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芍药促成栽培关键技术 - PenJing8
分享好友 花卉首页 花卉分类 切换频道

切花芍药促成栽培关键技术

2025-09-1800苑红霞
切花芍药促成栽培关键技术
 
(菏泽市牡丹区林业局,山东菏泽274000) 苑红霞
 
摘要:芍药花大色艳,多在大田栽培春季开花且花期短,为满足芍药鲜切花需求,对莎拉、荷兰红等品种进行了促成栽培试验,通过采取温度、湿度调控,补充光照,使用激素、,用花多多、磷酸二氢钾等冲施肥料措施,取得较好效果,实现了每株平均采集芍药鲜切花6朵的效果。
 
芍药(PaeonialactlomPall)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至今已有3900余年,早于牡丹2000多年,是我国最早栽培和记载的花卉品种之一。《诗经》中记载夏、商、周以芍药花表达惜别,爱慕之意,因此芍药花又称为“中国的情人花”。芍药分布于我国华东、东北、华北、西北等地,花瓣呈倒卵形,露地栽培花期5-6月。芍药以其花大色艳,花香浓郁深受人们喜爱,茎秆挺拔且长,适合鲜切花,设施栽培可适当调整花期,芍药自然花期为4月底-5月中上旬,而反季节促成栽培可使芍药在1-3月开花[1]。芍药鲜切花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同时,芍药也是很好的中药材。近年来,菏泽市牡丹区种植芍药面积逐渐增大,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00hm2,很多是引进国外的观赏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鲜花市场需求的也不断提高,近年来,芍药鲜切花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的趋势。为做到四季有芍药花开放,开展了促成栽培试验,通过3年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1植物学特性
 
芍药属于多年生宿根植物[2],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呈纺锤形或长柱型,是典型的温带植物,气候适应幅度较广,全世界均有栽培。芍药喜光,耐旱,是长日照植物,花芽必须要在长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以低温休眠期的春化作用和生长期的光照长度最为关键。在冬季短日照季节分化花芽,即在0℃低温下,40d左右才能完成芍药的春化阶段,然后混合芽才能萌动生长。春天长日照下开花,花蕾发育和开花均需在长日照下进行,如果光照时间不足或只有短日照(<8~9h/d),会导致花蕾发育迟缓,出现只长叶或开花异常的现象,叶片生长加快,开花不良,甚至不能开花的现象。
 
 
原种芍药花白色,花径8~11cm,花瓣5~13枚,倒卵形,花丝呈黄色,花盘呈浅杯状,包裹在心皮底部,顶端呈钝圆形,心皮3~5枚,无毛或者有毛,顶端具喙。常见的芍药园艺品种花色比较丰富,有白色、粉色、红色、紫色、黄色、绿色及复色等,花直径10~30cm,花瓣有上百枚,有些品种花瓣数量在800枚以上,花型较多。促成栽培芍药从定植到开花需要50d左右。
 
2材料选择
 
2.1品种选择
 
芍药鲜切花品种要求:成花率要高,花蕾圆润、完整不易发生开裂[3],花梗长且花朵直立,水培性好且时间长,株型紧凑。现在生产中切花常用品种有莎拉、荷兰红、大富贵、火焰、落日珊瑚、指挥官、蓝富士、桃花飞雪、高杆红、杨妃出浴、东京女郎、莲台、晴雯、种生粉、少女妆、雪山紫玉、紫红魁等。切花品种应符合芍药鲜切花国家和地方及行业标椎,经过批量试验获得较好效果,同时要参照观赏特性、抗逆性、生长势、瓶插花开时间长短等。温室催花试验主要选用莎拉、荷兰红、大富贵、火焰、落日珊瑚等品种。
 
2.2植株的质量要求
 
芍药切花的质量除与品质有关外,植株质量也有很大关系,应该择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3年生有10个以上花芽,且花芽肥大、饱满,粗度0.5cm以上大根10条左右,根系发达、粗壮肉质根,生长势好、抗逆性强的健壮植株。
 
2.3植株消毒处理
 
上盆栽植前,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42%毒死蜱600倍混合液蘸根杀虫消毒。同时可混合微量营养元素。
 
3配基质及装盆和温室建造
 
芍药为肉质根,较耐旱,不耐水涝,积水易腐烂,在温室内种植时必须采用较大的花盆,花盆规格:口径35~40cm,高40~45cm,温室内地面铺防潮布,防止浇水过多使芍药遭受水涝。盆栽基质要求疏松透气好、肥沃,一般选用草炭和珍珠岩3︰1混合均匀[4],再拌入少量多菌灵粉剂杀菌或使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500液消毒基质,另拌入少量腐熟饼肥和磷钾肥复合肥。
 
温室大棚要求后墙墙体厚度不低于80cm,外加保温材料,更好地起到保温效果,北、东、西三面为砖墙,高度4.5m,偏西15°,有放风口。棚内配置加温及补光、除湿设备、温度湿度仪、晾水池、排水沟等。
 
