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园林首页 园林分类 切换频道

木荷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2025-11-1500汤淑波
汤淑波,周荣香(龙泉市天创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丽水323700)
 
摘要:通过对不同基质比例、容器规格、缓释肥料用量和空气切根与否4种方式比较,筛选出适合1年生木荷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的栽培技术。研究发现,培养基及空气切根与否对1年生苗木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作用,不同缓释肥料用量及容器规格对1年生容器苗高胸径的影响均有明显的差异,1年生容器苗高、胸径增长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多而提高。根据试验结果,以泥炭︰谷壳为5︰5作为培养基,以无纺织物为载体,采用4.5cm×8cm的无纺布容器,基质中缓释肥量为2.5kg/m3的方式进行育苗最佳。
 
木荷(Schimasuperba)为长江南部山区天然生长的常绿乔木,是优良的阔叶木材人工混交林,也是目前中国南部山区主要的人工造林树种。
 
近几年,我国南方人工林面积日益增大,但实践中普遍使用木荷裸根苗进行人工造林,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季节等因素的制约,其造林成功率较低,造林成效不稳。因此,改变传统的栽培模式,提高栽培效率,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容器苗作为一项新兴的苗木培育方法,具有播量小、培育时间快、容易实现产业化、能显著提高造林效率等特点,对当前林业育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采用缓释肥育苗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幼苗生长能力,可明显提升容器苗品质,且不存在缓苗期,对于提高木荷栽培成活率有显著的作用。
 
目前在华南地区木荷基质育苗比例超过60%,但幼龄苗对基质配比较敏感,常用基质成本高,苗木品质不稳定。“轻型基质网袋容器”为棒状,该装置是中国林学研究所林科所工厂化育苗研究与发展中心研发的一种网袋式容器,其尺寸通常为直径3.5~6.0cm,高6.5~15cm。外层为可降解或半降解的网状材料,具有透气、透根、不妨碍根系生长的特点,可装载农林垃圾等轻质基质。盆栽植物根尖可穿透网状袋材暴露于大气中,引起根尖枯萎、坏死,并在容器内诱导侧根生长,是一种利用空气修根控根器,所培养的幼苗都能获得平衡的根系。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不同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料用量、是否切根等条件下的苗木生长发育及品质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轻型基质容器育苗最优栽培方案,为实现高品质的人工育苗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位于某市林业局种苗中心的温室。棚高2.2m,大棚中央设2条滴水带,大棚顶部覆以30%遮光的网幕。该试验区的年降雨量为1664.88mm,年平均湿度为79%,属于中亚季风的潮湿气候。

 

1.1试验材料

 

木荷为材料,市林业局苗木繁育中心选育。以东北泥炭稻壳为主要原料,草炭纤维200g/kg,pH值6.0,粗灰分158g/kg,有机物720.9g/kg,胡敏素381.8g/kg,全N14.2g/kg,全P0.7g/kg,全K2.7g/kg,干体积重量0.3g/m2。在谷壳经过1年的发酵后,施用美国生产的“爱贝斯”长效缓释肥料,N80g/kg,速效P80g/kg,速效K80g/kg,肥料效应持续9个月。使用由一种无纺布制成的网袋容器,直径为4.5cm

 

1.2试验方法

 

在2020年,分别进行了缓释肥施用量A、容器规格B、基质比例C和空气切根与否四因子的培养试验。缓释肥设置5个处理(A1:1.0kg/m3;A2:1.5kg/m3;A3:2.0kg/m3;A4:2.5kg/m3;A5:3.0kg/m3);根据无纺布包装网的袋长设置3种规格(B1:4.5cm×8cm;B2:4.5cm×10cm;B3:4.5cm×12cm);以泥炭、谷壳为原料,按其容积比,设计4个等级(C1:5︰5;C2:6︰4;C3:7︰3;C4:8︰2);将有无切根分别设为切根(D1)和未切根(D2)2个处理。按试验设计,共设置120个处理,每个处理36株,重复3次。

 

1.2.1试验操作。

根据实验条件将所需的基料进行调配,拌匀后经1cm筛孔过筛后,装入设计的轻型骨架网袋贮器中。在不切割的情况下,将根托盘放在地板上,然后将托盘放在砖上,再用气流将根部切断。其他管理方法与普通苗木相同。

 

1.2.2生长调查与分析方法。

2020年11月17日,测量造林后的幼苗的苗高地径。采用SAS统计学方法,以个体测量结果为单位,采用SAS统计学方法,对容器苗各指标进行多元比对,检验缓控释肥料(A)、容器规格(B)、基质比例C、无空气切割(D)等因素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相关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木荷芽苗上袋成活率影响


表1:木荷芽苗上袋成活率、苗高、胸径及高径比在不同缓释肥用量(A1-A5)、容器规格(B1-B3)、基质比例(C1-C4)和空气切根(D1-D2)处理下的数据统计表。
 

