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1989年赴日本出席第一届世界盆景大会期间,日本《盆栽春秋》杂志的友人采访中国代表,在所提的问题中,有一个是“你对日本盆栽有何评价?”,当时笔者回答时曾提到“比较喜欢文人树”。想不到那位日本友人立即表示他也是同样的看法。说到共同的理由,大家首先都提到文人树的文化内涵,以及表现个性的长处,当然还有其它的因素。后来去欧美交流,才知道这种非常东方的东西在西方国家也颇受欢迎,甚至还被认为具有现代艺术的特色。
近年来,国内盆景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文人树的话题,有关杂志时有这方面的文章,
展览会上也可见到一些文人树的作品,笔者以为十分可喜,故将过去关于文人树的见解进行整理,加上一些新的认识和实例,在此发表。尽管并不成熟,但可与大家共同探讨。 说到文人树,首先离不开中国古代的文人和他们创造的文人艺术。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以文取士,历代沿袭,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士大夫”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大多有学问,会诗文,懂书画,其中不乏淡泊名利、孤高自好之士,他们既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到的艺术品位,又处于社会中特殊的地位,因而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造就出独具一格的文人艺术,其中的精华一直被继承至今。
中国盆景与诗、书、画、造园等同属于文人艺术。它注重人品和文化修养,讲究意境的表现。从广义上说,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不管哪一类盆景,都可以称作“文人盆景”。但是,我们这里说的文人树是指树木盆景一种特殊类型,它既指树型,也是指风格,更是指一种精神。它最为文人所喜爱。
文人树的名称目前在国内外盆景界已经约定俗成(日文为“文人木”,英文为“LiteratiStyle”,意思基本相同),但要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还是很困难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它的一些主要艺术特点及手法来做说明。
文人树并非指单一的树形,它可以是斜干式、曲干式,也可以是直干式、多干式,甚至是悬崖式,但其主干较一般树形更高(长)、更瘦,同时不失苍老;枝叶则稀疏、简洁,且大多集中于顶端,或随大枝下垂,主干的基部则很少有枝(有时可作少许神枝)。这种树形在自然界较为鲜见,但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却经常出现。因此,与其说文人树表现了某种树木景象,不如说借树表现了一种精神,一种文人的孤高、凛然、潇洒和飘逸,同时也创造了一种诗的意境。
文人树看似简单,其实蕴涵丰富;就其制作技术来讲,并不困难,但要作出佳作,却并非易事。它在中国盆景中并不多见,然而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尤其在体现盆景作者的个性、风度、气质、情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长处。因此,文人树可称作盆景中的高雅形式。
文人树的风格特点可以大致概括为“孤高、简洁、淡雅”。孤高原为中国文人的特点,有志向远大、卓而不群、独树一帜之意。
孤高也是文人树的一个显著特点。从造型来看,大多数文人树的主干均呈高耸状,或直立,或微弯,线条变化和缓,其高度与粗度之比,远远超过一般的树木,但瘦而苍老,柔中寓刚,虽然也有一些文人树作品的主干大幅度弯曲或倾斜,甚至呈悬崖状,但由于出枝多集中在主干的顶端,故仍然显出一种孤高的姿态。至于双干、多干或合栽的文人树,其每株(干)的造型仍然具有上述特点,合则统一协调,分则独立成形。这种造型所表现的其实就是文人孤高的风骨。
简洁是中国文人艺术的重要准则,它有着深远的思想文化渊源。儒家主张“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力求简易以发挥审美的效果;道家以“少则得,多则惑”为处世原则,认为“大道至简”,简单之中蕴含复杂。
简洁是以一种洗练的方式,去粗取精,单刀直入。在文人树中,简洁的风格体现得最为突出。无论哪一种造型,其枝叶总是少之又少,直至不可再少,不仅主干中下部极少出枝,即便顶端,也较一般树木稀疏,空间感极强,大有“清高绝伦,一尘不染”的味道。然而,虽枝叶寥寥,却能疏密有致,以一当十。因此作品愈是简洁,给人的印象就愈是深刻,主题也愈是突出,同时也更有助于借物写心,以景抒情,如同诗歌一般。
有人称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中国人喜欢将情感浓缩在线条之中,这一点在书法、绘画和舞蹈中尤为明显。文人树则与之一脉相通,它的外在形态虽然很简洁,然而那是经过了高度的提炼和抽象,抓住了本质,表现了情感,因而其内容却是非常丰富。
