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制作动势盆景的4个艺术思想 - PenJing8
怎么制作动势盆景的4个艺术思想
2021-02-24 10:22:07  浏览:27
动势盆景的艺术思想
 
  (一)关于动势盆景的选材和用材
 
提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和综合运用本地自然资源。不主张选定固定“特色树种(石种)”,用以代表其地方风格,乃至流派。动势盆景认为:盆景造型既然以“创意为先,以动为魂”,盆景用材则必须是“依题选材”,不必选定特色树(石)种来约束主题的表达。
 
品评盆景作品之高下,要看艺术造型是否能神形兼备地表达主题思想,而不能以树(石)种之大小、良莠而定优劣。主题不同,选材也各异。这样有利于制作繁荣,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特色树种、石种可以代表某些地方特色,但真正能表现其风格的关键仍在于艺术造型。
 
     如各地都采用“榆树”,用材一样,能显出个性者是其艺术手法。且特色树(石)种既定,不利于保护此类自然资源,不利于鼓励后世不断开拓前进。就湖北而言,由于因地制宜、走创新之路,破除思想束缚,充分利用本省自然资源,鼓励开发,使盆景用材由少数落叶树种(榆、朴、黄荆、三角枫)向众多的常绿树种(水腊、赤楠、文姆、珍珠黄杨柞木、檵木、豆瓣子、小叶枸骨……)乃至观花、观果树种(火棘、平枝枸子、卫矛、石榴、红花紫薇、六道木……)迅速发展,而近年来,又发现优质、高效率的“对节白腊”树种,乃为实例。
 
 怎么制作动势盆景的4个艺术思想
 
  (二)关于动势盆景的制作技艺
 
提倡“广学博采,有所取舍”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动势盆景认为盆景传统制作技艺,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必须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的原则,全面继承植物栽培和加工的技艺,批判继承造型模式,在造型技艺上广学博采,推陈出新,不搞门户之见,融各家之长,多种方法并用,走自己之路。诸如动势盆景对“枝”的造型,则需多法并用,方能奏效。向势枝宜用“修剪法”;背势枝蓄枝转向宜用金属丝“扎缚法”;两旁(向前、向后)枝的转向,则用“扎”“带”(吊)结合法——即“可扎可带”、“先扎后带”和“先带后扎”等法。有时一枝造型,则同时多法并用。
 
 
      “十八般武艺”在手,以能造型达意最好。再者盆景造型旨在达意,一家之型不能表达万象之姿。若作“黄山奇松”,则需吸取扬州“云片”造型手法;若表现“千年铁坚杉”则需吸取岭南“收尖”技艺。所以动势盆景主张广学博采,有所取舍:它吸取了“收尖渐变”的手法,而不流于“锥形”模式;赞同“结顶自然”,而不流入“大屋顶”,以免影响下枝的生长;保持了长江流域的“层次分明”的“造片”传统,而力求“片中有片”、“片与片之间的过渡自然”,多层次的艺术效果,使其既有节奏感,更富韵律感;重视“有叶观叶、无叶观骨”、“脱衣换锦”的艺术手法,又努力向同时“既观叶,又观骨”的方向探索和发展。
 
(三)关于动势盆景的表现形式
 
提倡“有法无式”。在共性规律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在造型上动势盆景旨在研究树、石物象的构成原理和它与外因的因果关系,运用美学法则和对立统一原理,探索表现方法及其共性规律。不搞固定模式,勿使约束表现力。“动”是绝对的,一动则千姿百态,景象万千。但动又是千变万化的,有运动规律的。
 
     也不能用新的固定模式来束缚个性的发展。就树的枝干变化而论:上插在动,横倚在动,下垂也在动;风吹能动,雪压也能动,行云流水都在动。由于树种、树龄不同,外因条件不同,动的姿态也各异。故盆景造型要求作者“胸有丘壑,立意为先,形随意定,景随情出,因势利导,变化万千”:或“疾风劲吹”,砰湃奋发;或“雪压冬林”,雄浑壮观;如“长空行云”,活泼舒展;如“江河流水”,汹涌奔腾;若“编钟乐舞”,漫舒广袖;若“金凤腾飞”,扶摇长天。反之如果没有共性规律的探求、基本制作技能的训练,强调“不拘一格”,只能导致“五花八门”效果。
     
      怎么制作动势盆景的4个艺术思想
 
 
  (四)关于动势盆景的发展方向
 
提倡在深化单体造型的基础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动势盆景认为:大千世界题材广泛、景象万千,单一的树、石孤赏和固定的表现形式都有其局限性。独木不能成林,孤峰不能表现“泰华千寻”。只有丛林,方能联想到“茫茫林海”;只有群峰,方能展现“万水千山”;只有树石组合,方能同时展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存在决定意识,联想是有条件的。只有“见景”方能“生情”,才能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染。因此,动势盆景要在深化单体树木造型和山石造型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提倡“育苗造型”、“批量单体造型”和“展销、互换”等基础措施,使“依题选材”由空想变为现实。向“树石”、“丛林”、“组合多变”的方向发展。使其能充分表现自然美,反映社会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使中国盆景加快步入艺术殿堂,走向世界,得以飞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