多水急,岸边大石林立,为镇水防灾,祈求航船安全,临岸修建了许多古塔。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位于云阳县云阳镇的浮雕宝塔(现因三峡蓄水已被淹没),其被凿于突出石壁,可测量标志水位。明嘉靖《云阳县志》(靖二十年刻本)、清道光《夔州府志》(道光七年刻本)和民国《云阳县志》(民国25年排印本)①对此塔都有记载,虽对其命名稍有差异,但有二者认定其为行舟水则。

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的3个营建动因

清道光《夔州府志》中记载:“宝子塔在县东大江中,昔人磐石为之,为行舟之则。谚云,水侵宝塔脚下,舟休要错。”民国《云阳县志》载:“(江)水淹宝塔顶,行船十九稳;水淹宝塔脚,行船十九没”(图19)。由此,该石刻成为长江航行的重要标志和测量水位的工具,此景也被称为“宝塔舟则”,体现出古人适应自然环境的生存智慧。
 
4.3上登云际,广瞻壮景
 
三峡库区的古塔多建在山顶、水口,具有极佳的观景视野。如涪陵文峰塔,位于刘家山山顶,长江南岸,通高45.5m,宽1.08m。单数层塔身门开在西南面,双数层则开在东北面,与单数层正对,其中第九层西南面与东北面均设塔门,可在塔门处进行远眺。塔有碑刻“大雅广扶持一柱擎天开泰运;斯文真主宰三台立地庆升华”,
体现了其登高观景功能。
 
4.4精神引导
 
4.4.1教义引申,境生象外

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的3个营建动因
 
宋朝时期,处于嘉陵江小三峡内的重庆北碚依山傍水,交通方便,文人的游历和商贩的往来,使得北碚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繁荣。佛教也在此区域兴起、发展,民间兴建的佛塔数量也随之增长。三峡库区现存兴建年代最早的古塔为北碚区静观镇东塔坪寺内的塔坪寺石塔,其兴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落成于乾道四年(1168年),位于寺庙的中轴线上,享有“朝天文笔插空稳,拔地楼阁依势牢”的赞誉。塔作为寺庙的中心,与寺庙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空间布局(图20)。
 
4.4.2学馆盛文,劝君惜字

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的3个营建动因
 
三峡沿线的奉节,因夔门雄踞,世称夔州。历来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游学,并以夔州为题,留下千古绝句,而奉节也因此获“诗城”之称,是三峡库区唯一保留至今的历史文化名城。奉节文风兴盛,人文气息浓厚,明清时期由于政府兴起科举考试的选拔模式,许多地方官员为振兴文风及多出科举进士人才而修建古塔,古塔营建也逐渐成为一种寄托登科及第希望的文化现象。

如位于奉节县石岗乡桃李村的奉节风水塔(文峰塔),塔上有对联:“镇一乡风水,占多士科名”,横批“桃溪灵秀”。这些塔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内涵,也有助于地方伦理教化和儒家文治的巩固(图21)。
 
4.4.3建塔纪事,垂世不朽
 
除了宗教内涵和振兴文风,三峡库区的古塔还有纪事纪人的功能。据乾隆年《巴县志》①记载:“觉林寺兴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乾隆二十二年僧月江为报母恩修建了石塔,但塔末完成而圆寂,其弟子善明继续修建。”塔上刻:“因传心法分三教;为建浮屠报四恩”。
 
5结语
 
古塔作为中国传统风景资源的重要代裘,是传统地域文化和营建智慧的结晶。在三峡库区,古塔的相地选址、营建思考与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不同时代背景下古人的实际活动需求紧密相关。三峡库区古塔营建呈现出典型的“分布广、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兴于交汇”“依山而建”“傍水而立”的特征十分突出,同时三峡库区的古塔还兼具航运安全、登高观景、精神引导等特殊的适应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功能,体现出浓郁的巴渝地域特色、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古人的传统营建智慧。
 
三峡库区的古塔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本文仅探讨了其在空间分布和选址策略等方面的景观特征,以期对三峡库区古塔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及长江文化公园的建设作出贡献。关于三峡库区古塔的更多内容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