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 我有幸来到泉州 参加了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 - PenJing8
去年十月 我有幸来到泉州 参加了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
2017-06-23 21:59:50  浏览:6
去年十月,我有幸来到泉州 参加了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

 ■江苏 潘煜龙 

 

   去年金秋十月,我有幸代表南京地区来到福建泉州,参加了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在展览上,我被一株根植在一堵断墙上的榕树作品——《适者》,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赞赏《适者》作者韩学年先生的大胆创新,我赞赏《适者》的巧妙构思,赞赏她的自然,她的人性化,我更赞赏她在展览会上的鹤立。  

 

  时代在前进,各种艺术都在由分化——综合——再分化,永无止境地变化发展,只有创新,艺术才能随时代需要发展。虽然盆景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但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在造型艺术上摆脱繁锁的陈规,跳出旧的框框,体现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并使其产生生命之美、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韩学年先生的创新,用心是非常严密而又科学的,将一株榕树的虬根分别通过一堵断墙的缝隙进入到断壁体后面的栽植槽内,经过多年的培植,已看不见一点工人痕迹。榕树根虎踞龙盘扎根在断壁上,显得古朴而又苍劲。  

 

  艺术必须创新,必须求精,任何艺术离开创新、求精,就会变成历史的陈迹,著名画家徐悲鸿曾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很清楚地阐明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在泉州的十天我曾十余次去欣赏《适者》,我发现韩先主将创新与继承的两者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他的创新依托在榕树的生长特征、生长特点上,并把生长特征与生长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突出了榕树根部的虬态,使之表现顽强而又有力度的美:气生根纷纷垂下,如柳絮之荡漾,产生了飘逸感和柔和美:树冠绿意葱葱又体现出繁荣昌盛之美:刚柔相济,外表美内里也秀。再看树与断壁的大小比例,似乎两者减其一分不当,增其一寸也不可。 

 

   韩学年先生“适者”之名,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使作品人性化,个性化,这是这件作品的又一成功之处。《适者》顾其名是适应外界条件而存在之意,使盆景人物化,似乎表达了作者的“生命不息”的人生观,表现出一种豁达胸怀,积极向上的处世哲理。这不但感染着每一个欣赏者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本次展览会的开幕式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倡导并发表了《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倡议书》,倡议书里郑重指出:“盆景艺术展览展品应以人工栽培为主,倡导中小型盆景,逐步拒绝大型树木盆景参加展览……。”《适者》的榕树用材可以看出是由人工培植出的,她的根部是经过细心造型而成,决非随意由根系穿过断壁的缝隙而成,因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其它作品无可比越的。另外作者极富创意地将千与根两部分融为一体,更突出了根部的美。树冠处理得浓荫茂盛,但又不失疏密错落、大小高低的变化,既突出了根部的美,又把根、干、冠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创新非一时之事,仅有创新的形式还不能立足于艺术之林,必须求精、求深,一定要持之以恒,要知今日之创新,决非明日之新创。我这里推崇《适者》,决不是要广大同仁去“东施效颦”,如果都在断墙残壁上种上一些草木而又不讲章法,不按美学之理,只知形似而不讲神似,到头来会让人们产生厌恶之感。只有找到《适者》创新立意之本,加以求精之技艺,才能创造出比之更富神韵、更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