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结构性绿地空间管治模式的研究设计 - PenJing8
上海浦东结构性绿地空间管治模式的研究设计
2023-10-04 11:10:12  浏览:0
上海浦东结构性绿地空间管治模式的研究设计
 
1.2.1研究对象
 
上海作为中国接受西方城市发展理念较早的城市,在1946年编制的《大上海都市计划》中就提到注重多中心功能结构和绿环与绿楔结合的空间格局[14],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版城市总体规划中都延续了这一空间策略。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的浦东大开发,浦东结构性绿地的规划建设也正式启动,主要包括外环绿带浦东段和以张家浜楔形绿地为代表的5片楔形绿地。

其中,外环绿带浦东段在2010年达到原规划面积的50%左右后建设进展缓慢,目前建成的外环绿带处在转型提质的阶段;而5片楔形绿地则因为实施主体不同,导致开发建设进度不一。因此,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不管是外环绿带浦东段还是浦东的5片楔形绿地,在空间管治过程中都出现了较多的创新性举措,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值得深入研究总结。
 
1.2.2研究方法


上海浦东结构性绿地空间管治模式的研究设计
 
基于空间管治相关理论,本研究试图构建“主体—工具—机制—内容”的管治分析框架来考察上海浦东结构性绿地的空间管治模式。相关研究表明,结构性绿地的管治主体主要分为公共、半公共和私营部门,而管治工具则主要有行政手段、规划手段、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等,不同的管治主体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下通过选择不同管治工具显示出“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的管治模式原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多元化的管治机制,从而产生了丰富的管治内容。应用上述框架,笔者对上海市外环绿带浦东段和以张家浜楔形绿地为代表的5片楔形绿地的空间管治模式展开比较研究,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现场调研,实地走访浦东外环绿带和楔形绿地,开展结构性绿地土地使用和建成环境踏勘,收集相关影像资料;
 
2)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结构性绿地管治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及外环绿带和楔形绿地相关资料;
 
3)半结构式访谈,对参与浦东结构性绿地建设的特定组织人群开展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对象主要包括浦东相关部门负责人、建设相关负责人、结构性绿地内居民和游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