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园记》作者王源
黄元治题诗前半年,也就是焦秉贞作画当年秋七月是王熙七十大寿。王熙自撰《年谱》:“丁丑(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七十岁。……是年七月,余年正七十,庶母、弟、侄暨儿女、诸婿、孙、甥,亲友及家人辈俱设席西园,演剧为寿。自六月望起,两月始竟。”[18]西园即怡园。时王源作《怡园记》为其祝寿,落款“丁丑秋七月公七十初度源于是作怡园记顿首以献于公而为公寿”[24]。王源,字昆绳,号或庵,大兴人,祖上为明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
方苞《四君子传》有传:“王源,字昆绳,世为直隶宛平人(按:源自称‘大兴王源’)。父某(世德),明锦衣卫指挥,明亡流转江淮,寓高邮。源少从其父,喜任侠言兵。……性豪迈,不可羁束,于并世人视之蔑如也,虽古人亦然,……年四十余,以家贫父老,始游京师,佣笔墨贵人富家,多病其不习时文,笑曰:是尚需学而能乎?因就有司求试,举京兆第四人(康熙三十二年顺天乡试)。”
方苞《四君子传》有传:“王源,字昆绳,世为直隶宛平人(按:源自称‘大兴王源’)。父某(世德),明锦衣卫指挥,明亡流转江淮,寓高邮。源少从其父,喜任侠言兵。……性豪迈,不可羁束,于并世人视之蔑如也,虽古人亦然,……年四十余,以家贫父老,始游京师,佣笔墨贵人富家,多病其不习时文,笑曰:是尚需学而能乎?因就有司求试,举京兆第四人(康熙三十二年顺天乡试)。”
以王源这种身份及做派能与王熙搭上关系,实因其幼时曾受业于王熙母舅梁以樟。王源之父王世德与梁以樟同为明遗民,意气相投,明亡后不仕新朝,“偕隐宝应”(《先府君行实》)[24]。王源幼时随兄王洁入梁以樟门下受业,所作《梁鹪林先生墓表》云:“源兄弟受业先生,洁犹得先生之学万一,源仅十余岁,莫能窥其微。”梁以樟殁后,两兄弟“集其理学、经济诸书及诗、古文,合为一编曰《梁鹪林先生全书》,藏于家”[24]。
梁以樟与兄以楠、弟以桂并知名,时号“三梁”,王熙生母梁夫人为三兄弟姊。梁夫人故世时,王熙年仅12岁。王熙少时曾从学于梁氏兄弟,《年谱》:“戊寅(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一岁。母舅梁仲木讳以楠、公狄讳以樟两公过斋中,阅余课艺,大加称赏,因言易及诗经既已讲习,何不兼读尚书?及此童年可尽读五经。文贞公遂命读书经,岁杪卒业,仲木母舅时为讲解。”[18]《王文靖公集》卷五有《寄怀梁大母舅仲木先生》《寄怀梁四母舅公狄先生》两首诗作。
此处提到王源,因其与黄元治为故交,订交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即后者考选书法前两年。王源《居业堂文集》卷十三《洪去芜文集序》:“新安有奇士二,曰黄自先、洪去芜。自先倜傥负大志,常欲立功万里。去芜貌温色和,言必称先王,而胸怀经世之略。两人余皆兄事之。……余与自先、去芜订交在己未之秋,时天下士多集广陵,日相与纵谈天地古今之变,旁及山川形势。暇则饮博歌呼为笑乐,其意气之盛,慨然若前无古人者。……乃自先数往来燕齐,无所遇,不得已屈首一官。而余与去芜羁穷,隐约日益甚,于是益相与砥砺,为文以自见于天下。”[24]
王源与洪嘉植同病相怜,对黄元治屈身官场似有微词。但在为王熙祝寿作记的同年正月,王、黄二人还曾一同参加万斯同六十寿宴(《万季野六十序》)[24]。两人与王熙结识途径不同,因此不太可能同时出现在怡园。与前文提到的王士祯和汪懋麟一样,王源这条线索也无非表明黄元治与王熙之间存在不止一个间接的人际关系,且均与怡园有关,黄元治距怡园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