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流域景观规划 采用跨学科方法 - PenJing8
湄公河流域景观规划 采用跨学科方法
2023-10-08 21:44:04  浏览:0
湄公河流域景观采用跨学科方法
 
本研究提出一种浸入跨学科批判性和科学性文献中的方法。该方法既能够为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所需信息,又可以通过加强景观规划师对地方话语的理解为其开展策略性的规划与合作指明方向。跨学科要求个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训练“超越通常被认为与该学科紧密相关的范畴”[13]。在面对发展项目及实地参与者时,风景园林师必须能够采纳和转化(而非复制)地理学所关注的自然-社会关系的跨学科构建,特别是其中与土地相关的议题。

诚如上节所讨论的那样,地理学的跨学科子领域或多或少都在艺术-科学的交汇点面临一定程度的失调和摩擦。正如跨学科地理学家那样,开展批判性景观规划的风景园林师必须浸入同时涉及批判性和科学性的广泛的发展研究文献中。
 
在开展批判性湄公河流域景观规划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用跨学科浸入(transdisciplinaryimmersion)来替代传统的案例分析(casestudies),即规划和设计学科内一种主流的知识累积和传播方法。学生浸入从特定地理环境出发的文献—其既包括侧重技术性的实证文献(如生物保育学),亦包括批判性文献(如政治生态学、科学和科技研究)—并需要运用其在景观设计训练中培养的视觉传达能力,对与环境保育相关的科学研究进行图示化的叙述、破题和转化。

湄公河流域景观规划 采用跨学科方法

这一过程帮助学生们提出具有应变性且适应场地特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跨学科浸入的第一个练习中,我们选取了侧重对老挝北部具体场地研究的6组文献,其涉及土地重新分配政策、罂粟种植根除、道路建设和环境保育、水电规划、作坊及企业采矿、跨境木材贸易6个议题。在第二个练习中,我们选取了关注世界其他地区的地理学及人类学领域中更加经典的发展研究文献,其涉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采矿业及社会责任、中国西部地区的水电发展及自然保育、秘鲁亚马孙地区的道路建设及影响评估。
 
开展跨学科浸入的目的是让风景园林师能够快速地了解遥远而陌生的地理环境,敏锐地意识到其他学科的原则、伦理、问题架构、知识来源和常用语汇,并将这些学科自身的批判性思考纳入策略性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很多设计学科的学者和从业者认为该领域的教育和实践本身就具有跨学科的属性;毋庸置疑,设计或规划实践往往是在建筑师、规划师和风景园林师的通力合作以及工程师和生态学家的辅助性专业咨询下开展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倡导的跨学科方法挑战了这种强调多学科合作和整合的主流论调。我们所推崇的跨学科方法意在促成一种不断提出疑问的协作解构(collaborativedeconstruction)过程,即团队成员积极解构彼此的学科观点[14]。与保持文化-技术立场所涉及的失调和摩擦的概念相似,环境学者莎拉·拉伯德(SarahLabore)等指出,开展跨学科协作需要积极地接受不同认识论之间的摩擦;团队协作的进展绝非畅通或线性的,而是时常会经历阻挠和挫败[15]。
 
跨学科实践的开展,要求学者、教师和团队领导者具有跨学科背景,拥有追求跨学科教学和研究的学术资本,以及于包括大学在内的传统制度框架之外开展此类工作的自由。佩兹等认为,由于学术奖励制度“与问题导向的科学难于兼容”,跨越学科边界的举动实则成为一种政治行为[9]423。

跨学科实践面临多重挑战,其包括为获得多学科知识储备所必需的额外成本,以及学术机构评价及奖励周期、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周期和发展项目的推进周期等时间框架不相容的情况。尽管这些困境大多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我们仍需积极与这些传统制度框架协调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