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7年从教育界退休后,除进行书画诗词创作之外,对花木盆景根艺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经常跋山涉水,走遍了山山岭岭,采集到大批根材,通过学习《花木盆景》上的根艺知识,刻苦钻研,精心制作出了近200件根艺作品。我以精品参加省、地、市根艺展,曾多次获奖,其中《帅旗》(虎字)获省三等奖。
1992年我将作品运到黔城芙蓉楼和怀化水上乐园旅游圣地举办个人根艺展,展厅里根艺作品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栩栩如生,根艺家俱古朴典雅、高贵堂皇,受到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游客及外国朋友的赞赏,许多作品被海内外游客收藏。展出三年时间,不仅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视台、报社的报导,留言簿上的赞语,热情洋溢的书信,给予我莫大的鼓舞与鞭策。
独花开放不为奇,百花吐艳才是春。为了繁荣花卉盆景事业,我参加了湖南省雕塑研究会并任委员。1995年创建了“黔阳县花卉盆景根艺协会”,并当选首届花协会长。从而花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家庭养花蔚然成风。
亲自主编了8万多字的《花木盆景根艺手册》,在安江、独田举办了花卉盆景根艺培训班,并亲自去边远山乡讲课,帮助农村脱贫致富。1998年县市合并,我继任“洪江市花协”会长。在六年的花协工作中,我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共发展会员200余人,农村养花专业户由几户增加到180余户,年总产值达200多万元,花协组织被评为市先进单位。
几年来先后写了《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根艺生产》、《略论根艺的类型》、《发展山区花卉业的资源优势及前景》等论文在《花木盆景》杂志增刊发表,并参加了花木盆景杂志社举办的厦「」、成都、深圳等地学术交流会。由于我的论文及有关诗、文、书、画多次在《花木盆景》上发表,被聘为该刊特约通讯员,并组织了六名通讯员成立了“洪江市通讯发行站”。
退休后十三年来,虽然是四处奔波,辛勤耕耘,但倍觉“余热奉献,其乐融融”。中央授予“当代书画家”,省授予“工艺美术师”,地授予“民间文学集成先进工作者”,市授予“德艺双馨”等光荣称号。
在我家的庭院中,和老伴养有ioo余盆花卉盆景,一年四季均有花可观赏。我的《黄昏》诗写道:“夕阳斜照晚风凉,闲绕幽台品绿芳,月出东山花弄影,静听私语越红墙。”其景不言而喻。走进客厅,墙上有自绘中堂条幅《花开富贵》(牡丹孔雀图),对联为“庭前雨过盆花艳,室内风来翰墨香”。
左边挂有“老骥伏杨……”的书法,两旁为“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题有“春来芝兰吐馨香,夏暑翠竹清风凉,秋日艳菊傲霜开,冬寒红梅斗雪昂”亦是庭前小院的真实写照。右边墙上嵌有博古架,陈列着根艺、赏石等精品。花几上经常轮放有文竹、君子兰、白掌等盆花,真乃是“室雅何须大,书画根艺花”。
客厅后面有一间工作陈列室,四旁置有几十件新创作的大中型根艺作品及百余件沉江赏石,室的中壁挂有一块根艺“寿”字屏,下面摆有一个大金鱼池。右角上悬有一个画眉鸟笼,在书画桌上方挂有一幅自绘《松鹤延龄》图,旁边的书联为:“老有所乐诗词书画,退而不休花鸟根石”。在这个小厅里作画写诗或制作根艺盆景时,既可观赏金鱼的欢跃,又可闻听画眉的歌声,这可谓是我退休生涯陶情养性的韵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