4冷藏处理
 
模仿芍药自然开花过程,芍药上盆后即入冷库,通过低温冷藏打破休眠,温度为1~4℃需37d或-1℃需35d,都能够很好地打破休眠。需冷量不足或没有经过低温处理,芍药进入温室发芽晚,萌芽不整齐,长势弱,或者花朵败育,花朵小等现象。
 
大棚温室内的温湿光调控
 
5大棚温室内的温湿光调控
 
5.1温度
 
温度是芍药催花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根据芍药自然条件下各个时期温度情况调节温度。一般芍药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温度过高利于枝叶生长,造成叶吃花;温度低难孕育花朵,花败育。根据整个催花过程及温度调控情况,将催花过程分为3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前期:刚入棚后前10d,白天温度控制在17~18℃,夜间温度在5~6℃;中期:时间约15d,白天温度控制在15~25℃,夜间温度10~12℃;后期:后期25d,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14~15℃。另外,应在能保证温湿度的前提下,及时通风换气。换气时避免风口直接吹芍药植株,冷空气造成植株伤害,可以用塑料布在封口前拦截改变风向。
 
5.2湿度调控
 
自然情况是当地春旱少雨,一般空气较为干燥,催花过程中模仿开花时期的空气湿度,控制好大棚内的湿度,特别是显蕾后要求空气湿度为60%较好,一般控制在60%~80%。湿度过大,造成植株徒长、茎秆细弱、花蕾发育不良,同时会促使有害病菌滋生。最好保持地面较干燥,浇水时尽量不要洒在地上,地上有水立即排除,温度高时及时通风降温排湿。温室封闭较好,遇到阴天或雨雪天气,为了保持温度,需要使用增温设备加温。由于通风时间短,温室内空气湿度增大,要利用除湿设备进行除湿,或用干燥剂降低湿度,保持芍药生长发育适宜的空气湿度。
 
5.3光照
 
芍药属于长日照植物,开花需要较长时间光照,冬季温室内光照弱,冬季北半球每天光照时间短,因而在冬春温室内种植时,人工补光十分必要,光照时间保持每天12~14h,使花芽完全分化,花蕾发育良好。在芍药进入温室前,安装全光谱LED50W植物补光灯补充光照,数量一般每15m2装1只50W灯。芍药发芽后的催花前期每天傍晚补2h,中后期在凌晨或傍晚补光3~4h,阴天或雨雪天每天补光10h以上。
 
6田间管理
 
6.1肥水管理
 
芍药进入温室后发芽前已长出很多毛细根,这些毛细根都有吸收肥水的功能,在催花的各个时期,根据需肥量浇稀释的冲施肥,促进植株生长。在生长初期以氮肥为主,采切花朵前后适当施磷钾肥,整个生长期可施花多多、磷酸二氢钾、复合肥等冲施肥,前期冲施以花多多2号(氮磷钾20-20-20)为主,中后期冲施花多多水溶肥1号(氮磷钾10-30-20)或磷酸二氢钾,浓度均为0.2%,15d施1次,一般7~10d浇1次水,土壤保持湿润即可。在生长期进行叶面喷肥,主要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喷施钙或硅元素肥料,促进茎秆粗壮,防止倒伏,中期喷葡萄糖溶液,加速花朵膨大等。
 
6.2应用激素
 
在芍药催花中使用合适浓度的激素,有利于打破休眠、促进生长、提高质量,现在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激素有赤霉素、生根粉、芸苔素内酯、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缩节胺等。上盆前用500mg/L的生根粉液浸根30min,促进发根,增强对养分的吸收。在芍药出蕾后用GA33000mg/L涂抹花朵,用毛笔蘸药涂抹花蕾,刺激花蕾增大,提高成花率和花朵质量,从显蕾后开始,每天涂抹1次至圆桃期。为了使茎秆健壮,在茎秆生长期喷2次150mg/L缩节胺[5],每3d喷1次,连喷2次,抑制植株过旺生长,提高切花质量。
 
6.3转盆、抹芽、摘蕾
 
芍药是趋光性很强的植物,切花芍药品种茎秆一般比较长,在日光温室内,南边没有砖墙,塑料布直通地面,光照强,北部光线相对弱,芍药发芽后,由于趋光性作用,造成芍药植株向南倾斜,所以要经常进行转盆向,防止茎秆向光性弯曲,影响切花质量。对于萌发较晚、弱小枝,及早剪除掉,减少养分消耗。一般每枝留1个顶花朵,及早剪除多发出的侧生花蕾,为了保证在顶花蕾受损时侧花蕾替补,摘除侧蕾时,可暂时保留离顶花蕾近的1个侧花蕾,待顶蕾开始膨大正常发育时,再迅速除去留下的侧蕾,集中养分供顶花蕾。
 
