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 - PenJing8
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
2012-02-05 18:01:04  浏览:8

      在国家城建总局、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分别主办的全国性重大的盆景展览促进下,产生于民间和专业之中的“盆景热”悄然兴起,从继承至发扬,由传统到创新,各地艺术流派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又相互融合,把我国盆景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了检阅这一阶段成果,继1989年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之势,把盆景艺术事业向北方城市推进一步,国家建设部将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的会址选在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口岸和经济中心——天津。

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

史命与机遇

    天津地处海津要;中,是首都的门户,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虽有文化古迹,但无名山大川;虽收渔盐之利,而植物资源贫乏;文,止于消遣游乐;武,止于健身强体;能人多于名士,商贾盖过学人,结交不以琴棋书画,结社却因昆黄乱弹。老祖宗留下的一点园林遗产,又因兵燹火灾,荡然无存。据记载,16世纪,天津始有官罟园林,清乾隆四年海禁大开,方有”洋艘抵天津,炎方花鸟无不麇集。”其时,硬石盆景也已从承德、沈阳的皇家宫苑流入天津,这类盆景多不植苔,山石上凿小洞,内植松柏,给人以俊俏挺拔之感。但因受气候、资源、水土诸因素制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盆景艺术却未能像“王榭堂前燕”那样”飞入寻常百姓家”。官宦绅衿,专业花圃少量养护的树桩盆景多系从南方采置。山水盆景多以吸水软石制作,大多布满青苔,以播种法栽小树,植小草,点缀摆件,形体浑厚,整体水平远远逊色于江南诸流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城市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面貌和人民物质精神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盆景爱好者的积极倡议下,市政府决定拨专款在天津市水上公园辟建天津盆景园,一项新的使命就落在了天津市园林工作者、盆景业内人员的肩上。

    为了在总体规划原则指导下,完善景区、布置景点、提高水平,将天津盆景园选址定在水上公园北部原后勤区,此处距公园北大门仅250米,为旅游者必经之地。

    天津盆景园的设计,既承袭了中国盆景艺术与中国造园、中国画论,画理相互影口向、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历史发展文脉,也博采江南盆景之菁华,在建造风格与使用功能上实现了较完美的结合与统一。

大展前的序曲

就在天津盆景园破土兴建之时,天津市园林局、市花卉盆景协会联合向中国花卉盆景协会表明了承办全国性盆展的愿望。

    1991年5月1日,首届中国盆景艺术流派(邀请)展在天津盆景园揭幕,从而奏响了大展前的序曲。应邀参展的有14个城市20个专业单位,参展作品共计635件,以传统的树桩盆景为主,部分为山水盆景,它涵盖了苏派。川派、扬派、岭南派、海派、徽派的代表作品,还有如皋、北京、济南、沈阳等地方风格的作品。

这次展览绝大部分作品和展具由天津盆景园作价收购,作为长期展出的展品供游人欣赏,也为举办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功德圆满的盛会

    天津首届全国盆景流派邀请展的成功,得到了国家建设部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肯定。1993年6月28日,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秘书长傅珊仪来津,与天津市园林局正式签订了筹办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的协议,明确以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弘扬祖国园林艺术、交流各盆景制作技术、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作为办展宗旨。同年8月20—22日,在津召开42个城市园林管理部门和地方协会负责人筹备会议,对展览场地安排、参展要求、评比方法、学术交流、邀请国外展团等事宜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共识。筹备会上正式确定了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组委会组成:主任委员,汪菊渊;副主任委员,柳尚华、胡运驻、高国华;委员,甘伟林、傅珊仪、王荣。

    1993年12月21日,国家建设部建设司向全国务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深圳市城管办发出了举办第三届中国盆景展的通知,天津方面的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

    转瞬间,翘首企盼的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于1 994年5月10日在天津盆景园隆重开幕,这届展出恰逢天津市第四届月季花节,全国性的盆景展为天津市人民的节日拉开了序幕,并伴随天津人民和来访的中外宾客,在”交流、评比、友好、发展”的主旋律中展出了20天。这是一次全国园林界瞩目的盛会,是我国盆景艺术节相互交流、承前启后、艺术创新的盛会。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个城市,89个展团参加了这次盛会。她们是:


    组团前来参展的代表189人,工作人员100多人。参加展出的盆景作品共计1048件,包括树桩、山石、微型、其他四类盆景和180件赏石,这次展出首次将赏石列为展览和评比项目,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开幕式在天津盆景园门前广场举行。天津市副市长王德惠致开幕词。国家建设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建设部纪检组组长郭锡权、天津市人大副主任刘文藩为开幕式剪彩。前来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秉洛,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杨雪芝、天津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万里、天津市建委副主任陈质枫、市建委总工程师孙连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层团体的负责人和代表参加了开幕式的活动。开幕式当天晚上,组委会举行招待会,招待前来参展的全体代表和工作人员,组委会副主任、天津市园林局副局长高国华致祝酒词,招待会上特地安排为我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潘仲连颁发了荣誉证书。评比于5月9日至1 2日进行,本届评比汲取了前两届的成功经验和武汉盆景学术会议的研究成果,对作品分类、规格、评分标准、评委组成、评品办法都作了科学的规定,这届评比重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既不偏重传统作品,又要让新作品脱颖而出;对传统作品重在保存和养管方面的园艺水平;新作品从技法、树种(石种)、题材三方面衡量是否有突破。有新意;以对”景”的评比为核心,把握中国盆景以神形兼备、情景交融为上品的评比导向:规定城市不分大小都作为一个参展单位,每个参展单位的参评作品限定为15盆(件),主办城市可以报30盆(件)。这些规定和操作细则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本届评比委员会由们名邀请的评委和各参展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24名评委组成,由中国花卉盆景切、会副秘书长,扬州市园林局总工程师韦金笙同志主持评比。在公正、合理、交流、团结、发展的指导思想引导下,经过评委初评、特邀评委复议、组委会审定三榜定案。评委们按树桩盆景、山石盆景、微型和其他盆景、赏石四类划分成四个小组,通过严密的工作,共评出一等奖36个(含赏石类6个),二等奖77个(含赏石类15个),三等奖131个(含赏石类22个),优秀作品奖161个(含赏石类22个),总获奖作品405个,占参评作品859盆(件)的46.7﹪,获奖城市72个,获奖城市和获奖数均超过了前两届。

综合这次中国盆景评比展览,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参展面广,中原城市居上

    前两届全国盆景评比展的成功举办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地园林部门和地方协会的联合推动,使盆景园艺科技知识广为普及,盆景制作艺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盆景事业和盆景艺术的发展已步入了一条专群结合,以群为主的健康道路;改革开放的政策又为盆景艺术从单纯的艺术品转化为商品提供了机遇,加速了盆景艺术的南、北交流;还有不断改进办展方法,规范评比标准,如以协会为龙头,以市为单位组团参展等措施,为办好全国性的展览打下了广泛的基础,因而这次展会能够汇集我国东南西北中,大小城市80个,在89个参展单位中,企业、社团。民间单位占55%,来自华中地区的河南、湖北、安徽,湖南4省28个城市,占参展城市的三分之一;湖北省1 2个城市组团参展,获奖总数第一,安徽省7个城市参展,获奖总数排名第三;河南省7个城市参展,获奖总数名列第五;由此可见,中原城市的盆景艺术水准不只是个体的凸现,而是整体实力的提升。

二、传统结合现代,风格趋向融合

   这届展览展出的传统流派作品,如扬派作品《行云》严谨工整。枝片平伏、  技法娴熟;苏派作品《横柯展碧》形象生动活泼、清秀典雅;海派作品《苍松滴翠》造化自然,神形兼备,以拙求巧;海派微型组合盆景《花艺茶道两悠悠》表现了现代生活情趣,将传统艺术提升到完美的程度。

   这次展出的新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上届水平,湖北盆景工作者坚持“写意”这一美学原则,走师法自然,努力创新的道路,因而在短时候内能异军突起,这次送展作品有33件获等级奖,大部作品体现了湖北盆景艺术神韵自然、节奏活泼、势态趋动、重在写意的风格;河南盆景界利用中原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以柽柳、黄荆、枸杞为素材,融传统流派之长,创出了独具一格的”中州盆景”,风格自然粗犷,形态平中出奇,让大众倍感亲切。

   贵州省地理地貌独特,气候变化异常,生态奇特,盆景素材多样,盆景艺术创造条件得天独厚,这次他们送展的火棘树桩盆景件件堪称上品,其形态自然、苍劲、雄浑,15件获奖火棘作品中贵州占了12件;贵州的紫袍玉带石山盆景也博得了评委们的赞赏和大众的喜爱。

