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紫砂器的鉴定是从造型为主线 - PenJing8
为什么紫砂器的鉴定是从造型为主线
2021-08-02 13:05:47  浏览:4
今介绍清初乌泥松段型盆,落款“陈待祺制”。此盆落款字体相反,是反章。陈待祺在文献中没有记载,也没有其它盆型传世。生卒年无法考证。而说此盆是清初作品的依据是什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考证一下。
 
紫砂器的鉴定是从造型为主线,根据泥料、做工、成型方法和其他作品的文献记载、传世标准器,总结、排比各个不同时期的特征并找出规律性。无论做成何种形制的紫砂器,采用何种署款方式,都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尚的变化。艺人的艺术修养、创作态度与灵感,日积月累形成了各自的风格。
 
历史上每个相同的时期,紫砂泥基本没有太大区别。此盆泥料青灰色,乌泥作(也叫青灰砂,灰鼠皮),古文献记载的淡墨色,说的就是这种泥料。现在很多人反对乌泥的叫法,说是日本人的叫法。其实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文化、日本的盆景、花盆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称古渡盆,一直到清末日本刚开始制作花盆,乌泥的叫法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为什么紫砂器的鉴定是从造型为主线
 
乌泥的叫法也有一定道理,用放大镜看内部黑色紫砂颗粒达50%以上,明显高于其它泥料。此盆和明末清初的乌泥长方形长方孔盆相一致,胎体紧密,颗粒干净素雅,排立均匀,表面玻化,透而不炫,细致莹洁。《阳羡砂壶图考》曾对质地,断代有详细描述,此种泥料乾隆以后失传。
 
此盆器型仿松树老干形。外壁凸雕堆塑瘦骨嶙岣的松皮、残枝、树节,栩栩如生。得松之神韵,意境深邃,效果逼真。松桩老干发新枝,象征衰而不老,生趣盎然。充分显示出当时紫砂花货艺匠利用紫砂泥质的可塑性,对生活、对自然界树木的观察,用娴熟的雕塑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仿照自然界真实的松树形态艺术再加工,匠心独运。
 
树瘿节老痕累累,内部中空。而到清中期以后,树型盆瘿节部分是实心的,只在表面加工雕刻而已,盆型变化也没有这么大。此盆胎骨较薄,但中空内外壁最厚处厚度有7cm左右。视觉效果敦厚古拙,形态稳重。
 
此盆盆脚做成不规则粗细不一的树根,排水孔开成不规则树心形,和盆外形相呼应,也是用了一番心思的。泥门用明针紧过,同所有明末清初盆器加工一致
 
松皮用泥层层堆塑上去。最多处达7层。松针用泥片刻画好后堆塑上去。而不是用模具加工,到乾隆后多用模具加工松针。此盆加工方法和宜兴陶瓷陈列馆藏陈鸣远款“松段壶”和笔者曾经所见的陈呜远款松段杯相同。特别是风格,极相近。所以此盆和陈鸣远应是同时期作品无疑。陈鸣远是清初康熙雍正时期一代紫砂大师。陈鸣远生平,现在看到最早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

为什么紫砂器的鉴定是从造型为主线
 
徐喈凤主修酌《宜兴邑志》中的记载,徐喈凤和陈呜远同是宜兴人,顺治十五年(公元1661年)进士。其中提到陈鸣远年末老而特为表之。吴骞在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著《阳羡名壶录》:“百余年末,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犬噪,足迹所至,文入学士争相延揽。”百余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五年左右。从此作品风格看“陈待祺”和“陈鸣运”应是同时代人。他和“陈鸣远”有什么渊源不得而知。有待考证。
 
此盆胎骨较薄,能保持这么完好相当不容易,是清早期带款松段盆最出名的盆器,是顶尖好盆。记载在日本出版“美术盆器名品大成”70页121号,日本是孤品,今年从日本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