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何焯光
■协助:何文开、谢济生
桩材特点及造型方案
此桩双干斜飘,主次不分,下飘枝变化过于机械,无明显收节变化,欠可用枝托;上枝变化丰富,逐级收尖,有可用枝托。
所以,拟定舍去下飘枝,留用上枝,通过拿弯,改作成为海底捞月式型格的方案。
图2-1原桩正面
改作效果点评 王金荣
图2-2 舍去下飘枝
图2-3十字破干,准备拿弯造型
图2-4拿弯前,缠绕肢布保护
这棵粧材可以有多个改作方案,既可以是临水式,又可以是文人树,也可以是回头树……通过论证,权衡利弊,何焯光老师最终选择通过拿弯主千,将向天枝扭曲往下拉,改作成为海底捞月式悬崖盆景,既充分利用桩材的原有条件,也通过使改作幅度最大化,给观摩者予启迪,改头换面,耳目一新。
图2-5拿弯到位,固定
图2-9成型效果设计图(绘图:何文开)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考虑到造型改作的安全性,有些部位的拿弯角度还没有完全到位,有些无用小枝也不宜全部去除,而是要暂留,支持桩材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使安全系数最大化。所以,改作后的效果,未能一步到位,还需要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步调整——这也是岭南贫景在造型创作示范中的特性和局限,与北派?景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