   天津盆景园年轻盆景技师王雪涛汲取了传统流派精粹,以乡土石种紫峪石创作的山石盆景《津门山海对》,评委们认为构图深邃、蕴含真韵、气势雄浑,品味高雅,天津民间微型盆景专家杜海峰用天津小石榴精心制作的微型组合盆景《英姿》,体态轻盈娇小,果实垂落枝头,作品寓情寓意,观者赞赏有加。

此外,汕头的九里香、温州的直干五针松、湖南长沙红橙木树桩盆景,沈阳的山石盆景都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创新。

    盆景艺术表现对象是具体反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自然美和作者之丰富的内心世界,盆景艺术作品又是属于大众喜爱的园艺家们的劳动成果,作品应融入时代潮流和现代审美意识,融入现代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之中,因此,盆景艺术风格将趋向融合,应与盆景相关的专业技术和文化艺术融合,融合是创新的捷径。融合了的作品才能尽早地进入艺术市场,更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三、研讨氛围良好,发展前景喜人

    展览期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以评比展为课堂,开设讲座、研究班。分析会。王秉洛、韦金笙。贺淦荪等著名学者、专家分别主讲“盆景经济、市场导向”、“中国盆景发展简史”、“中国盆景艺术美学”,向青年学者,盆景爱好者介绍他们多年潜心研究成果,参加研讨班的学员达60多人,展览现场新授衔的盆景大师贺淦荪、潘仲连经常被年轻盆景作者围住,或请教学问,或解析作品的微妙,这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情景个分感人。天津盆景园还利用这一良机举行拜师会;不少参展城市的盆景园还开展了”手拉手”技术业务交流活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山东省的很多城市园林部门、相关院所组团来津观摩学习。北京市园林局为筹建盆景园专程来津考察。天津市园林局号召各区、县园林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工作人员有组织地参观观摩,把这次展览视为一次业务学习。园艺科技普及活动,各单位也都积极响应。这股交流、学习研讨盆景艺术和制作技术的热潮对继续推动我国盆景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组织工作到位,展会圆满成功

这次展览从酝酿、策划到举办成功,准备时间长达一年零两个月,准备工作分三个阶段:意向策划、组展筹备。展览举办。

    组展筹备阶段的工作是决定展会是否成功的关键。组层筹备工作重在两头,一头是落实参展城市和参展作品;另一头是天津盆景园充实提高和展区整理与展台添制。这一阶段的工作得到了各参展省、市的密切配合,各项工作均按计划完成。

    展览举办阶段的重点是接待、布展,评比和宣传报道,水上公园作为主要的承办单位,他们在组委会的领导下,本着全力以赴、善始善终、不出纰漏、不负各方信任的办展精神,动员全园职工搞好接待工作。布展期间,他们根据组委会既要坚持“筹备工作会议纪要”中所确定的原则要求,又灵活变通,尽量照顾各地参展的积极性。对报名单位和未提前报名的单位,在布展地点和生活安排上,都予以耐心协调、逐一落实,保证了展览按时开幕,井然有序。为了减轻参展人员的经济负担和提供工作上的方便,他们千方百计与周边旅馆、招待所联系开办经济住宿,坚持每天提供免费年餐,经常深入驻地送温暖。各参展单位养管人员坚守岗位,恪守职责,精心养护,看护,展品一件也没有出现丢失、损坏现象。而且大家一边养护,一边交流切磋,丰富了养管经验,提高了技艺,加深了友谊。

    为了扩大宣传与影口向,通过新闻发布、邀请记者参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花卉报》、《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还有全国15家新闻媒体先后播发、播放、刊登宣传报道40多篇。天津人民扶老携幼,争先恐后,一睹为快,参观者达5万令人。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天津市市长张立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聂壁初,25个兄弟城市的领导同志,新加坡盆景协会会长、亚太区第三届盆景雅石会议及展览会筹委会顾问莫泽熙先生、香港盆协李文浩先生和李沛霖先生先后莅临展会,参观指导。一些摄影艺术家更是闻风而至,拍摄了大量珍贵艺术资料。年已八旬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也兴致勃勃地前来欣赏盆景佳作。天津市园林局宣传部还录制了第三届中国盆景展的专题资料,摄制了参展作品像册,供参展者留存。

    这届盆景评比展给各方来宾和业内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了一致的好评。特别是在天津办展,对促进京津地区盆景事业的发展,同时首次增加赏石评比项目,丰富展览内容,对推动中国赏石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这届展览自始至终,一直得到了国家建设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和天津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各地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特别是得到了参展城市、参展单位的领导及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从而充分实现了“交流、评比、友好、发展”的办展宗旨,达到了办展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