也正是由于文人树的造型简洁明了,无遮无掩,不比枝叶繁茂的大树形易于藏拙,稍有不当之处便一目了然,故其创作的难度也相对较大,不仅需要技术手段,更要具备敏锐的艺术眼光。
淡雅是文人树的又一特点。淡指平淡、天真、朴实无华:雅有文雅、脱俗、高尚之意。淡雅是一种书卷气,是文化修养的体现。它标志着文人的审美准则和生活追求。
淡雅的思想根源与道家文化及士大夫的处世方式有关,所谓“顺物之性,因物自然,不设不施”,“君子之交淡如水”,都是强调适应自然和现实,追求一种超脱的境界。文人树的造型不属于常见的大树形,看似特别,其实也是以自然中高干型树木为摹本的,只是作了夸张和抽象。它与那种脱离自然,追求“华丽”和“巧饰”是相排斥的。这种平淡的风格,要求作者在构思和表现上都要顺应自然,使作品呈现出随意、飘逸、浑然天成的效果。
文人树的雅表现在选择题材追求清新、独特,别开生面,表现手法则求“不似之似”,抓住精神,以少胜多,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的文人艺术素以淡雅为最高境界,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说。要达到这种境界,没有任何取巧的捷径,唯有付出长期的努力。这就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这里,最重要的是作者的人品、学识与修养。
孤高、简洁、淡雅构成了文人树的基本风格,而每一件具体的作品则又因人而异。也许是文人树造型中的线条因素较其它树形更为强烈的缘故,作者的个性在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一点有似中国的书法,同样的字,不同的人写出后均有不同的个性。文人树的造型,枝简叶疏,结构清晰,也使其个性差异更为分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文人已不同于古代的文人,今天的文人艺术自然也有别于过去。然而,无论哪个时代的文人,在修养、气质、风度、审美等方面总有着许多的共性。因此,在盆景艺术中最能体现文人精神的文人树,依然以其鲜明独特的个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文人树属于树木盆景的一种造型。它的制作技术与一般树木盆景基本相同,主要包括选材、修剪、攀扎、上盆等几个程序。这里介绍一些需要注意之处。
用作文人树的树种以松柏类为主,常见的有五针松、黑松、赤松、真柏、刺柏、罗汉松等。也可用一些生长慢、木质硬、寿命长的树种,如黄杨、九里香等。一般说来,生长快、木质松的树种不宜选用。
树木主干宜瘦高并带有曲线,同时必须苍老,干皮最好显出饱经风霜之态,如系从山野采掘更佳。对于苗圃培育的材料,宜在主干易于加工的时候,作好初步的造型,尤其要注意细微的弯曲变化,因为一旦主干长粗的时候,就很难再作细部加工。
文人树的用盆一般正圆形一类为多,包括海棠形、六角形等,有时也用椭圆形一类的盆,还可以用自然形石盆。但无论那种形状的盆,都必须很浅。盆的质地根据树种而定。通常松柏类用紫砂盆,杂木类用釉陶盆,较为协调。盆的款式要求简洁,不要有复杂的纹饰或书画。色彩则宜素淡、深沉,不可艳丽、明亮。
对于选好的素材,经过初步构思,确定主干的面向和角度后,即可作一次基本结构的修剪。一般先将主干下部的枝条剪去,仅留主干上部约1/3的枝条。有时也可以在下部留一、二根小枝。
主干上部的枝条,则根据造型的需要,进行疏剪。应十分慎重地考虑取舍,对于影响美观的对生枝、重叠枝、交叉枝、平行枝、轮生枝等忌枝,以及可有可无的枝,都要坚决去掉;对于须保留的枝,则暂时不要剪短,以留待攀扎。
松柏类树种可在适当位置留下较粗的枝,剪短后去皮,作成神枝。有些枝干需要表现舍利干,也可作适当雕刻。
文人树对于枝的结构要求严格。基本结构的修剪关系到成型后的效果,极其重要。如果错剪一根枝,就有可能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攀扎造型宜采用金属丝扎法,以利于更充分地和更自由地体现人的感情和精神。 一般杂木类树种宜粗扎细剪,将主要枝干扎到位,小枝则采用修剪造型,但松柏类树种须以攀扎为主。
为了保护树皮不受损伤,最好将较粗的枝干先缠上麻皮,然后再缠绕金属丝。攀扎的顺序为先主干,后侧枝,最后小枝;先下部枝,后上部枝,最后结顶。攀扎的技术与一般树木盆景相同,须注意的是,对于需要下跌的枝,要尽量做到与主干成锐角,而不要成弧形;对于需要弯曲的枝干,要注意弯度大小和弯曲方向的变化,力求符合自然。
树木的造型基本完成以后,如果主要枝干粗度合乎要求,可以直接上观赏盆。反之,则继续留在培养盆里再培养一个时期。
上盆时,先用塑料网垫好盆孔,并穿上金属丝准备固定树木,然后在盆底铺上一层粗粒土,再去除部分根和土,使树木能宽松地放进盆中。接着确定树木在盆中的位置、方向和角度,放进细土,扎上金属丝,用竹签使土与根紧密结合。由于文人树一般瘦而高,因此务必要稳固。栽种时还要注意理顺根系,可让根露出土面,但不要悬空提起。
上盆以后,还须作一次整理,即根据总体效果,对某些枝条的造型和角度作少量调整以及作最后的修剪,一件文人树作品便初步完成。待养护一至二年以后,树木已在盆中生长良好,可再作一次造型加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