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只是短期能赚钱的产品 不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产业 - PenJing8|盆景吧
多肉只是短期能赚钱的产品 不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产业
2018-10-01 08:22:53  浏览:9
     
                 危机一:“捞一笔赶紧走”的心态  
               
                 “能赚捞一把,不能赚就转行”、“有人买我就卖,我不卖别人也会卖”、“明年还不知道市场什么样,钱先到手是真的”,记者在漳州走访时,听到不少农户这样说自己的经营之道,在农户眼中,多肉只是短期能赚钱的产品,而从来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产业。
                 
                     漳州多肉生产求快、销售求快的状态,既有其历史原因,又有其地域特殊性。多肉在本世纪初的热潮来去匆匆,不少农户担心这次热潮也会快速退去,所以在市场前景不明朗的状况下,纷纷想抢占先机,快产快销。“一般先做的都赚钱,特别是去年和今年不少新基地过来收母本,量大、价格高,等到后期都种起来不知道什么状况,所以早点卖完好。”

 
多肉只是短期能赚钱的产品 不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产业
                     
                     叶青红说。抱着这种心态做产销的农户不在少数,所以在市场尚未显现疲态时,种植者阵营内的价格战已经打响,销售价格混乱。“2014 年秋天,不少品种价格都出现下滑现象,比如春天出货价还在 5 元的‘白牡丹’秋天就变成 2 元至 3 元了,反正你不卖总有人卖,价格就会走低。”邹塘村南阳仙人球场负责人朱明华说。 
                     
                        漳州多肉求快的状态与当地气候相关。按照之前的产销经验,春季是多肉销售旺季,秋季走量不大,而漳州地区夏季漫长,有时大棚内气温超过 40℃,多肉度夏困难,所以种植者一般希望在夏季前卖空产品以减少损耗,秋季也尽量多卖,腾空场地重新繁殖,为下一年春季备货,所以种植者抱着“能卖多少算多少,只要卖出去都是钱”的心态一味求快。 
                        
                          由于采用营养钵种植,漳州多肉单位面积种植量高于山东等地,一亩地放置 6 厘米小营养钵近 8 万盆左右,一年两茬,每盆按纯利 2 元计算,除去损耗,完全销售后每年每亩地的收入就有约 30 万元,所以追求高额利润是农户求快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