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相契,以教带研(1980—1999年)
1.3.1以教兴研,名园深考
20世纪的最后20年,孟兆祯先生扎根于风景园林教育一线。1980年任北京林学院园林系副教授,1985年被聘为教授与博士生导师,1988年任风景园林系系主任。孟兆祯策划了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内容,编著部分教材。他主持编著的《园林工程》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寻求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成为当时国内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首选教材。此外,孟兆祯践行“行万里路”的实践观,带领学生广泛踏查实习,领悟专业的真谛(图5)。
孟兆祯先生主张以教兴研,在这一时期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术性探索。在史料稀缺和遗址残破的艰难条件下,孟兆祯带领学生率先完成了避暑山庄山近轩、碧静堂等山区系列景点的复原研究(图6),成果《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①刊登在《林业史园林史论文集(第二集)》,其著作《避暑山庄园林艺术》于1985年出版,此后,孟兆祯又相继发表与北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有关的学术论文,为其贯通古今、独具特色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
1.3.2知行合一,广泛实践
教研之余,孟兆祯先生广泛地参与实践。他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髓融入现代园林建设与城市的发展中。20余年间,先后主持设计了深圳仙湖风景植物园总体设计、敦煌月牙泉重建总体设计、北京大观园假山设计、三亚市绿地系统规划及苏州虎丘风景区总体规划等30多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出谋划策、制定良方,获得了多项表彰和重大奖项。1999年,鉴于孟兆祯在风景园林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卓越贡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推举其为院士候选人,同年,孟兆祯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4文琴园林,守正创新(2000—2022年)
1.4.1理论大成,守正日新
21世纪以来,孟兆祯先生不仅集大成地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内容与思想精髓,更完善了他借古开今、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术思想体系。2012年,凝结了孟兆祯理论精华的《园衍》一书付梓出版,该书开创性地提出“以借景为中心的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序列”,该序列被公认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理论的系统升华[1]。
这一阶段,孟兆祯先生陆续完成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林泉奥梦”假山、中国工程院办公楼庭院绿化、毛主席纪念堂庭院环境绿化、江苏省园博会《园冶》园“琼华仙玑”等重要项目,并为雄安新区建设、大兴机场临空区总体规划、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规划等重大项目建言献策。
孟兆祯因地因时、巧妙地将中国传统风景园林艺术与智慧与当今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并与中央倡导的生态文明的要求一脉相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先后获得中国林业科技贡献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图7)、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奖一等奖等荣誉。
孟兆祯因地因时、巧妙地将中国传统风景园林艺术与智慧与当今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并与中央倡导的生态文明的要求一脉相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先后获得中国林业科技贡献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图7)、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奖一等奖等荣誉。
1.4.2文琴贯通,扎根传统
孟兆祯先生不仅是中国风景园林的一代宗师,还是一位兴趣广泛、一专多能、博采众长的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从诗词、书画、京剧、金石至烹饪,孟兆祯都精通善品,并能借由这些艺术旁证、揭示风景园林艺术的本质。孟兆祯先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和戏剧表演充分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展现了门类丰富的艺术对这位风景园林大师的深远影响,印证了他的思想成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