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性喜自然山水,他们逃离尘嚣,寻找山水清音、林泉高致,或诗或画,形诸笔墨,借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漓江之秀抒发情感,松韵泉声、霞光云影皆风致宛然,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山水文化。
水旱盆景将山水与树木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超脱的自然景观,盆中既有土培的树木,又有水养的山石,水面与旱地相互交织,仿佛一幅微型的山水画卷,既能表现水的柔美灵动,又塑造出山川的稳重坚毅,以及树木的鲜活生气。树木或挺拔或虫L曲,山石或嶙峋或圆润,共同构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微观世界,于方寸之间展现山川湖海之美。是以,水旱盆景小中见大,清新隽永,既能模山范水,表现自然景致的韵味,又能抒情绎理,表达对生活的执着或超然,备受盆景人喜爱。
创作水旱盆景,既要有扎实的制作基本功,又要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选树、选石、选盆、布局、栽种树木、点缀山石、铺种青苔、安放摆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心中有山水,才能创作出意境深远的作品。树木是水旱盆景的灵魂,其形态、风韵对整体景观有着重要影响,可孤植,也可合栽,主从关系明确,既要有疏密变化,又要有高低错落之态,这也就要求水旱盆景的山势起伏要与树木的分布呼应协调。
山石是树木的伴侣,是表现地貌特征的关键元素,还可以用散点的山石表现为水面的岛屿,恰到好处的山石能完美营造水面的辽阔或幽深、婉转。常用的硬质石料有英德石、龟纹石等,这些石料质感好,分隔水旱时不会透水。软质石料如砂积石、芦管石等也可用于制作水旱盆景,但因石有细孔能透水,分隔水旱时须做防渗漏处理。选石时要特别注意质、形、纹、色的协调统一,如果石料不统一,画面就会突兀不自然,有生搬硬套、矫揉造作之感。
水旱盆景大多采用浅口盆,以突出盆中的景物,特别是表现坡脚之美,使作品更富有画意。常见盆形为长方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的自然形,盆的质地以大理石、汉白玉等为好,釉陶盆和紫砂盆亦可。水旱盆景的布局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盆景创作者胸有丘壑方能将选好的树木和山石巧妙地组合,模拟自然界树、石、坡地、水面相互依存的关系,营造富有意境的景观。因为水旱盆景用土较少,后期的养护管理至关重要,须定期浇水、施肥,以保证树木的生长,每隔数年须更换土壤,剪除过多根系,使树木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我坚持水旱盆景创作多年,拙作《共沐春风》《鸟鸣林更幽》先后荣获第一届、第四届“浙江杯”盆景艺术展金奖,两件作品在我看来还有诸多不足,能在省级展览中荣获金奖,也是对我多年不停摸索、坚持创作精神的褒奖。《共沐春风》采用两件形态相似但体量不同的雀梅桩材,两树根脚古拙稳健,隔着河流相向而栽,极具呼应关系,整体画面就凝聚在一起了。再用龟纹石营造自然的河岸与坡脚,布石也交相呼应,千岩万壑,深涧曲折,在主树后方栽一棵从树,向附树倾斜,画面就有了景深,增添了灵气。
《鸟鸣林更幽》选材是一组极其平淡无奇的翠米茶材料,主树是一组连根丛林,体量很小,如果单独栽盆成为一件盆景,就会过于简单、呆板,缺乏丛林意境。但巧妙把这一组树作为水旱盆景的主景树,再配三两株更小的翠米茶作为副景,就有了主次呼应。该作品用简单的材料,画面也不繁复,却营造了景观深度,水面婉转曲折,画面意境隽永,这也正是水旱盆景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