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位于某市林业局种苗中心的温室。棚高2.2m,大棚中央设2条滴水带,大棚顶部覆以30%遮光的网幕。该试验区的年降雨量为1664.88mm,年平均湿度为79%,属于中亚季风的潮湿气候。
1.1试验材料
以木荷为材料,市林业局苗木繁育中心选育。以东北泥炭和稻壳为主要原料,草炭纤维200g/kg,pH值6.0,粗灰分158g/kg,有机物720.9g/kg,胡敏素381.8g/kg,全N14.2g/kg,全P0.7g/kg,全K2.7g/kg,干体积重量0.3g/m2。在谷壳经过1年的发酵后,施用美国生产的“爱贝斯”长效缓释肥料,N80g/kg,速效P80g/kg,速效K80g/kg,肥料效应持续9个月。使用由一种无纺布制成的网袋容器,直径为4.5cm。
1.2试验方法
在2020年,分别进行了缓释肥施用量A、容器规格B、基质比例C和空气切根与否四因子的培养试验。缓释肥设置5个处理(A1:1.0kg/m3;A2:1.5kg/m3;A3:2.0kg/m3;A4:2.5kg/m3;A5:3.0kg/m3);根据无纺布包装网的袋长设置3种规格(B1:4.5cm×8cm;B2:4.5cm×10cm;B3:4.5cm×12cm);以泥炭、谷壳为原料,按其容积比,设计4个等级(C1:5︰5;C2:6︰4;C3:7︰3;C4:8︰2);将有无切根分别设为切根(D1)和未切根(D2)2个处理。按试验设计,共设置120个处理,每个处理36株,重复3次。
1.2.1试验操作。
根据实验条件将所需的基料进行调配,拌匀后经1cm筛孔过筛后,装入设计的轻型骨架网袋贮器中。在不切割的情况下,将根托盘放在地板上,然后将托盘放在砖上,再用气流将根部切断。其他管理方法与普通苗木相同。
1.2.2生长调查与分析方法。
2020年11月17日,测量造林后的幼苗的苗高、地径。采用SAS统计学方法,以个体测量结果为单位,采用SAS统计学方法,对容器苗各指标进行多元比对,检验缓控释肥料(A)、容器规格(B)、基质比例C、无空气切割(D)等因素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相关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木荷芽苗上袋成活率影响
从起包至分苗这段时间内,幼苗的成活率高低是育苗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幼苗成活率有明显的差别,以A3为肥料的基质成活率最高,可达95%,比A1高2个百分点,比A2高1个百分点,比A4高3个百分点,比A5高7个百分点。说明施用过量的肥料不仅不能有效地促进木荷的发芽,相反还会对其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其上袋的成活率。以C2为底物时,成活率为94%,比C1高1.0%,比C3高2.0%,比C4高6.0%。不同基质配比的谷壳数越少,其移栽的成功率越低,谷壳越少,不利于土壤的透气透水,也不利于木荷苗根的发育。不同容器规格及有无气割法的苗木移植成活率差别不大,仅为0.5%~1.5%,而在育苗过程中,缓控释肥料的用量及基质比例是决定种子能否成功定植的关键。泥炭与谷壳的比例为5∶5~6∶4,缓释肥的使用量为2.0kg/m3,其移栽后的幼苗成活率高。
2.2基质配比对1年生长期木荷容器苗质量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基质配比的木荷苗木的苗高、胸径增长均随基质中泥炭土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泥炭比为70%时,苗高、胸径最高为37.27mm和3.76mm,较C1分别高3.96%和3.86%,较C2分别高3.44%和0.80%,较C4分别高3.41%和6.82%;随着泥炭率增加至80%,由于泥炭土的饱水保持能力下降,导致土壤透气性能下降,根系呼吸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另外,C1比C3节约40%成本,比C2节约20%成本。
2.3容器规格对1年生木荷容器苗质量影响
在各种栽培方式下,不同规格的木荷幼苗,其苗高和地径都有明显增加,而高径比却很小。结果表明,B3(4.5cm×12cm)苗高和地径生长最快,分别为38.26cm和3.95cm,高径比为9.68,较B2分别提高3.13%和3.40%;高径比减小2.06%;较B1分别提高了4.45%和4.77%,而高径比减少了3.09%。
2.4缓释肥量对1年生期木荷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比例的缓释剂添加量对当年生木荷苗的高、平均地径和高径都有明显的影响,而在A4的情况下,苗高和地径的增长最大,分别为38.36cm、3.95mm,较A1分别提高5.62%、7.92%,较A2分别提高5.50%和7.05%,较A3分别提高0.81%和4.22%。A5苗木的株高和胸径分别比A4下降了1.69%和3.29%,表明施用控释肥料可以满足1年生木荷容器苗的生长需要,过量施用不仅不能提高苗木的生长发育,反而会引起苗木的生理水分亏缺,严重制约了苗木的正常生长。在1.0~1.5kg/m3的基质中,对木荷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2.5空气切根与否对1年生长期木荷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空气切根可有效地改善苗木的定植品质。结果表明,空气切根处理和空气不切根处理对1年生长期木荷苗的苗高、地径无明显差异,对高径比也无明显影响。木荷箱育苗对土壤湿度的需求较大,空气不切根的苗木,可以将其置于育苗床上,以提高苗木的吸湿能力,降低生产费用,不需要进行空气切根。
2.6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对木荷育苗进行了多因子变异数分析,多数因子之间的互作作用均已达极显著水平。由表1可知,各种因子对木荷苗高、径生长的作用顺序是:缓释剂用量>容器尺寸>基质比例>空气切根与否。在培养容器苗的实际操作中,容器苗要有良好的出圃质量,还要有较少的培养费用。因此,经分析对比,以C2(6︰4)为最佳的基质比例,缓控释肥A4(2.5kg/m3)和B1(4.5cm×8.0cm)为最佳组合,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比例、容器规格和缓释肥用量3种因子对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明显的影响,而空气切根与否则无明显差异。当苗木规格增大、缓释肥料用量及基质比例增大时,木荷苗地上部的生长量也随之增大。适量的缓释肥对幼苗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缓释剂用量超过2.5kg/m2时,对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本试验选择的容器尺寸为B1(4.5cm×8.0cm)和B3(4.5cm×12.0cm)的无纺织物容器最适合木荷苗,但大型的容器要使用非织造织物和泥炭,这会让生产成本上升25%~50%,而B1(4.5cm×8.0cm)与B2(4.5cm×10.0cm)的苗木品质差别不大,所以B1(4.5cm×8.0cm)是比较理想的容器规格:随着泥炭土含量的提高,木荷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速度逐渐减慢。但当施用浓度低于50%时,能明显提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并能明显提高植物的根和地上部的长势,降低育苗费用20%~40%,因此,5︰5是较理想的施肥量。综合分析,各措施对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结合育苗成本,采用A4(2.5kg/m3)、B1(4.5cm×8.0cm)、底物配比C1(5︰5)为最佳方案。
木荷盆育苗对基质比例、容器规格和缓释肥的用量都很敏感,培养时应注意3个因素的相互影响。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合理提高培养基中的麦糠含量,降低生产费用,并筛选出适宜于该区域木荷光基质网袋苗的最优配比,能确保造林后的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