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虹星村每年把50万个微型盆景发往全球 - PenJing8
江北虹星村每年把50万个微型盆景发往全球
2018-04-14 18:50:30  浏览:121
江北虹星村每年把 50 万个微型盆景发往全球
 
在江北区慈城镇偏远的虹星村里,20多岁的村民邵旦把一盆七八厘米高的枫树盆景挪进自制的木盒里,垫上软海绵固定,再套上外包装纸。
 
盆景取名“红色记忆”,枫叶设计成片片云朵状,如夕阳炫丽染红天边,它是邵旦回到山村搞盆景的第一个作品,它将带着这位年轻一代“盆景师”的心血和创作思维,远赴荷兰。
江北虹星村每年把 50 万个微型盆景发往全球
 
在虹星村,无数个不同年龄段的“邵旦”们用这种方式触摸世界。据统计,这个只有 1000 多人的小山村里,九成村民种植盆景,全村及周边盆景基地达1 万亩,每年约有 50 万盆微型盆景从这儿奔赴荷兰、意大利、法国等世界各地,年产值 7000 万元。
 
虹星村距离宁波城区近一个小时车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整个村庄都以种植花木为生。当时,一批村民常把花木运送到上海销售。渐渐地,上海的新鲜事物跳进了他们的视线里。花农们知道了各式各样的小盆景是金发碧眼的老外们的“心头好”。
 
于是,村民不再卖花木了,他们要“踮起脚尖”够着老外的钱包。
 
和世界接触,打开了村民的眼界。一次,52 岁的村民郑国明听来“收货”的老外说,国外种植都是全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大大降低损耗,也提高了质量。这句话,他听进了心里。回来后,他便抵押掉农房,
贷款投资了 900 万元,租地搞起现代化盆景棚。
 
“这样的盆景园不仅国内少见,就连欧洲客商来看了,也竖起大拇指。”郑国明颇自豪地说,如果把盆景产业比作时尚“T 台”,如今他们小山村的盆景可以在米兰“时装周”上走秀了,可给小村挣脸了。
 
“T 台”上领走的优势慢慢显现了出来。郑国明告诉记者,病虫害、水份温度等等,都会影响盆景最终的产量,以前靠人工培育,只有 50% 能最终成品,而现在,他培育的金钱松盆景极少有病虫害,成品率达到 95%。
 
如今,郑国明的现代化盆景大棚里,每亩产值达到2 万元,一年总产值约 700 万元。
 
今年国外 T 台上流行什么元素?国际彩妆搭配什么格调?这是 30 多岁的村民陈金龙时下关注的事儿。
 
陈金龙可不是什么画家或服装设计师,他是虹星村年轻一代的“盆景师”。
 
“盆景要做好,离不开艺术。”陈金龙说,就拿简单的五针松来说,有千万种造型,那时候他看到国外有一盆球形的五针松,很时尚,当时国内还没有人在做,便尝试造型,经过五年培育成形后,老外来看样品,却抛来一句:“过时了,而且到处都有!”
 
“时尚瞬息万变,而盆景培育期长,所以要真正做出高价盆景,还是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一味追逐时尚。”从那时起,陈金龙开始了按自己的理解来设计盆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他的作品里,中国元素慢慢渗透,
且越来越浓。
 
比如,一盆名为“水彬丛林”的设计。每盆挑选五六根笔直的水彬错位种植在一个盆里,远远看去,像水墨山水中的意象丛林。而另一些盆景简单地加入些假山假石,一下子让盆景有了生气,亦是中国水墨画的精神所在。
 
“很多年前,我们在追赶外国人的喜好,很多年后,我希望看到中国的时尚可以影响米兰。”陈金龙这样说。如此这般,在这个看起来还有些土气的小山村里,便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时尚盆景,那是小山村试图改变世界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