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月季枯枝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高俊(北京市密云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北京密云101500)
摘要:为评估不同杀菌剂对月季枯枝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选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酸灵可湿性粉剂和80%巴斯夫成标水分散粒剂5种常用化学杀菌剂进行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
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在抑制月季枯枝病病原菌生长和防治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活性最佳,菌落直径仅为0.1012±0.0002mm,抑菌率高达99.87%±0.01%。田间防效试验也表明,该药剂的防效最高,为90.07%。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抑菌效果和防效也较为出色,分别为71.98%±0.05%和77.25%。
月季(Rosachinensis)作为常见的园林景观植物和切花品种,因其多样化的花型、丰富的色彩、极长的花期和独特的香味被誉为“花中皇后”,深受广大园林工作者和游客的青睐[1-3]。我国是月季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培育历史悠久,品种丰富[4]。近年来,随着月季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密度的提高,月季枯枝病的发生频率也呈上升趋势,给月季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5]。
月季枯枝病是月季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通过侵染植株的老枝、腋芽等部位,初期会在月季枝干处出现点状病斑,多呈灰白色、黄色或红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灰白或浅褐色不规则状,最终病斑缠绕枝条一周,下陷开裂,引起病部死亡,其上叶片干枯、萎缩[6-7]。一旦发病,会严重影响月季的观赏价值,同时也会降低花卉产量,造成重大损失[8]。因此,如何有效防控月季枯枝病已成为当前月季种植技术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月季枯枝病的防控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态特性分析等基础研究,为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6,9-10]。同时,也有学者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栽培调控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11-12]。其中,化学防治作为目前最主要的控制方式,广受重视和应用。
常见的化学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杀菌剂、消毒剂等杀灭病原菌,以及合理选择抗病品种等。但不同杀菌剂在抑制月季枯枝病病原菌生长和防治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需要进一步评估。本研究选取5种常用的杀菌剂,包括25%多菌灵、75%百菌清、80%代森锰锌、70%甲基硫酸灵和80%巴斯夫成标等,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系统评价其对月季枯枝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以期为月季枯枝病的化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北京市密云区,该地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平均气温11.8℃,年平均降水量620mm,多集中在7-8月,日照时数在2000h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d。
1.2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甲基硫酸灵、巴斯夫成标(见表1)。
其他材料:PDA平面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枝剪、游标卡尺、打孔器、蒸馏水、75%酒精、酒精灯等。
1.3药剂抑菌试验
于2023年春季使用枝剪从发病的月季植株上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枯枝部位,取样长度2cm,置于无菌塑料袋内并运回实验室。在无菌操作台上,先用75%酒精对采集的病枝表面消毒1min。然后使用酒精灯将剪刀灭菌,剪取病变组织边缘部位,置于预先灭菌的PDA平板培养基上。将接种好的PDA平板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96h,观察并记录菌落的生长情况。待菌落长大后,挑取菌落边缘部位转接到新的PDA平板上,反复操作3~4次,直至获得单一菌落。使用打孔器将菌落均匀打落出小块菌块,移入预先灭菌并混有待测药剂(以清水为空白对照)的PDA平板培养基上,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d后,使用游标卡尺,按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每个药剂进行6次平行试验。
1.4药剂防效试验
于2023年春季购入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80%巴斯夫成标水分散粒剂,按照使用说明设置成相应的使用浓度,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组。在月季园中发病程度相近的月季植株,划分成6个小区,每个小区200株,依次为5个药剂处理区和1个空白对照区。按照各处理的推荐使用剂量,使用喷雾器全面喷洒月季植株。空白对照区仅喷水,共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15d(2023年6月20日第1次施药)。于药剂处理前(药前)和最后一次施药后第30d(药后),分别对各处理小区内的月季植株进行病情调查,记录每株植株上的发病情况。
1.5数据处理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记录、整理和计算,使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方法采用LSD。主要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抑菌率(%)=(对照组菌落直径-处理组菌落直径)/对照组菌落直径×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病级)/(调查株数×最高病级)]×100
防效(%)=[1-(对照组药前病情指数×处理组药后病情指数)/(对照组药后病情指数×处理组药前病情指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药剂对月季枯枝病病原菌的抑菌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5种不同的杀菌剂对月季枯枝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菌落直径相较于空白对照均有降低。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倍液的抑菌效果最好,菌落直径仅为0.1012±0.0002mm,
抑菌率高达99.87%±0.01%,与其他药剂和空白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70%甲基硫酸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的抑菌效果次之,菌落直径分别为8.3721±0.01435mm和10.2135±0.2713mm,抑菌率分别为71.98%±0.05%和66.15%±0.13%,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药剂和空白对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和80%巴斯夫成标水分散粒剂500倍液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差,菌落直径分别为25.3821±0.9849mm和22.9137±0.8867mm,抑菌率分别为15.38%±0.09%和23.45%±0.12%,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
2.2不同药剂对月季枯枝病的防效试验结果


月季枯枝病的防效试验结果与抑菌试验结果相符。由表3可知,5种不同杀菌剂对月季枯枝病的防治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倍液的防效最高,为90.07%,与药前病情指数相比,药后病情指数仅为0.6489%。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防效也较高,为77.25%。70%甲基硫酸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80%巴斯夫成标水分散粒剂500倍液的防效相对较低,分别为51.49%和30.15%。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0倍液的防效最低,为20.93%。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评估了5种常用的杀菌剂对月季枯枝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药剂的抑菌效果和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抑菌和防治效果最好,对月季枯枝病病原菌的抑菌率为99.87%,防效为90.07%,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说明多菌灵在抑制月季枯枝病病原菌生长方面效果良好。
多菌灵是一种波美尔氰胺类杀菌剂,可通过干扰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这一特性使其在防治多种真菌性植物病害方面表现出较好的药效。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抑菌效果和防效也较为出色,分别为71.98%和77.25%。百菌清的有效成分为百菌清,是一种接触性有机氯杀菌剂,主要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的渗透性和酶活性来发挥杀菌作用。与多菌灵相比,百菌清的抑菌谱相对较窄,主要针对部分真菌类病原体,这可能是其防效略低于多菌灵的主要原因。
70%甲基硫酸灵可湿性粉剂和80%巴斯夫成标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分别为51.49%和30.15%;其活性成分在抑制月季枯枝病病原菌生长方面的作用机理和活性相对较弱有关。此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和防治效果最差,这与其主要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不太适用于本试验病原菌有关。
综上所述,多菌灵凭借其优异的抗菌活性,在防治月季枯枝病方面效果最佳,可作为月季枯枝病的首选防治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也可作为月季枯枝病的备选防治方案。未来,将进一步评估不同杀菌剂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防治效果,探究其在田间应用的适宜性,为月季枯枝病的精准防控提供更多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