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步行愉悦度的街道植物空间设计
3.1评价体系
本研究依据街道植物空间与步行愉悦度的线性相关分析及随机森林分析结果确定街道植物空间各指标对步行愉悦度的影响方向,依据随机森林分析结果判断其影响程度,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及调研访谈情况进行人工判断,得到具体评分标准划分。评价体系分3个维度、6个指标,包括尺度特征(面积、高宽比)、形状特征(形状系数)和界面特征(侧面Ⅰ通视率、顶面通视率、绿视率)。
基于调研及访谈结果进行各指标评分标准的划分,其中面积的评分标准结合人行道宽度的相关规定[42];高宽比的评分标准参考街道植物空间高宽比研究的相关文献[46];形状系数及侧面Ⅰ通视率的评分标准主要参考本研究的样本信息及其评价结果;顶面通视率的评分标准参考相关郁闭度、盖度研究的相关文献[47];绿视率的评分标准参考绿视率研究的相关文献[48]。
通过清晰的标准,对街道植物空间各评价指标按“0、1、2”3个等级进行评分,提出以人性化理念为主导的基于步行愉悦度的大城市街道植物空间评价体系(表5)。其中,评分高于1.5的街道植物空间较好;评分在1.0~1.5的处于中等水平;评分低于1.0的较差,其街道植物空间需要优化。
基于调研及访谈结果进行各指标评分标准的划分,其中面积的评分标准结合人行道宽度的相关规定[42];高宽比的评分标准参考街道植物空间高宽比研究的相关文献[46];形状系数及侧面Ⅰ通视率的评分标准主要参考本研究的样本信息及其评价结果;顶面通视率的评分标准参考相关郁闭度、盖度研究的相关文献[47];绿视率的评分标准参考绿视率研究的相关文献[48]。
通过清晰的标准,对街道植物空间各评价指标按“0、1、2”3个等级进行评分,提出以人性化理念为主导的基于步行愉悦度的大城市街道植物空间评价体系(表5)。其中,评分高于1.5的街道植物空间较好;评分在1.0~1.5的处于中等水平;评分低于1.0的较差,其街道植物空间需要优化。
3.2优化策略
1)选用植物要素构建或分隔街道空间并控制乔木株距。街道植物空间的侧面主要由乔木的树干及树冠、灌木、围墙、栅栏等实体或虚体构成,街道植物空间侧面由实体或虚体构成的比例越高,空间的限定越强,而界定空间要素中植物占比越大,空间带来的愉悦度越高。所以,应尽可能选用植物这一实体要素构建或分隔街道。同时,在街道植物空间的营造中,乔木株距(L)应控制在(H1+H2)与(H1+H2)/4之间(H1和H2代表相邻乔木的株高)[46],其中,当株距在(H1+H2)与(H1+H2)/2之间时,可利用灌木、草花等强化街道植物空间界面,增强与其他空间的分隔。
2)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绿视率。街道植物空间绿视率的提高有助于软化人造空间的生硬感,提高街道自然感。相关研究表明,绿视率低于15%时,行人感觉人工痕迹明显[49];绿视率高于35%时,行人感觉绿化很好[50],同时,随着绿视率的提高,它产生的边际效益下降,且有可能因过度追求绿视率而导致过度种植,影响安全感[22]。所以,在城市街道中,应控制植物空间绿视率在15%~35%,多采用乔-矮灌-草型及乔-草型植物配植形式,保证在人视高度无植被遮挡,并在绿视率较高处适当增加照明设备并加强管理,以增强夜间安全感。
3)重视街道植物空间边界形状的复杂度与丰富度。第一,运用植物多层复合配植及立体绿化,营造街道植物空间垂直方向的层次感,丰富街道植物空间形状边界。第二,通过植物配植方式、品种、高度等的变化,创造多变的街道植物空间,使步行者进行步行活动时视野内景物发生变化,视线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带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和步行空间感受,从而提高空间的趣味性。
4)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高宽比。街道植物空间的高宽比较小时,给人较强的导向性,形成廊道空间,适合进行通行类步行活动;街道植物空间的高宽比较大时,行人之间容易相互干扰甚至发生碰撞,行动路线不明晰,带来较为不愉快的步行体验。同时,结合以往研究可知[51],街道植物空间的高宽比小于0.25时,人与人活动空间尺度过于狭窄,夹道效应过强,街道植物空间的高宽比大于1.00时,空间的界定感较弱,产生空间离散之感。所以应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高宽比在0.25~1.00之间,可以依据人行道宽度来选取适当高度的乔木,控制乔木的枝下高。
4结论
本研究以武汉市的9个典型街道植物空间样本为研究对象,引入新的街道植物空间形态特征评价体系及数据获取方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及随机森林法进行关联性分析及权重分析,探索街道植物空间对步行愉悦度的影响,建立以人性化理念为主导的大城市街道植物空间评价体系,并基于步行愉悦度提出街道植物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为提高城市及街道建设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值得思考的是,为保证与步行者视角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准确度,研究中街景图的采集使用人工定点拍照的方式,花费大量的人工成本,很难大规模批量采集数据,未来可借助公众科学(citizen science),即参与性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当地居民的参与来丰富城市街道的街景数据,完善城市开放数据,创造社会效益及教育意义。
同时,研究对象限定在武汉,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城市,交通的爆发性增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正处在街道人性化建设的转型阶段,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智慧城市、人本城市、人群出行习惯、步行友好性等方面的变化需求,街道植物空间的研究与建设需要进一步关注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满足人们从生理到心理需求的转变,切合社会发展需要。
同时,研究对象限定在武汉,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城市,交通的爆发性增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正处在街道人性化建设的转型阶段,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智慧城市、人本城市、人群出行习惯、步行友好性等方面的变化需求,街道植物空间的研究与建设需要进一步关注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满足人们从生理到心理需求的转变,切合社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