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竞舂图》,在2019北京世园会盆景国际竞赛中得到了评委的认同和鼓励荣获特等奖。高兴之余自然想起它的创作过程,特别是创作心路的来龙去脉,觉得颇有点意味,似乎有些规律。现小记如下。
开始没有明确想法,只是从材料特征出发,在有意无意间想做一盆在整体效果和根、干、枝等各方面都很"到位"的盆景,至于“到位”的标准是什么,应该就是大家共识的约定俗成的自己默认的连根丛林的"规矩”吧。造型也是按这些“规矩"来操作,为了让造型更符合"规矩",更具有丛林那种“展开的样子",还在桩材的最右后边配了一个长根的小桩。
2007年盆景成形,取名〈清凉〉,怕形象太过冷清,配了个红色的小亭(图二),同年在武汉盆条展览中获奖(图三)。
2007年盆景成形,取名〈清凉〉,怕形象太过冷清,配了个红色的小亭(图二),同年在武汉盆条展览中获奖(图三)。
得了奖应该是件高兴的事,可我总高兴不起来。看着经过十多年培养的<清凉》,总会不由自主地自问自答:
“清凉”是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吗?
不是,只是成形后依照形象“安”的个题名。
造型是自己的想法吗?
不是,只是按书本写的,按前辈教的,按公认的造型要求来做的。
没有自己的意思,没有自己的想法,这盆条好吗?像这样“创作”盆景好玩吗?
盆景不算好,过程也不算好玩!
2009年,自己"向上式盆景”的创作理念大致形成,发现《清凉》桩材的树干都通直向上,很符合向上式盆景“长而不弱,健而不硕,疏朗劲强,生气勃勃’’的形象特征;各树干都相对独立,整体上又错落有致、聚散有序,具有表现"个体生命的自由生长与群体的和诣共荣相统一”思想的基础形态。经过几番思想斗争,决定推翻《清凉》的造型,利用此桩材创作一贫向上式盆景。大致做了四件事。
一是理清要表达的内容,并确定题名。
自己要表达的是在市场经济、公民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具有的开放进取、昂扬向上、和谐发展的时代精神;重点为个体的竞争向上是群体和谐发展的基础,群体的和谐发展是个体竞争向上的保障。确定题名为《争舂》。
二是拟定造型方向。
造型目标是培育出梯次攀升、向上涌动、争先恐后的群体形象。具体从4个方面入手:1、大体上保留《清凉》整体上的和谐效果,但去掉最右后边配上去的长根小粧,原因是弱化_般丛林形象都具有的‘‘展开的样子”,强化“争春”才应有的向上气势;2、取势方向朝上,所有枝干都朝上作夸张式的伸展;3、每棵小树在空间上尽量独立,尽量避免各小树之间有枝条的穿插;4、树之间的高矮差距不要太大,但每棵树的上下侧枝之间的距离要大。
三是剪掉《清凉》中不符合上述造型方向的部分(图四、图五)。
四是实施造型,并对不理想的部分进行改善(图六)。
2019年,将题名《争舂》改为《竞舂图》,参加了北京世园会国际盆景竞赛(图七)。2020年春,《竞春图》呈现出最佳状态(图一)。
2019年,将题名《争舂》改为《竞舂图》,参加了北京世园会国际盆景竞赛(图七)。2020年春,《竞春图》呈现出最佳状态(图一)。
现在看着我喜欢的<竞春图>,又会不由自主地自问自答:
《竞春图》好吗?
好,主要好在创作构思上有了质的飞跃。就是把自己的创作理念很“自然”地很直接地与树木的生长习性融合了起来,在原来糢仿已有造型模式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己的造型样式,做到了融创作意图于个性鲜明的形象之中。
《竞春图》有不足吗?
有,主要是表达方式上有些机械,就是有些直白、有些简单、有些浅显地来表现主题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用此桩材来表现此主题的更好创意,但《竞春图》的表现方法毕竟大“实”,没给观者留下足够想象的空间,会让观者产生其形象是在“图解观念”的感觉。
该如何克服《竞春图》的不足呢?
目前没有提升《竞春图》的能力,只会在今后的创作中尽f避免造型特点太直接地、太必然性地诠释主题,应像好的音乐和苹书一样,用发自内心的与主题有“体异性通”的形式特点,启定和⑴导岘者的体验和想象方法是带着自己的灵魂去感怯生命和生活,从中获得恃定的感觉和情蜻,再把这种感觉和情緒树石山水的?
生命神态”融合起来,化生为特定的意象,根据意象来创作盆景这个意象主要是用轮廓、线条、节泰等等,抽象地、委婉地,比较或然性地表现观念,其终极目标不是州形式直接??说明”观念,而是州观念间接地”创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