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公园评价方法的3个借鉴及启示 - PenJing8
对我国公园评价方法的3个借鉴及启示
2023-02-21 11:30:29  浏览:0
3.1国外评价方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背景,以及农耕文明长期影响下形成的礼治秩序思想以及地方依恋等独特文化背景下[44],当前城市公园建设由原本单纯的增量规划转向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空间使用质量的提升阶段,公园管理模式由原本依靠地方政府统一负责调控转向逐步引入公园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协同管理运营的提升阶段。
 
新兴青年群体的蓬勃发展与涌现对提高我国城市公园服务能效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将青年群体多元化、多样化、差异化的诉求特征整合起来,并借鉴北美国家成熟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侧重于我国青年群体的公园评价指标与方法,融入到城市公园建设的核心框架中,是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较于我国相关研究尚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北美国家基于青年群体诉求的公园评价方法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规章体系,在学术科研、实践管理等方向也都有应用。但是相较于北美青年群体,我国青年群体呈现出人口基数巨大、集体意识较强、独立性较弱、忽视体育活动和兴趣爱好的培养等鲜明特征。因此,鉴于我国社会背景以及青年人群特征与北美国家存在的显著差异,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青年群体现实需求,对青年友好型城市公园评价体系构建提出以下三点借鉴建议:

对我国公园评价方法的3个借鉴及启示
 
3.1.1指标导向——促进供需两侧评价指标精细化制定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公园设计规范》(GB/T51192)、《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等公园绿地建设相关技术规章的相关指标都倾向于从供给侧衡量公园建成环境[45],缺少对使用者需求侧的指标进行关注。青年友好视角下的公园评价方法应该跳出传统强调物质标准的范围,将公园服务与青年需求相匹配,注重公园绿地的健康促进效益的多途径发挥[46]。

可结合北美评价方法的编制框架及指标构成,从公园供给主体和使用者客体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加强公园活动设施、可达性、安全性等响应青年主观诉求的公园中微观环境要素的评价;另一方面,灵活运用多源数据及GIS、加速度计等新技术,对青年使用者的运动轨迹和生理指标进行评价测度,并积极探索公园社会活动、心理感知等其他非体力活动属性指标的客观测度,以提高公园指标设置的精细化水平。
 
3.1.2参与导向——提高青年评价全过程的公众参与
 
提高青年公众参与,既有助于青年群体了解公园相关政策与信息,也有助于将青年诉求便捷地传导给政府和设计单位。虽然国内在公园建设初期也会采用网络意见征求等形式,但在青年公众参与这一领域明显落后于实际需求,相关政策设计和制度建设亦有待完善。首先,应该拓展青年群体的参与渠道,为青年提供表达和发声的机会和条侏可借鉴在CPAT基础上开发的电子版社区公园审计工具((eCPAT)的模式,针对青年人的使用偏好提高青年参与公园评价的热情[[47]其次,需要赋权不同社会属性的青年群体,重视特殊和弱势青年群体使用公园的需求。

前述方法对大学生[[41]、低收入[[48]、少数族裔[[40,49]等青年群体的评价参与都有针对性的探讨,应积极总结相关经验,促进各类青年群体有效地参与到整个评价过程当中,既对青年群体普惠性的权利与福社进行响应,也要对弱势群体权益给予补偿,关注公园空间效益分配的公平性,终止或缓解不公正的持续累积,避免形成社会排斥及其他社会风险的侵害[[50]。
 
3.1.3监测导向—构建因地制宜的动态评价监测体系
 
快速城镇化发展加剧了中国各类城市公园形成与演变,对青年群体的主观感知以及行为选择产生极大的影响。国内显著的地缘跨度和城乡梯度差异,也对构建本土化的青年友好视角下的公园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新的挑战。

首先,可借鉴前述评价体系构建流程,对评价方法进行动态调整。针对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园建成环境与青年群体年龄结构、地域分布的变化,在指标设定评价方法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定期调试。其次,建立健全的评价监测体系。可以效仿北美国家通过等国家级公园数据库或eCPAT}3]等应用程序对公园进行动态评价监测的方式。依托我国“天地图“工程等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公园建设的数据库、信息库和案例库,定期对各层级公园进行定期回访和评仇。

对我国公园评价方法的3个借鉴及启示
 
3.2青年友好视角下的公园评价研究方法未来展望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从城市青年空间活力特征[]sz]、青年休闲活动的时空特征[[s3]、社区生活圈设施布局[[s4]、青年共享社区更新[[ss]等建成环境角度探讨青年与城市间的关系,但是青年群体与城市公园评价间的相关论述仍处于启蒙阶段。
 
展望未来,相关学者应努力进一步完善相关评价指标中尚不明确的青年友好视角下个体感知以及公园针对性、在地性特色化等方面内容,在不同尺度和地域范围内进行大量基于青年友好这一理念的实证研究来完备理论研究以提炼共性要素,并加强指标体系信效度检验,不断反馈修正指标体系,促进青年友好视角下城市公园数据库建设。
 
同时,要积极探索新时代青年友好型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建设,促进叨氏碳绿色生活方式满足青年群体生活需求,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生态化建设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