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动势的内涵
“动”是指脱离了初始位置或是摆脱了原先的静比状态,由一种姿势或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姿势的形态川,重在位移的变化。“势”则是因动而生,是冲发或冲击的力川,重在事物内部发生的变化,包括速度、力量等。“动势”由“动”和“势”组成,它既表现出了动态,同时也产生了趋势的变动,是事物似动却未动刹那而具有的动态趋势,具有张扬、跳动的特征,是由物体的运动与人的主观情'h结合而产生的运动状态,会随着不同的力而产生不同的情,所以“动势”是融合了自然力感和人类感知的运动状态。
2.2其它艺术形式中的动势
艺术有着共通的表达手法。对于“动势”的表达,在绘画中,画家通常运用空间的留白手法,以虚为实叫,通过黑与白的反差突出主体,利用留白的空隙增添画而的情趣感和动势感,更加重要的是通过留白的手法给予画而足够的“气息”,从而丰富层次关系。大量的留白同时能够给予人们足够的空间去进行想象与情感酝酿,使得画而虚实得当,引人入胜。
如陆俨少的《微雨初雾》(图1)多处采用留白勾水的手法,使得整幅画蜿蜒绵长、交相辉映,不仅增提了整体的气势同时也表达出了跃动的画而感。借用绘画中留白的表达手法运用在盆景中,通过创造开合空间丰富层次关系,使其疏密得当,同时利用大而积窗口来突出树形、姿态,从而加强动势的表达效果。
书法是十分重视势与力的艺术,不仅讲“骨力”且注重“势”和“情感”的表现仁。特别对于行书、草书而言,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绝不是工工整整一字一落,而是字形富有变化、运笔跌宕起伏、书写行云流水,有如纸张上的舞蹈。书法有“愈奇愈安”的说法,通过刻意扩大字形、斜化笔画或以点代捺等手法,来突出书法作品的动势,增强其流动性和意趣。
如王羲之《圣教序》中的“水”字(图2),整个字左右并不对称,左边横撇的书写与中间竖勾靠近,并转折间较刚硬,而右边部分远离中间竖勾,书写缓柔,使得整个“水”字左右刚柔对比,字形不均衡而得到动势。在盆景中可以通过摆脱树形四平八稳,创造不对称树形,以倾斜、弯曲枝干等来表达动势。
舞蹈作为一种动态艺术川,它通过肢体动作的舒展、转动等方式而体现动感,并且对于舞蹈而言,舞者表情变化贯穿始终,不仅是体现舞蹈自身的美,也是现实生活、理想等情感的投射。所以“情”对舞蹈动势的塑造极为重要,它融入在每一个姿态中。一场舞蹈表演富有情感,就会显得更加充满魅力叫,从而引导观赏者进入舞蹈的意境中,更深层次的感受舞蹈的动态韵律。在盆景动势的塑造中,同样要将立意放在动势创造的首位,“情”入树中、“情”入心中,通过“情”使观赏者达到心灵共鸣,诱导他感受盆景这似动非动的动势之美。
2. 3盆景动势
每一个盆景作品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动势”,但“动势”有强弱之分,强的为实动型、反之则为虚动型。“动势盆景”则属于实动型,是以“动”为目标,通过对植物的塑造,使其外形具有显著的动态,内在表达跃动的气韵。,i}充满活力、富有变化,利用动的风骨遒劲、勇往直前和飞扬舞动的姿态,加上势的丰姿绰约、外在伸张和内韵外露的归向,表现出骨力和高昂的气韵,从而使盆景的形态绚烂多姿、活灵活现,打破了产业化下盆景制作手法单一的局而。
动势盆景的形态通常具有以下3个特征:①枝条形成受风、雪等恶劣环境或外力作用下的动姿,如风吹、下垂等;②树干形成偏斜或富有变化的曲形;③树冠视觉中心偏离干基,呈非对称性三角形结构。
2. 4动势盆景的价值分析
首先,动势盆景提升了盆景的审美高度。“动势盆景”旨在求“动”mo“动”的表现强化了盆景的视觉感官冲击,增添了盆景的意趣与生命力,并且在姿态上突破常规,力求创造新颖、个性的外形,保证了盆景个体的独特性。除了盆景外形审美的提升,“动势盆景”在造型技艺上广学博采、推陈出新mo,强调盆景的变化和环境性,从而提高了动势盆景的多元化。
其次,动势盆景丰富了盆景的文化内涵。“动势盆景”立意为先,达意为旨,一切制作技艺为创意、达意服务.0,由于盆景创作者各异,各地习俗及社会环境有别,盆景之间立意也迥然不同,从而体现了盆景的差异性,也使得每个动势盆景作品都赋予了多样的文化内涵。
最后,动势盆景推动了盆景的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化的大环境下,现存的理论不能满足盆景的持续、快速发展,快捷化的生产模式也不能满足盆景的艺术性,导致盆景在发展中出现了众多问题。动势盆景的活泼、神韵,为盆景模式化的生产提供了发展方向,使盆景能够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