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文化元典精神
摘要:从三才之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修己安人、内圣外王的价值体系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士人风节三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早熟的生态意识、兼济天下的社会理想和不尚荣禄的人格操守,彰显了中国园林独具的民族精神气质。而这些皆奠基于中华文化元典,自此,如遗传基因一样,成为中国园林代代相传的精神主轴,使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华知识精英的心态化石、中华爱国心之源泉,也是我们亲近祖先、明识文化的慧根。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佛教并没有使中国人变成印度人,科学也没有使中国人变成欧洲人”[1]!
中国园林是中华民族文化土壤里滋育出来的一枝东方风雅之花。中国园林历经三千多年的风华岁月,形成了自己独具的民族精神特色和价值体系,这种独特的气质风神,是中华文化元典奠定的“民族文化血液基因”,成为中国园林代代相传的精神主轴。
何为“文化元典”?
从字义学来考察,“元”是会意字,本义为“头”,即“始也”,指最早的;“典”是会意字,《尚书·多士》篇云:“惟殷先人,有典有冊。”甲骨文、金文和篆书的“典”字,像双手捧冊之形,有典藏保管之意。
文化“元典”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重大的具有首创性、广阔性、深邃性、奠基性的作品,提出了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成为生活指针,并对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和思维定式等造成深远而又常新的影响[2]。
堪称中华文化元典的,具体指先秦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与《老子》《墨子》《论语》《庄子》《孟子》《荀子》《楚辞》等诸子著作。产生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①,即中国的春秋末至战国时期。
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第一次总结了中华农耕文明的独立起源与早期发展,将历代先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探索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并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色。最终积淀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超越时代、超越阶层的稳定性,成为一种文化血液基因,传授给子孙后代”[3]。
“园林毕竟首先是一门艺术……一种独有的艺术”[4]。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艺术家的情感,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毕加索曾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Eachofmypaintingscontainsmyblood,that'swhatmypaintingsareabout.)俄国文论家别林斯基说:“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5]”
中国园林称“文人园”,“设计者”即明计成《园冶》所称的“能主之人”,都是传统文人,读的是“礼乐诗书”等先秦圣贤之书,也即中华文化元典。中国园林正是“能主之人”将中华元典的文化血液基因,移入园林的物质构成元素之中,彰显了以儒、道、楚辞为主干的审美理想,犹如他们血管里流出来的“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