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赵庆泉亲自执笔中国首部盆景书籍 - PenJing8|盆景吧
大师赵庆泉亲自执笔中国首部盆景书籍
2016-01-08 20:11:52  浏览:22
赵庆泉亲自执笔中国首部盆景


昨天,扬派盆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庆泉向市档案馆捐赠了《盆景》的全部手稿。这部泛黄的手稿,是他在1979年与徐晓白、张人龙合作,并亲自执笔而成的中国第一部盆景类书籍,先后印刷4次,共发行24万册,名扬海内外。
 
工整的钢笔字,删改的红杠杠,反反复复的圈圈点点……赵庆泉望着熟悉的旧稿,40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他说:“什么东西都应该有个最好的去处,将自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水晶奖杯、金质奖章、《盆景》创作手稿、个人专著等档案资料一并捐给市档案馆永久收藏,应该就是最好的去处!将来也可以传之更久远!”
 
一辈子从事盆景艺术,打造小中见大的微缩景观,赵庆泉的人生正像他手下的盆景“清秀而不失壮观”。
 
1
 
独树一帜的“赵派”盆景
 
独创山水树木结合的水旱盆景
 
扬派盆景,以一寸三弯的云片著称于世。扬州云片盆景的制作,经过一代一代匠师的努力,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难以有新的突破。但赵庆泉觉得,搞盆景制作,不能光步前人的后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有发展、开创新的天地。于是,他跑遍全国各地,虚心向五大盆景流派的专家求教。同时又深入研究扬州众多有山有水的园林艺术,决心独辟蹊径,创作山水树木相结合的水旱盆景,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意境,极富诗情画意,令人耳目一新。
 
1979年,他精心制作了一件水旱盆景,参加全国盆景展览,崭露头角,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并登上《人民画报》,新闻电影制片厂也专门拍摄了新闻纪录片。
 
1985年,赵庆泉创作的《八骏图》水旱盆景,在千盆参展作品中荣获一等奖,各大报刊发表上百篇评论文章,认为这是中国新时候盆景的代表作,高校教材、《中国盆景流派艺术大全》称赞赵庆泉的水旱盆景独树一帜,誉之为“赵派”盆景。
 
十多年来,赵庆泉先后有10件作品参加国内、国际展览,8件获得一等奖、金奖和大奖,2件获得银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2
 
在花卉盆景中长大
 
红园的前身是他家的花木店
 
赵庆泉的父亲是个盆景爱好者,家庭的熏陶使赵庆泉从小便爱上了盆景艺术。高中毕业后下放农村,他依旧喜爱摆弄盆景,后来作为特殊人才,招工回城,进入红园从事盆景制作。如鱼得水的赵庆泉,从此废寝忘食,一心扑在盆景的创作和研究上,一步一步走上盆景艺术的高峰。
 
少有人知道,赵庆泉的父亲早年是扬州一家私营照相馆的业主,因酷爱花卉盆景而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扬州城内创办了一家花木商店,种名花、养盆景,这家店后来成为以盆景艺术名扬江南的旅游胜地——扬州红园的前身。据说,瘦西湖盆景博物馆里最大的《云壑松风》,就是他家流传下来的。
 
赵庆泉就生长在这么一片花卉盆景之中。1978年,赵庆泉因盆景特长而被招入扬州红园专业从事盆景创作。在赵庆泉位于扬州瘦西湖风景区附近的房子的顶楼,有一个约60平方米的平台,赵庆泉放满了各式各样的盆景、花卉。“照看盆景的过程很像是在与自然对话,一年四季都能在这一盆盆景中呈现。”
 
3
 
从不自己出售作品
 
不想因金钱而影响创作风格
 
这些年,赵庆泉对文人树盆景作品情有独钟。
 
“文人树虽然高高瘦瘦、少有枝叶,但强而有力、简单中见韵味。”向记者展示了一盆又一盆的文人树盆景作品,赵庆泉眼里是抑制不住的喜爱。虽然文人树盆景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并不高,可赵庆泉不以为意。从决心投入盆景艺术创作的那天起,他就告诉自己不将作品与金钱挂钩。
 
“也并非视金钱为粪土,”赵庆泉笑着解释道,“但是我更愿意追求创作艺术上的自由,不想因为金钱而影响自己的创作风格。比如创作文人树盆景作品《出谷》的过程中,剪去一根旁枝可能意味着剪去一万元,但是剪去这根旁枝更能体现我想表达的意境,所以如今这盆盆景作品能展现枝叶寥寥,却以一当十的状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上世纪80年代,一盆标注“赵庆泉”的作品,在香港能卖出几十万港币的价格,但这么多年,赵庆泉却从未自己售出过一件作品。
 
开班传习盆景技艺
 
希望中国盆景获得世界认可
 
作为扬派盆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庆泉很注重人才的培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赵庆泉带着一班年轻人从事盆景创作和管理,毫无保留地向他人传授技艺,为其所在单位形成一支盆景专业技术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通过讲座、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普及盆景知识和技艺,经他面授的学员数以千计。
 
如今,赵庆泉在瘦西湖扬州盆景博物馆开设了扬州盆景研习所,共选择了18名具有美学知识、园艺栽培技艺的学员进行传习,然后再从其中找出有潜力的由他“师带徒”进行教授。
 
“扬州在盆景传统技艺的保护方面做得是最好的。”记者在近几年的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评价扬州是中国盆景艺术传承发展的一面旗帜。
 
赵庆泉告诉记者,中国盆景要走向世界,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一批既有精湛的技艺,又有一定理论高度的盆景专业人员,大家齐心协力,从盆景理念、技术规范、民族风格、表现形式、艺术个性、知识普及、盆景生产、盆景交流等多方面入手,完善自我,发扬民族文化的优势,让中国盆景这一民族艺术的瑰宝为世界所认可。
 
通讯员宋神恬记者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