6.4病虫害防治
 
促成栽培的芍药由于生长在温室内,封闭较严密,空气湿度一般较大,紫外线照射少,植株伤根吸收少,抗病性差,易感染病害,温室催花芍药常见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黑斑病、炭疽病、灰霉病、锈病、根腐病、白绢病、茎腐病等。发生较重的黑斑病,先是在叶片上出现小黑点,逐步扩大成轮纹状,最后叶片枯死。在芍药入盆时为防止根腐病发生,用50%多菌灵500倍液蘸根,以后灌根2~3次。为预防叶部、茎部及花朵病害发生,可每7~10d喷1次杀菌剂,最好采用水剂,粉剂易滞留叶部影响切花质量,药剂有37%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也可在芍药进入温室前进行熏蒸,方法是用45%百菌清烟雾剂,催花中再熏蒸1~2次进行预防。加强通风,发现病株及时移除处理,及时喷杀菌剂消毒。
 
6.5芍药鲜切花采收
 
催花栽培的切花芍药采收时间以品种、市场的远近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不同而不同。采收应在花蕾期苞待放时进行,采切过早水插不易开花。采收时间以5:00-10:00,最佳时间是花蕾显色变软而未开花时,10:00最佳;12:00左右由于气温高,植株蒸腾量大,剪切下来的鲜切花容易失水萎缩,不适合采收。剪切时,使用锋利修枝剪在植株地面以上保留3片叶剪截;若保留过短,流水进入剪口会造成根部腐烂。花梗长度符合行业标准要求,促成栽培芍药开花指数(成熟度)标准,成熟度达到Ⅲ度,外层花瓣有约3/4露出花蕾顶部,外层花瓣有外翻、卷或松散;苞片外移或松散,苞片下移于花蕾中下部;花蕾已变软,适合催花品种芍药大批量采切,适合长途运输销售。温室促成栽培芍药鲜切花同大田,一般成熟度比大田过一点,远距离运输也要在Ⅲ度时剪切。
 
7贮藏保鲜与装箱
 
贮藏保鲜可采用物理保鲜和化学保鲜相结合的办法,一般是在保鲜库内进行,采切后的芍药鲜切花,尽快(<15min)转移到适宜环境(温度4~10℃,湿度60%~70%)进行后续其他处理。为了保证花枝清洁,减少贮藏中营养消耗和叶过多引发霉烂,采后应立即去掉枝条下部的叶片,只留上部3~4片复叶,再用清水冲洗枝叶,冲洗过程要避免花蕾沾上水,再进行消毒,浸泡池内为37%苯醚甲环唑水剂800倍液,把清洗干净的芍药鲜切花浸泡在药液中5~10s,消毒时也不要让花蕾沾到药液。消毒后将切花基部浸入保鲜液浸泡4h,一般使用荷兰可利鲜公司生产的AVB配制的保鲜液,或用1mmol/L的硫代硫酸银溶液,浸泡时间10min,同一级别切花,每10支或5支为1束,手拿花束下部,根据标准剪截相同长度,使用橡皮筋在下部扎3圈,10枝/扎,凉一段时间待枝叶没有水珠将切花放进预先准备好的纸箱(纸箱内置塑料袋)内。纸箱的抗压性要强,在0~2℃的环境中可贮存6~8周,使用盛放切花的容器前要消毒2~3次,防治细菌进入切花的导管,造成导管堵塞,影响吸水。喷施4%氯化钙溶液可延长瓶插期3d,可能是钙离子抑制了线粒体的活性,降低了芍药呼吸强度。研究发现,采收前21d喷施氯化钙溶液效果更佳。包装箱规格:小包装箱规格98cm×48cm×15cm,大包装箱规格100cm×50cm×50cm。纸箱两侧需打孔,孔口距箱口8cm。装箱时,中间需捆绑固定;摆放花束时,花蕾朝向两端箱壁,花束反向叠放箱中,花蕾和花枝交错,依次放置,用胶带封口。注明切花品种名称、规格、级别、数量、产地、生产单位、采切时间,粘贴在纸箱两侧。
 
8经济效益分析
 
经过3年芍药催花试验,荷兰红、莎拉2个品种催花表现很好,平均每盆芍药采切6支芍药鲜切花,情人节前每支售价18元,一个300m2的温室大棚,可供催花1000盆,产值10.8万元,苗木成本40元/株,其他费用30元/盆,含肥料、水电费、人工、盆和基质、大棚租金等,每株成本共计70元,总成本7万元。一个300m2温室纯利润3.8万元。
 
9结语
 
国际市场和中国大城市对芍药鲜切花需求越来越大,自然状态下,芍药采切期较短,一般15d左右,为做到四季能够采到芍药鲜切花,模拟芍药开花的自然环境需求,进行芍药促成栽培试验,通过温湿度、光照调控,使用激素的措施,取得较好效果。下一步将进行大田搭建塑料棚提早开花和搭建遮阳网延迟开花,延长大田采切少鲜切花时间,培育出更多芍药鲜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