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瓶颈
(一)物栽培时用土的问题。土壤的配制关系到植物根系生长,没有好根系,植物生长状态就不佳。日本种植多肉,经常采用火山岩土,如赤玉土、鹿谢土,还有轻石类的颗粒土,栽培效果很好,特别对不同类型的多肉植物采取不同的颗粒土配方,而且分层(如盆底、盆中层、盆上层采用不同大小的颗粒)处之。我国多肉在种植技术方面,用土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缺陷。
我国喜欢掺加泥炭土,或大量采用泥炭土,南方多采用蜂窝煤渣土,加如猪粪干等有机肥,对生长周期短的植物效果不错,但生长周期长的多肉植物就容易烂根。我国与日本生产技术上最大的差距其实就是用土、用肥上不同的做法和想法。
用肥上我们也许比较容易修正,而用土上,因我们的种植规模、用土量、成本核算诸多问题的困扰,怎么科学用土、配土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我做了一些试验,仙人掌类植物用日本的颗粒土来种,特别是种小苗效果就非常差,颗粒在种某种植物应用上很好,但不一定什么植物都适合,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不然我们只能种植一些技术含量低、植物习性粗放、易繁殖、能大批量种植的低端品种。
用肥上我们也许比较容易修正,而用土上,因我们的种植规模、用土量、成本核算诸多问题的困扰,怎么科学用土、配土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我做了一些试验,仙人掌类植物用日本的颗粒土来种,特别是种小苗效果就非常差,颗粒在种某种植物应用上很好,但不一定什么植物都适合,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不然我们只能种植一些技术含量低、植物习性粗放、易繁殖、能大批量种植的低端品种。
(二)产业实用人才缺乏。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实用人才急需快速增加,特别是中型生产企业。我国多肉种植人才大概有几种:爱好者,他们痴迷这类植物,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和收集大量信息,他们对植物的认知和具体栽培有较深的体会和经历,但他们种植量不多,缺乏大田劳作耐性和经验,加上他们种植多肉植物出发点只是爱好,所以在脱离本职工作前只能自娱自乐;老一辈种植者,他们经验丰富、做事严谨,有深刻的实践体会,但一般他们的种植规模都不大,而且较保守,在理念和思维上不如年轻人。现在最需要培养的是有知识、有爱好情结的年轻人,特别是善于带动别人的团队骨干,我国多肉植物产业的路能走多远,培养人才是关键之一。
(三)创新机制和机构还较落后。我国多肉产业要有一个较大进步,首先要抓创新、要杂交育种和组织培育齐又并进。以我们产业的发展速度来看,我们需要用较短的时间把创新的基石打造好,让创新成果走在产业前头,做到创新能真正为产业服务,创新能为产业挖掘更大的潜能。创新包括解决栽培技术难题、设施条件的改善、创造新品种等。进行杂交或组培,包括种子收集、育种,育种时要考虑到选育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合理,在新品种选育方面有创新,最好是专业化、有条件的中型企业利用团队的优势建立专门的育种攻关小组。院校植物园可以发挥专长,成立研究机构,建设种源库。
(四)缺乏专类园专业生产。因为多肉植物品种繁多,植物习性相差很多,各科属植物在光照、温度调控、用土、浇水、施肥等日常管理上,都必须有较适当处理方法和流程要点,采用专类园种植,能较大地提升种植水平。实现专业园、专业管理是提升产品质量、减少次品、提高管理功效的好途径。
(五)缺乏全国性的多肉植物协会。多肉植物虽然源于美洲、非洲,但我国引入栽培也有近百年的历史。通过几代人辛勤培育,芳影已经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特别这一波景天热,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多肉植物安家落户的过程,全国各省市都拥有大量的爱好者、种植者和经营户,这支队伍有千万人,而且大多是生气勃勃的年轻人,虽然在上海、武汉、杭州、济南、山西、福州、漳州等诸多城市建立多肉植物专业协会,但全国性的多肉植物协会未能成立,从全局的角度来说是一个缺陷、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