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 石 盆 景 因 类 有 别
——重读《论树石盆景》有感
湖北 魏文富
1996年夏秋之交,在湖北省咸宁市举办的“华中地区盆景学术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先生所作的《论树石盆景》专题报告(以下简称《论》文,见《花木盆景》1996年第5期)。最近,又重读《论》文。时隔近12年,经过实践的检验,觉得《论》文在中国盆景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贺先生在积极推崇和潜心制作研究树石盆景,并有大量高水准树石盆景面世的前提下,提炼出了树石盆景的“四型二十法”,使树石盆景从技艺到理论两方面都更趋于成熟和系统化。
将树石盆景作为一个单独的门类,与树木(桩)盆景、山石(水)盆景并列为中国盆景艺术的三大科学类别。普遍得到盆景艺术界同仁的认可。之后在扬州、苏州、泉州举办的第四至六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都正式将树石盆景单独列为一类来评比。
树石盆景作品与概念的实践、提高与完善,是艺术家追求艺术个性的必然;是艺术作品师法自然的结果;是艺术发展规律附合形式逻辑的科学体现。它以不可否认的事实存在于中国乃至于世界盆景艺术之林。这不是有意拔高,也不是“晴天惊雷”。理论产生于实践,实践来检验理论。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 树石盆景的出现是艺术家追求制作个性的必然
美学理论告诉我们:“对于艺术家来说,制作的个性总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艺术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那么不论他的作品所反映内容的意义如何重大,如何反映的知识多么丰富,其成果都不可能具有为其他艺术家作品所不能代替的特殊美和感染力。”① 科学家做科学试验,其结果必须一致,才能验证其结论的正确性。艺术家制作出来的作品必须与众不同,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贺先生《论》文中同样指出:“盆景的树石结合,自古已然。但作为一个新的分类,赋予新的内容,创造新的格局,担负新的使命,倒是一件新事物。
”一个“新”字道出了他对艺术追求的真谛。他把树石盆景当作一个新的盆景类别来推介,提出“在深化单体造型的基础上,沿着‘树石’、‘丛林’、‘组全多变’的方向发展”。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他的的作品赋予新的内容,因而有诸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海风吹拂五千年》和《前程似锦》等具有真正艺术品位的树石盆景推出。
他创造新格局,在树石盆景古今已然的形式中,开拓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天地。继成都雷自然先生《寂静疏林》旱树石盆景和扬州赵庆泉先生《远村孤树》、《八骏图》水旱树石盆景以后,他追求艺术个性,制作出《风在吼》、《心潮》、《黄河在咆哮》、《西风烈》等组合多变的反映当代艺术水准的树石盆景。
赵庆泉先生制作的水旱树石盆景,贺淦荪先生制作出的组合多变、树石、丛林动势盆景,在盆景艺术发展前进道路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艺术家追求艺术个性之必然。赵庆泉先生在国内外讲学;贺先生在钟祥市、武汉钢铁公司、咸宁市、长沙市、荆门市、吉首市、岳阳市、华中科技大学等地举办湖北省、华中地区和中国盆景研讨会。积极倡导树石、动势盆景的欣赏与制作。
使树石盆景这类艺术形式,象种子一样洒遍了全国及海外。各地涌现了一大批树石盆景的制作者。《花木盆景》多次刊登了树石盆景专题图片。这说明“艺术家制作个性的形成不只是一种个人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现象。文学艺术史的事实告诉我们,某一门艺术的高度繁荣时候也正是艺术家的多种多样的制作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时候。”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