从起包至分苗这段时间内,幼苗的成活率高低是育苗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幼苗成活率有明显的差别,以A3为肥料的基质成活率最高,可达95%,比A1高2个百分点,比A2高1个百分点,比A4高3个百分点,比A5高7个百分点。说明施用过量的肥料不仅不能有效地促进木荷的发芽,相反还会对其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其上袋的成活率。以C2为底物时,成活率为94%,比C1高1.0%,比C3高2.0%,比C4高6.0%。不同基质配比的谷壳数越少,其移栽的成功率越低,谷壳越少,不利于土壤的透气透水,也不利于木荷苗根的发育。不同容器规格及有无气割法的苗木移植成活率差别不大,仅为0.5%~1.5%,而在育苗过程中,缓控释肥料的用量及基质比例是决定种子能否成功定植的关键。泥炭与谷壳的比例为5∶5~6∶4,缓释肥的使用量为2.0kg/m3,其移栽后的幼苗成活率高。

 

2.2基质配比对1年生长期木荷容器苗质量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基质配比的木荷苗木的苗高胸径增长均随基质中泥炭土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泥炭比为70%时,苗高、胸径最高为37.27mm和3.76mm,较C1分别高3.96%和3.86%,较C2分别高3.44%和0.80%,较C4分别高3.41%和6.82%;随着泥炭率增加至80%,由于泥炭土的饱水保持能力下降,导致土壤透气性能下降,根系呼吸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另外,C1比C3节约40%成本,比C2节约20%成本。

 

2.3容器规格对1年生木荷容器苗质量影响

 

在各种栽培方式下,不同规格的木荷幼苗,其苗高地径都有明显增加,而高径比却很小。结果表明,B3(4.5cm×12cm)苗高和地径生长最快,分别为38.26cm和3.95cm,高径比为9.68,较B2分别提高3.13%和3.40%;高径比减小2.06%;较B1分别提高了4.45%和4.77%,而高径比减少了3.09%。

 

2.4缓释肥量对1年生期木荷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比例的缓释剂添加量对当年生木荷苗的、平均地径和高径都有明显的影响,而在A4的情况下,苗高和地径的增长最大,分别为38.36cm3.95mm,较A1分别提高5.62%、7.92%,较A2分别提高5.50%和7.05%,较A3分别提高0.81%和4.22%。A5苗木的株高和胸径分别比A4下降了1.69%和3.29%,表明施用控释肥料可以满足1年生木荷容器苗的生长需要,过量施用不仅不能提高苗木的生长发育,反而会引起苗木的生理水分亏缺,严重制约了苗木的正常生长。在1.0~1.5kg/m3的基质中,对木荷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2.5空气切根与否对1年生长期木荷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空气切根可有效地改善苗木的定植品质。结果表明,空气切根处理和空气不切根处理对1年生长期木荷苗的苗高、地径无明显差异,对高径比也无明显影响。木荷箱育苗对土壤湿度的需求较大,空气不切根的苗木,可以将其置于育苗床上,以提高苗木的吸湿能力,降低生产费用,不需要进行空气切根。

 

2.6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对木荷育苗进行了多因子变异数分析,多数因子之间的互作作用均已达极显著水平。由表1可知,各种因子对木荷苗高、径生长的作用顺序是:缓释剂用量>容器尺寸>基质比例>空气切根与否。在培养容器苗的实际操作中,容器苗要有良好的出圃质量,还要有较少的培养费用。因此,经分析对比,以C2(6︰4)为最佳的基质比例,缓控释肥A4(2.5kg/m3)和B1(4.5cm×8.0cm)为最佳组合,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比例容器规格缓释肥用量3种因子对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明显的影响,而空气切根与否则无明显差异。当苗木规格增大、缓释肥料用量及基质比例增大时,木荷苗地上部的生长量也随之增大。适量的缓释肥对幼苗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缓释剂用量超过2.5kg/m2时,对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本试验选择的容器尺寸为B1(4.5cm×8.0cm)和B3(4.5cm×12.0cm)的无纺织物容器最适合木荷苗,但大型的容器要使用非织造织物和泥炭,这会让生产成本上升25%~50%,而B1(4.5cm×8.0cm)与B2(4.5cm×10.0cm)的苗木品质差别不大,所以B1(4.5cm×8.0cm)是比较理想的容器规格:随着泥炭土含量的提高,木荷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速度逐渐减慢。但当施用浓度低于50%时,能明显提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并能明显提高植物的根和地上部的长势,降低育苗费用20%~40%,因此,5︰5是较理想的施肥量。综合分析,各措施对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结合育苗成本,采用A4(2.5kg/m3)B1(4.5cm×8.0cm)、底物配比C1(5︰5)为最佳方案。

 

木荷盆育苗对基质比例、容器规格和缓释肥的用量都很敏感,培养时应注意3个因素的相互影响。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合理提高培养基中的麦糠含量,降低生产费用,并筛选出适宜于该区域木荷光基质网袋苗的最优配比,能确保造林后的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品质。